燭影斧聲是真是假?宋太宗趙光義當真弒兄奪位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為了爭奪皇權而骨肉相殘者眾多,周朝的「三監之亂」、秦朝「胡亥矯詔弒兄」、漢朝「七國之亂」、曹丕逼殺兄弟、晉朝「八王之亂」等,數不勝數。

宋太宗趙光義,宋太祖趙匡胤的同胞親弟弟,他戎馬半生輔佐兄長,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他登基以後,迫使吳越王納土歸附,又率兵親征滅掉北漢,結束了唐末「黃巢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混戰的分裂局面


然而這位功勳卓著的君王,人生也有不少的污點,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燭影斧聲」——太宗弒兄奪位。

但是,這段歷史是真的麼?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病重,召喚晉王趙光義入宮議事(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太祖召四皇子趙德芳入宮,晉王未召入宮)

而對於這段歷史,史籍記載不一爭議不斷。

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第二天太祖駕崩,而繼承皇位的並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而是弟弟晉王趙光義。

商朝以後君位傳承,都是以父子傳承,為何趙匡胤沒有傳位給兒子?

傳聞中,太祖兄弟之間有所嫌疑。

論軍功,趙光義並不遜色兄長;而論出身,兩人都是同母所生。

唐朝有「玄武門之變」,宋朝再來個「燭影斧聲」也是情理之中,畢竟皇位的誘惑實在很大。


尤其當年在統一戰爭中,南唐國後周女英、後蜀花蕊夫人入宮服侍,引起太祖太宗兄弟兩人相爭反目。

所以,人們對於「燭影斧聲」更加深信不疑。

但是,真實情況卻未必如此。


趙匡胤南征北戰,對於後宮之事卻並不在意。

在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之中,趙匡胤的後宮規模非常小,史書記載中只有三位皇后並沒有妃嬪。

而太祖膝下也是人丁單薄,只有四個兒子,但其中兩個還早早就夭折了。




當年,太祖的生母杜太后病重,彌留之際召喚趙普與太祖兄弟入宮。

杜太后問:「皇帝可知你如何得到了天下?」趙匡胤不語。

杜太后道:「因為世宗柴榮,把皇位傳給了幼子,將天下交給了孤兒寡母。

若是當年他選了年長嗣君,哪裡輪得到你?」太祖沉默良久。

杜太后又道:「如今亂世紛爭天下未定,將來你要傳位給光義,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福啊。

」太祖連連掉頭。

宰相趙普當即立下契約,藏於金匱之中,就是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


這並非捏造,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杜太后駕崩以後不到一個月,太祖的確就冊封了趙光義為「開封尹」。

而在五代時期,「開封尹加王爵」是儲君的標配,「開封尹」是只有儲嗣才能夠擁有的。

杜太后已經駕崩,太祖若是不願立弟弟為儲君,又何必呢?

而太祖的兩個親生兒子,太祖在世的時候加封「防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檢校太傅」等各種頭銜,唯獨沒有「開封尹」,甚至連個普通的王爵都沒有。

直到太宗登基以後,才加封趙德昭為武功郡王,追封趙德芳為岐王。



所以,也許當年的那個夜晚什麼也沒有發生,太祖不過病重駕崩,太宗以「儲君」之位名正言順登基稱帝。


嚴正聲明:原創文章頭條首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抄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宋朝皇帝二三事——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太祖的親弟弟。這位天子也是謎一樣的人物,歷史上圍繞著他的疑團有很多,比如他登上皇位就是個謎,著名歷史疑案金匱之盟、斧聲燭影的主角就是他。太宗不僅能力比不上太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