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奧秘都在遺言裡,學以致用,不成梟雄也能保命,劉禪親自驗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1年,曹丕稱帝後,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劉備在政治上失去了現實的對象,只好也在成都稱帝,以繼續自己匡扶漢室的政治追求。
劉備稱帝後,乾的第一件事,或者發的第一道聖旨就是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東吳。
關羽在公元219年被東吳孫權殺死,有人說為何劉備當時不去伐吳?須知發動任何戰爭都要準備糧草兵員,這個籌備過程至少也需要一年。
所以劉備攻打東吳,在時間上是沒有錯的。
另外,關羽發動樊城之戰時,劉備在川蜀的部隊也剛經歷了殘酷的漢中之戰,這些都需要時間來修整。
話說劉備準備停當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劉備左膀右臂之一張飛又被部將暗殺,而叛將又提著張飛首級投奔東吳。
這讓已經61歲的劉備孰可忍孰不可忍,到第二年,即公元222年,劉備令水陸並進。
前期戰事雖然慘烈,但是卻都取得了逐步勝利。
但是東吳統帥陸遜深知劉備兵鋒太強,故而死守險關要寨,這讓劉備的進軍嚴重受困。
到七月,夏季炎熱,陸遜火燒連營,打敗劉備。
劉備退到白帝城,已經病重。
到公元223年初,劉備以如此年邁之軀,再加上病和氣,一時難抵,余日無多,遂安排後事,託孤諸葛亮等。
但同時,劉備也給劉禪遺言一篇,此遺言非常簡短,但是卻滿滿都是一個梟雄征伐一生的人生智慧。
原文附此:"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染他病,殆不自濟。
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耳。
射君到,說丞相收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達,道三,可自求聞達。
"
劉備這則遺言跟諸葛亮的遺言不過,諸葛亮對子孫要求有一個核心字眼:靜。
而劉備對劉禪的要求則是兩個字:謙虛。
劉備叮囑劉禪首先不要學習自己,其實就是因為氣盛所導致的殘局;其次劉備叮囑劉禪要謙虛學習和修煉自身,不要因一件壞事造成的影響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一件好事取得的成效低就不去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去以德聚人,以德服人。
第三要以丞相諸葛亮為師為父,多請示,多學習,謙虛謹慎。
那麼劉禪後來也確實基本遵照了劉備的遺願,繼位後尊諸葛亮為丞相主持朝政,國家治理井井有條,才能使得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還能撐了數十年。
到公元263年,鄧艾鍾會大軍攻打蜀國,根據魏國的出兵情況看,此次出動全國精銳部隊,其目的是要一舉殲滅蜀國。
而蜀漢方面,兵微將寡,雖有姜維等將,但這些統帥中沒有一個能力挽狂瀾扳回當時整體局面的。
若死撐,只能延續時日,而並不能徹底擊潰擊退魏軍,反而使得蜀漢百姓受苦,而投降更是蜀漢多數重臣的意願。
所以劉禪選擇了投降,一方面減少百姓的兵患之苦,一方面為蜀漢眾臣留條出路。
就算劉備有知,應該也不會怨劉禪的選擇,至少他保持了謙虛善良的品質。
其次,劉禪被押到洛陽後,司馬昭對劉禪不放心,乃放蜀漢歌舞,宴請劉禪,司馬昭問劉禪:可思蜀否?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有人認為劉禪這話聽著窩囊,但是卻不曉得這正是劉備留給劉禪的生存智慧:力量強大時以德服人,以德聚人,力量弱小時,謙虛謹慎,安身立命。
人生在世,不過如此。
劉備的三句話,98%的男人都應該列為自己的座右銘!
細數三國演義中那些經典的投降事件,劉禪最窩囊,誰最心服口服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