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明宗李嗣源駕崩後,鄴都兵變一幕重演,平叛大軍再度陣前倒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後,簡政薄征,當政7年除王都在鎮州(河北正定)發動叛亂,引來契丹援軍,引發綿延十月的平叛戰火之外,不曾發生重大戰事。

契丹太宗耶律堯骨見由河北一線進攻中原無望,轉而將突破口選至山西。

他把可汗捺缽(行宮)遷至雲州(山西大同)附近,窺伺太行。

長興三年(公元932年)10月,明宗任命女婿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四戰區的胡漢騎步兵總司令(蕃漢馬步總管),控扼帝國西北,專意防備契丹。

為示榮寵,還晉封石敬瑭的妻子永寧公主為魏國公主。

契丹太宗堯骨見無隙可乘,便按兵不動,一意休養生息。

同時,多次派遣國使出訪唐國,維持兩國友好關係。

不料,長興四年11月,明宗突然受驚駕崩。

年僅20歲的三皇子李從厚從封地鄴都趕到洛陽即皇帝位,是為閔帝。

第二年2月,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謀叛。

閔帝派遣長安行政長官兼衛戍司令(西京留守)王思同、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和興元節度使張虔釗等人合兵討伐李從珂。

和8年前的鄴都兵變極其相似的是,平叛大軍接連倒戈,李從珂一路勢如破竹,短短兩個月就進入京城洛陽。

閔帝李從厚3月29日已逃奔衛州(河南衛輝)。

事情還要從明宗李嗣源的幾位兒子說起。

明宗的兒子中以李從珂最為年長,但他並非李嗣源親生。

他在鎮州出生,本來姓王,小名叫二十三。

李嗣源30多歲時,跟隨太祖李克用在河北作戰,將王二十三和他母親魏氏擄掠到軍中——多半還是因為他母親貌美的緣故。

當時王二十三已經十多歲,因為李嗣源寵愛他的母親,所以將他改名為李從珂,把他當成親生兒子一樣。

這段經歷讓李從珂養成了持重慎言的性格。

他在軍中長大,從小跟隨李嗣源東征西討,以果敢悍勇而聞名。

莊宗李存勖和他同歲,本身尚武好勇,曾經當著一眾將領的面說:「阿三不僅和我年紀一樣,作戰風格也和我類似!」

天佑十三年(公元917年)胡柳陂之戰中,唐軍本已筋疲力盡,李從珂簇擁著莊宗奪下了戰場制高點,居高臨下衝垮了後梁大軍,立下首功。

天佑十八年(公元922年),梁、唐在黃河夾河對峙。

梁軍傾巢出動,攻打唐軍德勝寨基地。

莊宗率領李嗣源、符存審等大將反擊,梁軍大敗。

李從珂帶著十多位親兵混在梁軍隊伍中,前進到梁軍的大營前,把梁軍的大纛旗砍下,並殺死了幾名攔阻的士兵,倒卷著旗幟得勝而歸。

莊宗大喜,親自斟酒給他勸飲,嘆道:「壯哉,阿三!」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他跟隨李嗣源攻陷後梁重鎮鄆州。

然後,晝夜兼程,率先進軍後梁京城汴梁,一舉覆亡後梁。

莊宗入城後,拍著他的肩膀說:「恢復大唐社稷,都是你們兩父子的功勞啊!」

同光四年,因為鄴都兵變,李嗣源入京兵諫時,李從珂率領本部人馬從駐地趕到李嗣源原來鎮守的鎮州,和鎮州留守的人馬會合,渡過黃河,趕到李嗣源軍中。

李嗣源自此聲威大震。

他為李嗣源日後即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契丹往事番外篇 5

延伸閱讀:

契丹往事番外篇2《唐莊宗英雄末路,登上荒冢舉酒欲飲,知道地名後擲杯而去》

契丹往事番外篇3《平叛大軍城下倒戈,裹挾主帥李嗣源同叛軍合流,入京「兵諫」!》

契丹往事番外篇4《一位演員覆滅一個帝國——後唐莊宗一句玩笑,令他萌生反心!》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歐陽修 《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皇帝」認賊作父,痛呼燕雲十六州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

兒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是五代時期後晉的開國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曾向遼太宗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