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趙匡胤是怎樣實現統一北宋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

陳橋兵變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次兵變,不但完成了以和平的方式交接政權,更是對後世的政體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陳橋兵變對北宋統一的影響尤為突出。

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主要講述了周世宗駕崩後,趙匡胤通過一系列的手段發動兵變,並完成建立宋朝一統華夏的事情。

趙匡胤雕像

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是互為因果的關係,趙匡胤年少就有大志,為了建立宋朝完成統一需要發動陳橋兵變。

同樣也是因為發動了陳橋兵變才促進了北宋的統一。

所以說它倆之間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周世宗駕崩後,幼子即位,符太后執政,但是符太后缺少主見,政治上軟弱,聽到遼兵南下的消息時就慌了分寸。

命趙匡胤出戰時,趙匡胤以兵少為由拒絕出征,符太后被迫給他軍權。

行到陳橋驛時城裡城外都散播著點檢為天子的消息,最後趁趙匡胤睡著之時,他的弟弟趙光義和部下為他黃袍加身高呼萬歲,其實這本就是他串通好的事情。

回城後石守信等大將皆表示歸從。

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起兵反對趙匡胤,不久之後他們便一一被殺。

此後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指揮部隊滅掉其餘兩處小國後,華夏統一,歸於北宋。

趙匡胤劇照

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北宋的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局面,為古代中國農業商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又被稱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畫像

周世宗柴榮在公元959年駕崩後,八歲的周公帝柴宗訓繼位,軍權由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擁有了強大的兵權與實力這也為他將來的叛變打下基礎。

公元九六年正月初一,范至等人因未變真偽急遣趙匡胤率領諸軍北上抵禦南下進攻的契丹兵,當周軍行至陳橋驛時,趙匡胤等人精密策劃,發動兵變,眾將將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他為皇帝,回到開封后,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打開城門,並一同脅迫周公帝退位,隨後趙匡胤繼位。

趙匡胤的部隊紀律嚴明,律人律己,在兵變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先後打敗了李筠和李重進,他們的失敗使一些勢力較小,但對趙匡胤手中的大宋來說,留給其他國家的只有臣服或者毀滅,從此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基本穩定了局勢。

趙匡胤劇照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沒有出現以往改朝換代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也沒有以往戰爭那樣狼煙四起,烽火連天,創造了「兵不血刃」的奇蹟。

一般人們會以為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能成功是因為忌憚他的兵權和實力,其實並不為然,這些絕對的實力只能保障兵變的勝利,並不能保證能得到民心,使兵變徹底的成功。

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兵變之時,趙匡胤的部隊嚴明,曾多次「嚴查部隊,勿令剽竊」。

一回開封,趙匡胤就命令軍隊各歸兵營,秋毫無犯,由此深得民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著名軍事統帥、軍事家,祖籍涿州人(今屬河北)。後周殿前都點檢,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故事簡介

司馬懿當年趁著曹爽出城祭拜,發動了高平陵政變,等司馬懿死後告誡自己的後人不要祭拜自己,以免被人效仿兵變只事。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黃袍加身,當然他也不傻,為了防止有人和他一樣趙匡胤就來了一手杯酒...

此人不死,趙匡胤絕不敢發動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趙匡胤看清形勢,在士兵們擁護下,黃袍加身,發動了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宋朝雖然在歷史上有諸多爭議,卻是中國歷史上的文治盛世。然而北宋的統一與一個人有著莫大的關係,他就是後周...

宋朝皇帝二三事——宋太祖趙匡胤(一)

大宋王朝始於公元960年,崩於1279年,一共延續了319年,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宋是個充滿矛盾的時代,雖然積貧積弱,面對外敵入侵屢戰屢敗,但不得不承認,宋朝是中...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分別都是誰?

除了有趙普為代表的文臣輔佐之外,趙匡胤在軍中廣結善緣,和許多軍官感情都很好,「義社十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義社十兄弟是趙匡胤奪取政權,陳橋兵變的最重要的力量,十人如下: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

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 陳橋兵變的歷史意義

陳橋兵變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次兵變,不但完成了以和平的方式交接政權,更是對後世的政體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陳橋兵變對北宋統一的影響尤為突出。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主要講述了周世宗駕崩後,趙匡胤通過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