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歷史發展(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政治

參見:宋朝政治制度、宋朝官制

宋朝名臣

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

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

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

宋朝的相權大幅萎縮,僅負責行政職能。

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合稱二府,掌文武大權。

又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財政大權,號稱計省。

這樣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宋朝還在御史台之外增設諫院和置諫官,這些都是監察機構,負責彈劾等事宜。


軍事

參見:宋朝軍制

宋代武士

宋太祖建國初年,為加強皇權和軍事階層的穩定,決定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將領剝奪權利。

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都點檢這個重要的禁軍職位。

同年七月,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官的軍權,禁軍的領導機構改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三帥)統領。

但是,三帥無發兵之權。

宋朝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

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

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

同時,宋朝經常更換統兵將領,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戰爭時戰區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監擔任,而且改變戰略必須經過皇帝同意,對宋朝戰力有負面影響。

宋朝的建國兵力部署「守內虛外」,但在熙寧年後首都駐軍減少。

北宋中期以後對遼、西夏等國的戰爭,使得軍事費用增加,對統兵將帥限制太多「權任輕而法制密」,將不專兵,動相牽掣,「元戎不知其將校之能否,將校不知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以謙讓自任。

」和軍紀不明使宋軍嚴重缺乏訓練,終日「遊戲於廛市間,以鬻巧誘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 「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僱人荷之。

」 。

張演評說:「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

」王夫之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寵之文士也。

」[ 南宋軍隊的主力為屯駐大兵以及三衙。

屯駐大兵戰鬥力較強,多屬私人召募部隊,如岳家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說。

這時朝廷控制軍隊的能力已經弱化,樞密院的權責也逐漸縮小。

紹興十一年,韓世忠﹑岳飛等將領的兵權相繼被削減。

武器

宋朝的床子弩

宋代軍事技術的巨大進步,宋朝以前仍處於冷兵器時代,從宋朝開始火器登上戰爭舞台,使用霹靂炮、震天雷、引火毬、鐵火炮、火箭、火毬、火槍、火炮等火器,逐步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

水戰裝具的發展,舟師仍在江河、瀕海地區發展,南宋時還尚有車船。

投石機方面有車行炮、單梢炮、七梢炮與旋風炮等城防設施發展出城制、弩台、敵樓等設施。

其中以山城防禦體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將余玠於四川防禦蒙軍,為了鞏固渝川地區,他採用「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方針,修築釣魚城(重慶合川區東)、大獲(四川蒼溪南)、青居(四川南充南)、雲頂(四川金堂南)、神臂(四川合江西北)、天生(重慶萬州區西)等十餘城,形成一個防禦網,成功抵禦蒙軍攻擊。

兵種

宋朝實行自願性的募兵制並且將災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作為一項傳統的國策,有社會福利性質,起到穩定政權作用。

軍隊分為四種,即禁軍、廂軍、鄉兵、藩兵。

禁軍是中央軍,也是宋朝軍隊的主力。

廂軍是各州的鎮兵,由地方長官控制。

鄉兵則是按機關抽調的壯丁。

藩兵是防守在邊境的非漢民族軍隊[。

在兵種結構上,步兵為主要兵種,並配有少量騎兵,車兵則逐步消失。

沒有北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夠戰馬的問題終宋一代始終困擾著宋國軍備(尤其在主要敵國遼、金皆有優勢騎兵的情況下特別嚴重),並成為兩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經濟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

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賦役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成人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

關於歲入1.6億貫實為銅錢、米麥、白銀、布棉、絲絹、草料等不同物產單位的合加總數,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六千餘萬貫,商稅占財政總收入約70%。

農業

水排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

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

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

至道二年(996年),全國耕地面積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二十四萬七千五百餘頃。

瓷器製造

宋朝哥窯——米色釉貫耳瓶

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

時有開封官窯、汝州汝窯、禹州鈞窯、龍泉哥弟窯、景德鎮景德窯、建陽建窯、曲陽定窯等七大名瓷窯,以及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

其中鈞瓷以神奇的窯變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產量而位居宋瓷之冠。

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

當時,燒造瓷器的窯戶,遍布全國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

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

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

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

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

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

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

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

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

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文化

畢升

宋代,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在宋代得到改進並應用。

提到兩宋科學技術時,人們還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

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在其他方面也有頗多成就,如醫學方面,醫學從此前的三科分為九科,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

針炙有了很大發展。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藥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種。

宋朝的曆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寧宗慶元四年頒布的《統天曆》。

該曆法由楊忠輔創製。

它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秒,而與現行的公曆所採用的數據相同,比西方《格里曆》的頒行早383年。

但因推測日食等不驗,《統天曆》只使用到開禧三年。

同年又造《開禧歷》代替統天曆,行用於世45年。

社會

衣食住行

衣:崇尚節儉——奢侈之風盛行。

食:北宋肉類以羊肉為多——南宋羊肉價格高,一般人吃不起。

住:百姓住房較為簡陋,稍稍富裕點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結合。

行:牛車——騾子——乘轎。

城鎮發展

宋朝東京

宋朝的城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

北宋末期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

包括開封、洛陽、應天(今商丘)、大名、杭州、鎮江、蘇州、江陵(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

宋朝首都東京開封府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

宋朝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夜市與曉市。

南宋行在臨安府(今杭州)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

就連南宋滅亡後,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為「天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的真相

宋朝開國之初的軍隊可以說繼承了五代時期軍隊的所有陋習,以樞密院和禁軍系統為代表的驕兵悍將們不僅處處耀武揚威,還經常要干涉一下朝政,這些將領有時候甚至連趙匡胤的面子都不給。親眼看這些武將你方唱罷我...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