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把關羽描繪成斬華雄的英雄,真正斬華雄的人卻成了草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在《三國演義》非常著名的一個故事,也是他武勇蓋世的第一次表現,對於塑造關羽的英雄形象是不可缺少的一筆重彩。

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路兵將在洛陽外圍駐紮,平原相劉備帶領關、張等人也隨北平太守公孫瓚來了。

各諸侯共推袁紹為盟主,歃血為盟。

會後,首先由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

董卓以華雄為驍騎校尉,迎戰孫堅。

華雄將孫堅打敗,斬其部將祖茂,又下關挑戰,連斬關東二將。

袁紹嘆息說:「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關羽在階下大呼而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袁紹和袁術因為關羽是馬弓手,職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戰,恐被華雄所笑。

關羽說:「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操支持他出戰,教斟上熱酒一杯與關羽飲了上馬。

關羽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不大的工夫,關羽便回來了,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三國演義》還有詩讚之曰: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三國演義》中描述,關羽在出陣之前,鮑忠、祖茂、俞涉、潘風等將,便連連被華雄斬死,造成了華雄不可一世的氣勢,而關羽在溫酒之間就斬了華雄,關羽的神威便在華雄之上。

所謂「強中還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

羅貫中的這段表述不僅烘托出關羽的英雄氣概,對曹操的知人及袁氏兄弟的愚頑也起了點染作用。

故事用詞相當準確、精練、言簡意賅,難怪連魯迅先生都認為溫酒「斬華雄」一節,寫得「真是有聲有色」。

這裡作者使用的「溫」字,令關羽大出光彩。

我們看看華雄與關羽兩人形象的比較:「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

」「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

「從個頭上看,華雄並不輸於關羽。

但這件事卻毫無史實為根據。

據《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卓遣步騎數萬人逆堅,輕騎數十先到。

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

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

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

卓兵見堅土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

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

堅常著赤劂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

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

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閒燒柱,因伏草中。

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是時,或間堅於術,術懷疑,不運軍糧。

」由此可見,斬華雄的並不是關羽,而是《三國演義》中被華雄殺得大敗的孫堅。

孫堅原為長沙太守,封烏程侯。

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與袁術會師。

當時屯兵於洛陽外圍的諸軍懼怕董卓,又想保存實力,都不敢進軍,只是置酒高會,持觀望態度。

只有曹操、孫堅和河內太守王匡與董卓的軍隊就交過戰。

孫堅在梁縣之東受到董卓的將領徐榮的攻擊,與數十騎突圍而出,後面追兵甚急。

孫堅的頭上繫著毛織的紅色發巾,怕被敵人認出,便把發巾摘下來交給親信的裨將祖茂,祖茂系上發巾,敵騎以為是孫堅,便爭著去追祖茂,孫堅得以從另外的方向逃脫了。

祖茂跑到一塊墳地,急忙下馬,把紅髮巾系在一根柱子上,潛伏在草中。

敵兵來到,包圍了這個地方,走到近前方知是柱子,只好掃興而去。

《三國演義》也寫了這件事,但說追趕孫堅和祖茂的人是華雄,而且華雄還斬了祖茂,顯然與史實不符。

按照史書所載,華雄的出場是在下一個戰役—一陽人戰役,而且就在這個戰役中被斬了。

當時孫堅收集散卒,進屯梁縣之西的陽人。

董卓派遣大將胡軫、呂布、華雄等攻打孫堅。

呂布與胡軫不和,而胡軫是主帥,呂布竟故意搗亂,使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斬了華雄。

此時的關羽何在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當時公孫瓚還在幽州,並沒有前來會合。

劉備這時還沒有依附公孫瓚,怎麼會隨公孫瓚前來呢?原來劉備鞭打督郵,棄官亡命之後,不久就趕上大將軍何進派遣都尉丘毅到丹陽募兵,劉備一小伙人和他同行,在下邳遇到黃巾軍,力戰有功,劉備被任命為下密丞,後來又做了高唐尉,又升任高唐縣令。

後為黃巾軍所破,去投靠中郎將公孫瓚,被任命為別部司馬。

劉備任別部司馬的時間,《三國志》沒有記載,《資治通鑑》和元人郝經的《續後漢書》都編排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月,是在關東州郡結盟將近兩年以後。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這還是較為符合實際的。

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討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並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是不可能在那裡斬華雄的。

在史書中,華雄沒有其他武功可以表述,《三國演義》中說華雄追孫堅,得了紅髮巾,斬了祖茂,又用長竿挑著孫堅的紅髮巾,來寨前大罵叫陣,俞涉、潘鳳二將出戰,都被他斬了,這些都是虛構的,均不是事實,傳說與史實不同。

孫堅是斬華雄的英雄,卻被說成大草包,關羽與斬華雄並無關係,則成了千古英雄,被讚譽為「溫斬華雄」。

為何如此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給孫堅蒙冤,讓關羽貼金呢?這是因為,我國歷史長期以來,對於三國的評價,唐朝以前,是帝魏寇蜀吳,宋元以後,是帝蜀寇魏吳。

對曹操、劉備、關表彰,對吳有偏見,對吳的創建者有偏見,有意或無意貶低,傳說受「正統」的影響,代代相傳,而形成歷史的誤會。

類似的問題在《三國演義》中比比皆是。

關羽其人,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特殊,他死後,爵位不斷升遷,東漢末年為侯,宋元時就成了王,到了清朝,變成了帝—「協天大帝」。

將斬華雄移植到關羽身上,可突出關羽,神化關羽加之文人騷客的筆墨渲染,而使孫堅從功臣變為小丑、罪臣,關羽從無功變成有功、神功。

人們混淆《三國志》《三國演義》《資治通鑑》,認為均是歷史。

《三國志》《資治通鑑》內容繁雜,平常一般人極少認真研讀,《三國演義》則是家喻戶曉,人人明白。

傳說大多內容來自《三國演義),疑為這就是歷史和史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華雄我殺的。」

「溫酒斬華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情節。描述的是: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關羽溫酒斬華雄只是演義嗎?

說到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件事情還真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啊,覺得非常的神秘也覺得非常的有意思,小編至今也不太知道其中的細節問題,反正就是覺得關羽很屌的,一刀下去好像就把華雄給殺了,那麼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

漲知識:真正斬華雄的人不是關羽,竟是此人

《三國演義》裡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於是,不管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

正解三國:溫酒斬華雄之人究竟是不是關羽?

本文摘自《三國演義100處新解:正品三國》作者:天行健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溫酒斬華雄,被說成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故事見於《演義》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領兵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