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我是富二代,我也很無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袁紹很可愛。

他的可愛之舉讓人憤恨,卻也讓人無奈。

他是如何崛起進而稱雄北方的?

他手握重兵名震天下,因何敗給了弱小的曹操?

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而我這個人與眾不同,偏偏喜歡關註失敗者~~

因為只有搞明白失敗者為何失敗,才有機會讓自己不失敗!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失敗者,被實力小自己好幾倍的敵人吊打,袁紹的失敗註定被後人拿來當做反面教材。

然而,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失敗者,但失敗本身也許是註定的!

那麼袁紹為何註定失敗呢?

我們先由袁紹的家世說起。

提到袁紹,就必須好好介紹他顯赫的家族背景。

很多人都知道袁紹家是「四世三公」,卻不知道四世三公究竟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袁家四世同堂,有三位老公公嗎?

四世三公,實際上是這個樣子的:

「三公」的概念古來有之,指朝廷中最位高權重的三個官職。

歷朝歷代,這三個官職一直在變化。

到了東漢,三公演變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他們分別掌管整個國家的軍事、民政以及工程。

三公因此又稱「三司」。

後來,漢光武帝捨棄大司馬而設立「太尉」。

所以一直到東漢末年,三公實際上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國家權利最高的官職。

袁家自袁紹起家譜往上翻四輩,代代都有人在朝中擔任三公的要職!這就是所謂的「四世三公」。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袁家的顯赫程度,我製作了一張「袁家六代家譜」。

其中每一項,上面為人名,下面為其擔任的官職。

因為袁家家族過於龐大,我能找到的史料中關於袁家成員的記載有所出入,所以這裡以《後漢書》為主,綜合《三國志》的記載整理如下圖:

(需要說明的是:裴嵩之引用的華嶠版《漢書》中,原湯還有一個叫原平的兒子,而《後漢書》中說袁成是長子,並沒有原平這個人。

圖中以《後漢書》為準。

袁家的顯赫一目了然!

作為長子長孫,袁紹理所應當的繼承了整個家族全部的榮耀和名譽。

然而袁紹的身世或許有一些小小的尷尬。

在《三國志》中,陳壽介紹完袁紹四世三公的背景之後,緊接著誇讚袁紹長得特別帥,很機智的略過了袁紹的爸爸是誰。

而裴嵩之替《三國志》做註解時,卻狠狠的揭了袁紹的老底。

袁紹疑似是袁逢的小老婆所生。

因為當時袁家的長子袁成死的早,袁家不想讓長子無後,所以將袁紹過繼給袁成當兒子,袁成也就成為袁紹名義上的爸爸。

但是要注意袁紹是「小老婆」所生,這一點很重要!古代注重長幼尊卑,這一點或許正是袁紹和袁術兄弟間不和的主要原因之一。

裴嵩之竭力想要證明袁紹的身世,所以他引用了魏晉時期大量的相關史料,卻得到了不同的版本。

結果終究沒搞清誰才是袁紹的親爸爸,最後乾脆來了句:去他的「爸」!愛誰誰!(原話是:二書未詳孰是。

然而肥水不流外人田,至少袁紹的血統是絕對純正的,誰是自己的親爸爸並不影響袁紹名門之後的身份。

正如國民老公王思聰所言:「我交朋友不管他有沒有錢,反正都沒我有錢!」

作為當世第一的富二代,袁紹身邊從不缺少朋友。

眾多公子少爺,以及無數年輕渴望有所作為的有識之士,都千里迢迢的趕來抱袁紹的大腿。

當時同為富二代的曹操正是袁紹的好基友。

關於兩人之間眾多的趣聞軼事都被記載在《世說新語》等文獻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看。

既然提到了曹操,我們就不得不將袁紹和曹操進行一番對比。

曹操仿佛就是袁紹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同為富二代,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把皇帝搶到手了呢?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又把誰誰誰給揍了,再瞧瞧你!怎麼連你自己都讓別人家的孩子給揍了呢?!

那麼袁紹和曹操各自都經歷了什麼,才造成這種差異呢?讓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

成年以後,袁紹理所應當的進入朝廷,跟著大將軍何進混,由此平步青雲,官至御史、司隸校尉。

當時袁紹的地位已經不在三公之下了,而這一切僅僅因為他的背景。

可以說袁紹就像是一個氪金的鑽石VIP,而且黃鑽貴族等級已滿!

袁紹就像無良網頁廣告里宣傳的那樣:出門只帶一把刀,一刀就滿級!

而曹操卻選擇做一名普通玩家。

曹操先是在洛陽北面的新手村當了一個小片警,之後他又通過刷黃巾小怪來練級。

級別雖然升的很慢,但經驗和聲望卻都是實實在在的。

不久,亂世之幕即將拉開!

當時舊帝駕崩,少帝登基,太后干政,宦官猖獗。

作為朝中重臣,袁紹直接參與了大將軍何進企圖撥亂反正的一系列行動。

可惜何進的智商一直不在線,為了殺掉幾個手無寸鐵的宦官,何進竟然興師動眾召手握重兵的董卓入京!宦官們終於急眼了,先下手為強把何進殺掉。

袁紹開始屠戮宦官為何進報仇,於是宮中大亂。

董卓在這個時候入京,想要拉攏袁紹。

當時袁紹的立場還是很堅定的,他拒絕董卓,並找了個機會逃亡京城,跑到冀州。

朝中雞飛狗跳的同時,曹操早已看透一切。

曹操預見到動亂將起,已經辭官歸家賦閒多時。

他養精蓄銳,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董卓當時也想拉攏曹操,曹操不干,並逃回老家。

不久後,袁紹在渤海起兵,並憑藉名望成為討董聯軍盟主。

曹操此時也率領自己在老家組織的義軍加入到聯軍中。

在聯盟初期,袁紹和曹操這對好基友又見面了,他們坐在一起探討人生方向。

袁紹問曹操:「如果這次我們聯軍失敗了,你認為哪裡可以重新當做自己的革命根據地呢?」曹操反問袁紹的想法。

袁紹認為自己將占領黃河以北進而南下。

曹操則認為自己將任用天下真正有能力的人,並用道義來駕馭人才,這樣不管走到哪都是自己的根據地!

這一段看似尋常的對話,已經預示了兩個人不同的命運!

事實證明,這個所謂的討董聯軍,不過是各大勢力相互攻伐的開始罷了。

聯軍之中,實際上只有曹操和孫堅與董卓的軍隊展開了實質性的戰鬥。

這個時候,由於董卓怨恨袁紹同自己為敵,便下令誅殺朝中的袁氏族人,袁家包括袁紹叔叔袁隗在內的二十餘人都被殺害,袁家幾乎慘遭滅族,勢力大減。

此時的袁紹其實已經喪失了黃鑽貴族的資格,因為叔叔死了,沒人再幫他氪金了,袁紹已經和普通玩家無異。

另一邊,作為普通玩家,曹操等級太低根本打不過董卓這個強大的Boss。

吃了一場敗仗的曹操,只能呼籲聯盟中的其他統帥們團結起來,共同發動對董卓的致命一擊,但是沒人搭理曹操。

曹操便帶領自己殘餘的部下離開了這個名存實亡的聯盟。

至此,袁紹和曹操正式分道揚鑣!

此後的五年時間,袁紹的勢力逐漸穩固。

這期間,袁紹從膽小的韓馥手中吞併了冀州,勢力逐漸向黃河以北發展。

他正一步步朝著自己心中的方向前進。

與此同時,曹操的勢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擴張。

這段時間內,普通玩家曹操終於通關了「青州黃巾之亂」這個副本,收降黃巾軍三十萬人,將這些人收編為一支新部隊,命名為「青州軍」。

並且曹操開始刷等級更高一點的「黑山賊」練級。

這段時間曹操還和呂布、袁術等勢力多次交戰,雙方互有勝負。

而曹操最為後人詬病的一件事也發生在這段時間,就是他在徐州大開殺戒!

建安元年,袁紹沒有採納郭圖迎奉天子的建議。

同年,曹操迎奉天子到許都。

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曹操徹底擺脫了自己普通玩家的身份,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以後,不管什麼Boss曹操都不放在眼裡,誰不服就揍誰!並且還是名正言順的揍!

袁紹知道曹操迎奉天子之後得以屌絲逆襲,腸子都悔青了。

於是袁紹這個時候展示了自己可愛的一面,他「命令」曹操把天子接到離自己更近的鄄城,曹操根本沒搭理他。

此後的四年時間裡,袁紹和曹操各自擴大著自己的勢力,彼此明爭暗鬥。

一場決定天下形式的大戰正在醞釀著!

在此期間,袁紹和曹操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面試了同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後來協助曹操徹底擊潰袁家勢力的——郭嘉。

在接受完袁紹的面試後,郭嘉是這樣評價袁紹的: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意思就是:袁紹只懂得效仿古時賢者周公禮賢下士的做法,但是他根本不懂得如何用人!想的很多,卻抓不住重點;策略很多,卻優柔寡斷!

在接受完曹操的面試後,郭嘉只說了四個字:

真吾主也!

相信不用解釋,大家也能明白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至此,袁紹和曹操間的對比已經結束。

是時候來總結一下了。

我們不難看出,在每一個時間節點,袁紹的各種行為並沒有很大的過錯。

漢室將被顛覆,作為臣子,他也曾努力想要糾正這扭曲的一切。

儘管方式不太對;

董卓入京,他沒有同流合污而選擇了捨身逃亡。

儘管他的家族因他而慘遭滅門;

他挑起反抗董卓的大旗,號召天下群雄共討奸賊。

儘管他的聯盟名存實亡;

他有自己清晰的人生規劃,並一生都在為之努力。

儘管最後南下失敗了。

身處亂世,袁紹並沒有做錯什麼。

但是他作出的每一個重大決定,幾乎都跑偏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袁紹失敗的客觀原因,是他自身的局限,也是當時的時代帶給他的局限!

袁紹的潛台詞是:我是富二代,我也很無奈啊!

而袁紹的無奈,恰恰是整個時代的悲哀!

袁紹引以為豪的顯赫背景,正是東漢王朝病入膏肓時生長在身體里的一顆結石,而結石註定要被醫生切除!

替大漢做結石切除手術的醫生,正是未來的大漢丞相曹操。

不過後來曹操的兒子認為這個病人早就沒救了,所以就直接給他安樂死了。

為什麼說袁紹的家族是「結石」呢?

試想一下,「三公」作為全天下最重要的官職,掌控著整個天下的格局,也掌控著全天下百姓的興亡。

如此重要的權利,卻被一個家族整整壟斷了四代!近百餘年的時間!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如果袁家能夠保證每一代人都能像先祖袁安一樣,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據《後漢書》記載,袁紹的爺爺輩和祖爺爺輩尚且說得過去,至少他們能夠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但是到了袁紹父輩這一代,袁逢和袁隗則完全是因為家族原因被封為高官。

不可否認的是,東漢末年,三公之職實際上已經被大大削弱,官職的名譽遠大於其享有的權利。

但也不得不說,袁家的「四世三公」,實為當時社會病態的一個縮影!

袁紹出生在這樣一個家族裡,那個時代使他生下來就可以成為王侯將相。

袁紹根本沒有機會看見外面的世界,他無法理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是怎樣一種畫面,更不會在意「人相食」是怎樣一種情形!

而這些,曹操都親身經歷過。

所以,袁紹註定和曹操的眼界不同,也決定了他們自身的格局從來就不會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在談到人生規劃時,袁紹更偏向物質,而曹操更偏向內涵。

袁紹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生在一個物質的環境裡,同時這又是一個家族名譽至上的環境。

這導致袁紹在做出一切決定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自身乃至家族的名譽,其次考慮的是物質上的得失。

這也導致了袁紹形成優柔寡斷的性格。

試想,你每做一個決定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自己的名譽、考慮家族的名譽,還要顧慮物質上的得失......換誰都會優柔寡斷的,袁紹做的已經很不錯了。

而這種狹隘的眼光註定是難以取得最後的勝利的,袁紹因此而失敗。

郭嘉早就看出了袁紹會失敗,他和袁紹一面之緣,看出的是袁紹性格上的致命缺陷!

這些致命缺陷有哪些呢?

首先,優柔寡斷,導致他錯失了很多良機。

有這樣一個例子:

官渡之戰初期,為了徹底拍死劉備這個打不死的小強,曹操親率大軍前去征討。

這對於袁紹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田豐就去建議袁紹出兵襲擊曹操後方,被袁紹推辭了。

理由是:「我兒子病了,我要去看我兒子!」

不得不說,袁紹雖然優柔寡斷,可當他一旦做出決定的時候,重心往往都放在了很奇怪的地方。

不過這也恰恰反應了袁紹可愛的一面。

可愛的袁紹很愛自己的兒子,不想有任何偏袒。

那麼乾脆把自己的地盤你一塊我一塊全都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們。

這個決定的後果就是直接導致了袁家最後的內亂!

魯迅先生有一句詩:「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用來形容這時候的袁紹最貼切不過了。

袁紹可愛到讓人憎恨!田豐就被袁紹氣的直跺腳,恨不得拿手杖打自己!

其次,剛愎自用,導致他錯失了很多良言。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做出了一系列軍事舉動,田豐都曾力薦袁紹三思,並給袁紹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議。

一來二去,袁紹心煩了,田豐也因情之所切,在一次進言中言辭有些激烈,對袁紹說:「你要不聽我的話,你丫的後悔都來不及!」

袁紹因此被觸怒,認為田豐口出狂言影響了士氣,就把田豐下了大獄。

田豐是袁紹身邊最重要且是最德高望重的謀士之一,袁紹脾氣上來了連田豐的面子都不給。

所謂「良藥苦口」,真正有用的建議說出來都不是很好聽。

而屬下說了不好聽的話,主公就要發脾氣,以小見大,可見袁紹身邊還有誰敢為他提出真正有用的建議呢?

最後,沽名釣譽,導致他錯失了很多良友。

還是上面的例子,後續是這樣的:

袁紹在官渡大敗給曹操,十萬大軍被曹操兩萬餘人打的灰飛煙滅。

這一切都驗證了田豐之前所有的建議是正確的。

於是幾個老朋友去獄中給田豐道喜,說田豐諫言有功,袁紹回來就能放他出來了。

沒想到田豐知道以後,說出了這樣絕望的話:「如果這場仗勝利了,我興許還能留住性命;現在失敗了,我快要死了!」

果然沒過多久,袁紹領著殘兵返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田豐!

理由是:「這傢伙嘴太賤!說我會失敗,我現在失敗了,他一定在偷著笑吧!」

袁紹對於名譽的維護達到了這種程度!還有誰敢好好的跟他做朋友呢?

有良言不敢上諫,有良才得不到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試想一下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袁紹身邊混得開呢?恐怕不是阿諛奉承的小人,就是溜須拍馬的庸才!

主觀上,袁紹有著諸多致命的性格缺陷;客觀上,身世和時代局限了袁紹的視野。

袁紹的失敗已經註定!

建安四年,在和曹操明爭暗鬥近十年之後,天下形式已定,對於袁紹來說,是時候做出一個了結了!

當時的天下是怎樣的形式呢?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張官渡之戰時的天下局勢圖,僅供參考。

可以看出來,以長江為界,整個漢末的天下版圖被分為南北兩塊。

在北方,以黃河為界,袁紹已經占據了整個河北,而曹操則占據了整個中原地區。

袁紹已經初步實現了自己占據河北的人生規劃。

下一步,袁紹必將要南下!而曹操成了袁紹南下的唯一阻礙!曹袁之間必有一戰,整個天下都在屏息以待。

袁紹最終走向了那個註定會失敗的戰場!走向那個註定讓自己身敗名裂的墳墓!那裡叫做官渡!

整個官渡之戰的大體經過是這樣的:

袁紹的最終目標是曹操的根據地許昌,他在黃河北岸屯駐了十萬大軍,隨時準備南下。

面對大軍壓境,曹操軍中人心惶惶士氣低迷,連曹操自己都害怕,但是也只能咬著牙硬幹。

因為曹操知道這一戰要是戰敗了,自己就玩完了!於是曹操加緊對黃河沿岸各個戰略要地的防護,把主力駐紮在官渡。

此時,劉備開始在曹操大後方搞事情,為解除後顧之憂,曹操冒險親征劉備。

而袁紹就是這個時候不聽田豐的建議,錯失了戰機。

兩軍隔著黃河相持了一年之後,建安五年初,袁紹終於大舉進軍。

他繞過重兵防守的官渡,派主力部隊圍攻白馬,卻遭到曹操大舉反攻。

在這場戰鬥中,袁紹失去了自己所仰仗的兩員名將:顏良和文丑。

袁紹雖然主力受損但人數上仍占有壓倒性優勢。

於是在半年之後袁紹將幾乎全部兵力都用來攻打官渡,雙方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慘烈的拉鋸戰。

當時曹軍軍心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曹操急需速戰速決。

根據投降者許攸提供的情報,曹操派兵不惜一切代價偷襲袁紹的屯糧重地,火燒烏巢。

袁紹由此軍心大亂。

曹操趁勢反攻,袁紹兵敗如山倒,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真正讓袁紹失敗的,不是官渡的勢利,而是他無法面對自己勢利的事實。

官渡之戰的慘敗,是袁紹無法接受的。

他維護了一生的名譽似乎都被那場大火燒毀了。

袁紹受到了一萬點傷害,因此生了重病。

不久抑鬱而終。

其實官渡之戰袁紹雖然元氣大傷,但總不至於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他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東山再起,可袁紹終究過不了心裡的坎。

生命的最後,袁紹也許會詛咒自己的命運,也許會唾棄自己維護了一輩子的名譽。

但他終究對這一切都無可奈何!

他的無奈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作為東漢最後的貴族,袁紹的結局,宣示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