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優秀學生會反覆閱讀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陸大勇

孩子喜歡一個遊戲,總是央著大人和他一起反覆玩,即便如老鷹捉小雞,孩子也可以反覆玩很長一段時間,樂此不疲。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孩子在這樣反覆的玩鬧中,其實也在思考和變化,比如她不再甘於扮演稚嫩的小雞,而逐漸喜歡扮演一隻老鷹;

再如,她從最初被動的接受自己的角色,到她主動安排大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看到了嗎?這就是反覆做一件事產生的神奇效果!

讀書也是一樣,一本好書我們只是看上一遍,所得到的往往是膚淺的表面。

浮現在我們腦海中可能只是某個難忘的情節,作者老道的語言,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全書的結構如何?作者的意見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在反覆閱讀之中去思考。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閱讀是思維的體操。

既然如此,閱讀不僅要保持經常,還要反覆閱讀一本書。

這可能也是人腦特有的一種機制,對知識、材料的思維過程,是需要時間進行反覆認知,才能逐步加深,逐步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我們的祖先其實早已意識到反覆閱讀的好處,有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的說法。

你看,當你反覆閱讀一本書之時,不意味著每一次都在重複,而是你的思維和認識在走向深刻。

熟讀之,深思之,才能徹底獲得真知。

從我個人的閱讀經驗來說,幾乎所有的收穫都是在反覆閱讀中得到的。

首先,第二次拿起這本書,一種親切感便會撲面而來。

已經讀過一次,對它有了一定的認識。

所以重溫的時候,首先沒有那種陌生感,你自然可以慢慢翻看,帶著欣賞的心理去每一行文字,在字裡行間更多地看出作者寫作時的辛苦,領略作者的意圖。

讀一本書就是在和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只是我們仰仗文字這個載體來溝通。

它無聲無息,並不會像一個人那樣開口,卻始終如一的出現在你的眼前。

重溫是帶著獲得感去第二次收穫、第三次收穫,你可能很難想像:我們的祖先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並非信口而來,雖然大部分作品很難做到,但這種精神著實不虛,提供的方法也非常科學。

眾所周知的毛主席對《資治通鑑》就閱讀了17遍之多,《紅樓夢》這部古典小說的高峰,他也一再地攀登過。

熟讀精思的結果是令人羨慕的,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羨慕別人這樣做,不如自己切實拿出點實幹的精神,從一點一滴做起。

只是現代人常常習慣了生活的安逸,常常難以拿出這種愛書者的閱讀精神,用思想和知識武裝自己。

恰如畢淑敏所說:「人們在幸福的時候往往讀不進書。

快樂是一團粉紅色的煙霧,易使我們的眼睛近視。

」還好「近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想來絲毫不影響人們閱讀的吧!

反覆閱讀的好處,會在反覆閱讀中即刻體會到。

其實不用我們多說的。

最後,我們分享著名作家賈平凹的讀書之道。

賈平凹把讀書總結成「三遍閱讀法」,他說:「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

三遍過後再讀,常會有再悟的地方。

但有時讀書也要講「有用」,就像車一樣,加了油肯定要跑。

我讀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寫書,尋求別人書中我寫不出的東西,吸收營養。

您看,連賈平凹這樣的大作家面對一本好書,尚且需要讀上三遍,如果我們只是讀上一次,不過是淺嘗輒止,真真會錯過最好的充實精神的方法!第一遍閱讀不過是享受,是一種相對膚淺的認識,倘若我們只是滿足這一層次,我們又能在讀書中得到多少的益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生讀書方法:思維強化閱讀

古羅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將軍,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提升,便以他的服役時間長為理由,在皇帝面前提到這件事:「我應該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因為我的經驗豐富,參加過10次重要戰役。」哈德良皇帝是一個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