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有一位比竇娥還冤的大儒,一生辯才無雙,卻成笑話傳萬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基本上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看過這麼一個橋段:

《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蔣干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

而當時,不想周瑜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他盜走假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以反間計除去了這二人。

後卻自以為立功,成為笑柄。

曹操所帶的北方之兵不習水戰,幸得荊州降將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

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難以下手。

恰巧自報奮勇說降周瑜的蔣干過江來了。

周瑜略施小計,讓蔣干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錯殺了二將。

然而周郎破曹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避難江東的龐統雖想出了連環計,但如何讓龐統平安過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竇?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蔣干又來了。

是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輕信了名士龐統獻的連環計,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從此,蔣干就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代名詞。

但是歷史上的蔣干,就真的這麼無能?當然不是了。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赤壁之戰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而蔣乾的故鄉九江郡與周瑜的故鄉廬江郡相鄰,且蔣干是周瑜少時的同窗好友,於是派蔣干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

周瑜接見蔣干,向蔣干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蔣干說:「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說客,無乃逆詐乎?」周瑜說:「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

然後和蔣干一同進食。

三天後周瑜邀請蔣干叄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干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乾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

但是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辭所能形容,即是勸其放棄招降的念頭。

雖然關於蔣乾的描述很少,但是也能看得出,蔣干並不是那種路人甲或者醬油仔,而是頗有才智之人。

而且蔣干能與周瑜是同學關係,周瑜如此優秀,那蔣干又怎麼能差呢?古代老師選擇學生是非常講究的,即便比不上周瑜,應該也不會相差甚遠,更不會出現《三國演義》里的那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且如果蔣干真的很差,那當曹操是傻子嗎?會派這麼一個弱智的人去曹營?還真的就相信了這個弱智帶來的話,殺了手下大將?根本無從說起。

能被曹操派出來做說客,說明至少蔣干在曹操心目中有一定的分量,在說客類裡面,蔣干應該是排在前列的,古代的說客,都是要儀表堂堂,學富五車且才思敏捷,就如同如今的辯論手一樣,不同的是還要沉穩,因為說客在古代一不小心就是掉腦袋的。

雖然不知道羅貫中為什麼要這麼詆毀蔣干,是否是與蔣乾的後人有什麼矛盾,但是這麼對一位大儒如此篡改,實屬不應該,如果非要有這麼一個角色,完全可以杜撰,而不必用一個真實的歷史大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三國曹操說客蔣干為什麼會中計

三國蔣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九江(安徽壽縣)人。三國時期的蔣干本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三國蔣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麼,三國蔣乾的故事有哪些?

赤壁之戰前夕蔣干為何會掉進周瑜的計謀?

三國蔣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九江(安徽壽縣)人。三國時期的蔣干本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三國蔣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麼,三國蔣乾的故事有哪些?

真實的蔣干:赤壁之戰後被冤枉千年的三國名士

歷史上的蔣干雖有負曹操之託,但未失名士之風。《三國演義》誣蔣干盜書,且將其刻劃為一被人捉弄的小丑形象,雖增加了文學效果,卻使其斯文掃地,實在是一起影響千年的大冤案。 蔣干,在《三國演義》里,是曹...

三國間諜戰:曹操被自家間諜蔣干坑了N次

《三國演義》中的蔣干,字子翼,三國時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蔣干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而當時,不想周瑜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將計就計,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