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後,齊桓公乃成就霸業「九合諸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在齊國產生了第一位春秋霸主,那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齊國王位。

又是在鮑叔牙的極力舉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為齊相,並且採納了管仲的治國思想,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漸的擴大了對外經濟交流,擁有了雄厚的物資基礎和軍事實力。

隨著齊國的國家實力增強,齊桓公問鼎中原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

他非常渴望能夠號令天下,讓眾諸侯向自己表示臣服。

於是,管仲提議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確立齊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

他向齊桓公解釋道:「所謂尊王,就是尊重周王室,承認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攘夷,則是聯合中原各諸侯的力量,共同抵禦北方遊牧部落的進攻。

這樣,一國有難,眾人支援,一國不服,合力共伐。

當時周王室的周僖王剛剛即位,但王權衰落,幾乎沒什麼人前來朝賀。

齊桓公聽從管仲建議,派人前去祝賀,同時請求利用周天子的名義來號令各諸侯國訂立盟約。

周僖王看到強大的齊國來給自己朝賀,覺得齊桓公給足了自己的面子,便答應利用自己作為天子的名義召令諸侯合盟。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以天子之名發出會盟通告,邀各諸侯國的國君於三月初一,到齊國北杏(今山東東阿)會盟。

但到會盟之日,只有宋、陳、蔡、邾等小國如期而至,魯、衛、鄭等國還處於觀望狀態。

齊桓公因握有周天子令,來參會的諸侯國君都推齊桓公為盟主,盟約有三:一尊重周天子並輔佐周王室;二要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北方遊牧部落的入侵;三諸侯國之間要濟困扶弱。

春秋初期也有會盟,但都是周由天子主持。

以諸侯國君的身份主持盟會,並擔當盟主,齊桓公是第一個。

春秋五霸的輝煌篇章,由此開始。

第一次會盟後,齊桓公為了樹立霸主權威,先後消滅了失約的幾個小國,並打敗了實力比較強大的魯國和鄭國,並於公元前679年,再次召開盟會,各諸侯國這次均積極相應,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眾人的認可。

在春秋初期,楚國的實力也很強大,唯獨楚國還沒有參加會盟,齊桓公為了實現真正的霸主地位,於公元前656年聯合宋、陳、衛等八國合力消滅了與楚交好的蔡國,然後揮師南下,直逼楚地,以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為由來質問楚成王。

楚成王見聯軍勢力強大,乃派使臣屈完前去談和,齊桓公權衡利弊後,認為全力進攻楚國,自己損失也不小,遂與楚國簽訂盟約,即「召陵之盟」

齊楚結盟後,楚國事實上承認了齊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穩固了。

而楚國入主中原的計劃也因此受到了挫折。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最後一次召開會盟,地點在宋國的葵丘(今河南商丘市民權縣),史稱「葵丘會盟」

由於齊桓公作為霸主一共主持了九次會盟,葵丘會盟是最後一次。

因此,在歷史上,齊桓公稱霸中原的過程也被稱為「九合諸侯」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秘史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此時,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周天子號令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擁有雄厚實力的鄭、宋、魯、齊、楚、諸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他國的控...

春秋齊稱霸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到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為止,歷史二百九十四年,史稱春秋。春秋初期諸侯國一百四十多個。齊國齊襄公在位好殺,他的弟弟們跑到他國避難。齊襄公被殺後。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小白和...

春秋首霸齊桓公之二: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齊國本來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之後,齊國的潛力迅速被激發出來。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為自己的女兒、王后申後及太子被廢,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導致西周王朝滅亡。周平王決定向...

沒有管仲何來齊國的霸主地位

管仲(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是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