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錯誤決斷有多少 差點因自大而喪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他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文學家,身上的閃光點也被當時後世之人所傾倒,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頗具文才武略之人,也做過一些魯莽愚蠢之事,這豈不是成為他自己千古的遺憾?讓我們來細數一下這些遺憾。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帳下有一名叫蔣乾的幕賓,自告奮勇到東吳帳下勸降周瑜,不料,不但沒有機會勸降周瑜,反而中了周瑜的計策,盜得假情報,即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投降東吳的書信。

蔣干如獲至寶,急忙獻給曹操,可悲的是,曹操不問青紅皂白,錯殺了蔡瑁和張允兩位水軍內行將領,這也為赤壁之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換個方位思考,如果敵軍的說客到了自己的營帳勸降自己,我們會給敵方的說客真實的情報嗎?即使真的準確,也不用這樣急忙殺了他們,也應該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水落石出啊。

然後查清問明後再公開處置,讓蔡瑁張允做為反面教材,這既可消除隱患,也可教育警戒官兵。

如若查明這是周瑜的反間之計,蔡瑁張允是無辜的,不但不罰,還要重賞二人甚至提拔重用,也不怕蔡張二人不死心塌地地為自己賣命。

當蔡瑁張允的人頭落地時,曹操才幡然醒悟,中了周瑜的奸計,可為時已晚!即使事後公開認錯也於事無補,反而冷了眾將的心。

由此可見,曹操死愛面子,決不認錯,似乎也有他的幾分道理。

蔡瑁(圖片來自網絡)

張松(圖片來自網絡)

還有火燒赤壁前夕,龐統獻計曹操使用連環大船,然後曹操手下謀士就有人進言,說,如果採用連環大船,敵人用火攻,我們該如何應對,並且多次勸諫,但是自大的曹操根本不聽, 最後釀成火燒赤壁,敗走華容道的結果。

張松在許都遭曹操冷遇,把氣都撒在曹操門下掌庫主簿楊修身上,而楊修一向好賣弄逞能,當楊修聽張言說曹操「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明公耶?」的諷曹之語後,於是便取出曹操集半生心血撰寫的軍事著作《孟德新書》,誰知張松過目能誦,並言稱此書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

可惜的是,曹操不分辨真偽虛實,不做任何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聽完楊修敘說此事後說:「莫非古人與我暗合否?」便撕碎自己的書燒了,從此《孟德新書》絕跡。

張松(圖片來自網絡)

的確,抄襲別人著作是恥辱的事,然而到底是否偷襲,自己是最明了不過的,自己沒有抄,自己問心無愧,即使真得與古人暗合又有何罪?更何況僅聽一人的一面之詞呢?曹操聽說其書有偽,便焚之,乍聽其精神十分可貴,其實是衝動之罪過!這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惡果。

他不想想,只允許你輕蔑別人,就不允許別人也嘲諷你一回。

也可以派人細細查詢,若張松說的話純屬無稽之談,是污衊之詞,為什麼不將《孟德新書》公開發行呢?或許該書還能成為一大歷史遺產呢。

另外,誅殺才子楊修,處死神醫華佗,槊殺功臣劉馥等均為曹操枉殺無辜,事後後悔莫及。

曹操的鹵莽事,不知為當時後世造成多大的損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若無這位滑稽的說客,三國歷史可能會改寫

民間流傳下來一個歇後語: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蔣干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著墨不多,由於他的自作聰明、滑稽可笑,卻給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試想下,要是沒有了蔣干,赤壁之戰的結果會怎麼樣,或者...

他可以說是三國時最佳的實力派演員

間諜有很多種,其中難度最大的要算反間了,就是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方效力。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利用蔣干施展了一出絕妙的反間計,殺死了曹營中精通水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創造了用間...

名士蔣干應該可說是三國里最失敗的間諜

蔣干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相當的有意思,簡直成為了周瑜的代言人,每次都被老同學耍的團團轉,最悲劇的是,一次不夠還來了兩次。在三國中,這據對前無僅有。蔣干,字子翼,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