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幾乎全是後周原班人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幾乎全是後周原班人馬

黃袍加身後,趙匡胤採取提拔、招降、安撫等一系列措施,使政權得到平穩交接,從而減少了以往新政權建立時的爭鬥和殺戮,減少了上位時的血腥氣。

一是提拔:對有功者,以提升重用給予獎賞。

對於兵變中有擁戴之功的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張光翰、趙彥徽等六位功臣,加官晉爵,委以要職。

石守信以第一功臣升任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實際掌控侍衛親軍司。

王審琦升殿前司都指揮使,繼續控制殿前司。

其他四人也相應提升為軍中要職,從而控制了京城的軍事形勢。

趙普、呂餘慶、沈倫等幕府參謀,也在這次論功行賞過程中得到提拔,因為他們原來職位低,趙匡胤沒讓他們過分超次提拔,而只是按功正常提升。

趙普任右諫議大夫兼樞密直學士,以掌握樞密院實權;呂餘慶授給事中兼端明殿學士,備皇帝顧問;沈倫升戶部郎中,掌握財政。

二是招降:對於領有重兵北巡的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韓令坤和北上的先鋒副都點檢慕容延釗,趙匡胤安排人進行勸降工作,當他們表示歸順後,立即授予韓令坤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授予慕容延釗殿前司都點檢,但不進京,安排他們分別去不同的地方任節度使。

同時,在他們各自移至節鎮後,又加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享受使相禮遇(使相:對皇親國戚、留守、節度使等人加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的,都稱使相,有待遇無實權的宰相虛銜)。

從而穩定了在外而又未參與兵變的這一部分精銳部隊的軍心,沒有節外生枝。

三是安撫:趙匡胤之所以沒有授予趙普等人更重要的職位,主要是為了寬後周舊臣的心,那些重要位置是留給他們的,要用職位和待遇安撫他們。

因為趙匡胤自己,資歷也不是特別深,朝中大事,仍然要借重這班老革命。

因此,范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後周宰相照舊當宰相,他又給他們加官進爵,范質加侍中,王溥加司空等等。

趙匡胤的新王朝,政府班底幾乎全部是後周時代的原班人馬,這既有利於朝局的穩定,又避免了爭執與殺戮。

同時,對後周的其他統治區,也起了穩定的作用。

在范質一班人的支持下,許多地方官便改旗易幟,轉瞬間成了宋太祖的忠臣。

趙匡胤可以說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坐上了皇帝的交椅。

這一點,也足見趙匡胤處事的周全和穩妥。

當然,也還有一些節鎮內心不服,特別是一些在後周時代資歷和權位都顯赫一時的節度使,明確表示反對趙匡胤稱帝。

建隆元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治潞州,今山西長治)公開反宋,率軍直逼開封。

趙匡胤對李筠反宋非常重視,先派石守信、高懷德率軍阻擊。

五月,又派慕容延釗和王全斌(彰德軍節度使,今河南安陽)進軍,與石守信形成合攻。

此時,趙匡胤仍怕有失,隨即御駕親征,到前線督戰。

這一次,他幾乎是傾全力對付李筠。

不久,李筠被宋軍打敗,李筠自殺。

當年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反宋。

李重進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他任殿前司正長官都指揮使時,趙匡胤還是低級軍官,後來多年任殿前和侍衛親軍兩司正長官,是趙匡胤的老領導。

而且,目前殿前和侍衛親軍兩司中的許多將領,原來都是李重進的部下,對於趙匡胤來說,李重進比李筠更危險。

所以,征討李重進,他選擇的將領都是自己的親信,他派石守信和王審琦為南征正、副統帥,而原殿前、侍衛親軍兩司的高級將領,與李重進曾經共事的,基本不用。

後來,他御駕親征,於十一月攻破揚州,李重進全家自殺。

隨著二李的反叛被平定,一些曾經心懷不滿,還在觀望、搖擺的節度使們,不得不向趙匡胤的新朝表示忠心。

可以說,平定二李,對新政權的穩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此,趙匡胤可以放下心來,有條不紊地處理開國大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普獻策,如何幫助趙匡胤集權中央

一連幾日趙匡胤都悶悶不樂,苦苦思索如何使趙宋王朝能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為此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寢。 三國時期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對趙匡胤來說就很簡單了,...

趙匡胤義社十兄弟的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是以他為首的所謂"太祖義社兄弟",也稱為"義社十兄弟",即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後周世宗初年,各人...

北宋開國十大名將

1、石守信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

盤點北宋「十大開國元帥」的人品和最終結局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

北宋「十大開國元帥」的人品和最終結局

宋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

《我讀<續資治通鑑長編>》之960年陳橋兵變3

前文我分析了世宗柴榮在駕崩前進行的一系列縝密的布局,那麼,為什麼如此縝密的布局並沒有穩固後周的江山呢?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前文總結的柴榮的部署。這主要分為五個方面:一是託孤宰相,並相互牽制;二是...

宋太祖趙匡胤的「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自古君王都薄情寡義,大多數都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勾踐、劉邦、朱元璋皆是此類人,一上位就誅殺功臣。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自己上位卻沒有誅殺功臣,可以說是少有的完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