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諸葛亮統一天下,他會不會自己當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岳飛評諸葛亮《出師表》:讀了不哭的都不是忠臣;日本學者稱,日本人讀《出師表》不痛哭,就是無情;忠君報國是《出師表》的核心主題。
在封建社會,忠君報國是愛國的主要表現形式。
在短短六百字的《出師表》中,諸葛亮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時時不忘先帝「遺詔」,處處期望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
諸葛亮有個終極理想,就是《出師表》里的16個字:「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要報先帝的三顧之恩和託孤之責。
因為,諸葛亮本是一介布衣,從事農業勞動,只圖在亂世之中保全性命,並不嚮往顯赫名聲。
但劉備不嫌諸葛亮年輕和出身卑微,以近50歲的年齡三顧茅廬,問計於20多歲的諸葛亮。
正是劉備以求賢之誠打動了諸葛亮,才使他毅然步出茅廬,一匡天下。
而且,諸葛亮的忠君報國不只是為了知恩圖報,而是為了興復漢室、實現統一。
這使諸葛亮的忠君報國得到了超越。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在這混亂的歷史時期,興復漢室、實現統一,不僅體現了儒家思想,也符合社會趨勢和人民願望。
為此,諸葛亮忠於職,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當皇帝?他壓根也沒想過。
在北伐中原方面,諸葛亮立志興復漢室。
先後六次組織北伐曹魏,最後一次病死在軍中,正是蜀軍與魏軍對陣於五丈原時,真正做到了「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因此,諸葛亮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忠貞、忠心,千百年來始終贏得讚譽。
古文篇(一)·《前出師表》·諸葛亮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
三國:諸葛亮的初心是什麼?《出師表》這番話說出了他的初心!
如果說《隆中對》中:「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這是劉備的夢想的話,那麼下面的《出師表》便是諸葛亮的...
他受君主託孤,忠心護主,最終卻落得個病死五丈原的下場
說到託孤、五丈原、忠心護主,想必都不陌生,諸葛亮受劉備之託養育教導劉備之子劉嬋,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
諸葛亮的一生,因為什麼受到了世人的肯定和讚譽?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輔佐白手起家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當上皇帝,劉備死前託孤諸葛亮,諸葛亮又輔佐後主劉禪,忠心耿耿。為了統一中原,恢復漢室,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最終,病死在五...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蜀漢最弱,諸葛亮卻為何「六出祁山」?
觀東漢末年三國局勢,毫無懸念曹魏實力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縱觀中國歷史長河一般都是強大的國家攻打弱小的國家,就比如中國近代史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八國聯軍已經是洋槍洋炮了,中國還大刀長矛呢,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