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第一明君,雄才偉略,卻英年早逝——周世宗柴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柴榮,是一個在歷史上比較低調的皇帝,-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

然而,若要論生平無懈可擊,要論身後無一微詞,估計上述幾位都比不上他。

宋太祖趙匡胤正是靠著這位巨人的肩膀才統一了國家。

柴榮出身

柴榮--劇照

公元921年,柴榮在邢州堯山柴家莊出生。

柴家在他祖父柴翁和父親柴守禮那一輩,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是名門望族。

不過後來家道中落,所以年幼的柴榮只能選擇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柴氏,後來被柴氏養育長大。

柴榮生性謹厚,投奔郭威夫妻兩之後,經常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

當時郭威家中也不富裕,柴榮便經常外出走貨,經營茶貨生意,來貼補家用。

知恩圖報的柴榮受到郭威夫妻的喜愛,後來郭威乾脆將柴榮收為養子。

買賣貨物,柴榮經常要往返江陵等地,在此期間,郭威學問習武,無論是騎射還是經史,都有所涉獵,練就了一身的本事。

郭威後來入伍參軍,柴榮也跟隨郭威一道棄商從軍。

後漢之時,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郭威任鄴都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

在郭威起勢的時間裡,柴榮一直都是他最忠誠的屬下和親人,一直輔佐左右,助郭威謀得大事。

後周建立後,柴榮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後因為政績出色,加封晉王,出任開封尹,判內外兵馬事。

後周顯德元年,後周太祖郭威去世,留下遺命命柴榮繼位為帝。

柴榮依據遺囑,在靈柩前繼承換位給,是為周世宗。

雄才偉略

後周初期地圖

在位期間,柴榮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為後周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在他的帶領下,後周一派清明平和的景象,百姓富庶安樂,中原逐漸恢復。

不同於大部分帝王的獨斷專行,柴榮是一個虛心納諫的帝王。

他有著廣闊的胸懷,接受臣子的建議和批評。

甚至在治理國家大事的時候,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這個國家,將國家發展的越發強盛,他還會主動向臣子尋求建議。

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20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

這種命題向眾多朝臣徵求治國之策的做法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而且他也絕不是譁眾取寵,只作作樣子。

在認真審讀大臣的建議後,他欣然採納了大臣王朴《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統一大計,付諸實踐。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干出一番大事業。

他曾向左諫議大夫王朴發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

」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統一天下的序幕。

世宗滅佛

三武一宗滅佛之--周世宗滅佛

柴榮滅佛是史上三武一宗滅佛之一,也因此經常受到非議。

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欲收復秦、風、成、階四州。

是月,下詔:「諸道府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並仰停廢」,「今後不得創造寺院蘭若」,並「禁私變僧尼」。

當年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

因為柴榮西後蜀之時,軍需供應不繼,戰事陷於僵局,周諸將執意請求罷兵。

柴榮發現因為大肆建造寺廟,好多人都去寺廟混吃等喝,荒廢田地,由於建造各種佛像消耗太多銅料,造成社會上錢荒。

於是詔禁天下銅器,始議立監鑄錢。

規定除「縣官法物,軍器次寺觀鐘磬鈸鐸之類所留外,自余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值。

過期隱匿不輸,五斤以上處死,不及者論刑有差。

」閏九月,大破後蜀軍,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

三征南唐

征南唐

柴榮根據《平邊策》制定的戰略,準備進攻南唐,對,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那個南唐,不過當時皇帝是李玉他爹李璟。

因為當時南唐勢力很大,當時柴榮出征契丹和北漢很容易被南唐背後捅一刀,所以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征。

後來發現李谷怯懦,李重進戰無不克,遂將李谷調開,任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從而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蘄六州。

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圍攻壽州,五月班師回京。

五月,柴榮徵集工匠「於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

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

連續三年進攻南唐,最終平江北,得州十四,縣六十,把南唐畫在長江以北,南唐去帝稱號,只稱「江南國主」,對後周稱臣進貢。

從此柴榮安置好了自己的大後方。

開始準備討伐遼國。

英年早逝

柴榮繼位之初,曾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的中國歷代最樸素的「皇帝夢」,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最無情的玩笑,歷史沒有給他三十年,甚至沒有給他十年,而只給了他短短的五年零六個月。

公元959年(顯德六年)一月,柴榮下詔:「每年新及第進士及諸聞喜宴,宜令宣徽院指揮排比。

」「禮部貢院今後及第舉人,逐科等第定人數姓名,並所試文學奏文,候敕下發榜。

」二月,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

發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東流於定陶,入濟,以通青、鄆水運之路。

又疏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

左補闕王德成因舉官不當,左遷右贊善大夫。

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

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

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

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

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遇疾而返。

從此柴榮把皇位留給自己七歲的兒子,最終被趙匡胤強行霸占了江山。

柴榮奠定的基礎

寫在最後

觀柴榮的一生,武功上高平大捷,西取後蜀鳳隴四州,南唐江北14州,北攻遼,兵不血刃,取三關四州,這些軍事上的成就是他在位短短的5年半的時間內取得的,為北宋的統一基本奠定了軍事上的基礎。

可以說,他在五年半中完成的軍事事業比宋太祖、宋太宗在以後幾十年完成的任務還要多。

是他在軍事上發出了統一的先聲。

而宋太祖最初征戰天下的河北軍幾乎都是後周的老底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趙匡胤實際上是拿著柴榮的家當給自己打下的江山。

也許給柴榮30年,柴榮也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比肩前皇漢武的一位。

不得不說,柴榮的英年早逝是一個遺憾。

最後趙匡胤雖然取得了江山,但是對於柴榮一直是有愧的。

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下旨宣布:從自己開始,以後每個繼位的大宋皇帝,在祭祀時都要到這塊誓碑前下跪,並默誦碑上的誓言,世世代代,不得違抗。

這塊石碑上的內容一直是宋朝的最高機密,只有皇帝一人知道。

直到1127年,金兵攻破開封府後,誓碑上的內容才為世間所知。

誓碑上只有三行字:趙匡胤為了向柴榮贖罪,立了一塊石碑,只有三行字。

「不准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

「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

即使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於牢中賜死,不可殺戮於市。

「不遵此訓者,吾必不佑之!」

我們不曾經過歷史,可我們也都是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世宗柴榮簡介 柴榮最後是怎麼死的?

後周世宗柴榮,可以說是後周一朝最偉大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後周國政治清明,百姓們安樂富庶,中原呈現復興之態。與此同時他還厲兵秣馬,率軍四處征戰,將後周國的政治版圖擴大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