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真正的高手過招,看不到刀光劍影,勝負已定。

但在刀光劍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見了諸葛亮的招式嗎?司馬懿親到城下觀看,然後下令撤軍,他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會冒險。

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而他的二子司馬昭卻懷疑: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連司馬昭都已心生疑竇,「兵動若神」的司馬懿豈無思量?況且諸葛亮的謀略千古傳頌,聰明如司馬懿者豈能不加提防諸葛亮的智謀之舉?但是對著一座空城,城下的司馬懿卻沒有看到謀略,非常奇怪的他卻看到謹慎。

智謀有形,謹慎無形,有形易見,無形難知,所謂的「知己知彼」者,在高手相爭之中,你能理解對手有多深?「一生謹慎」,平淡無奇的四字,卻正是諸葛與司馬兩大高手間的毫釐之爭。

司馬懿遇到的對手是諸葛亮。

諸葛亮對司馬懿的了解也是極深的。

他知道司馬懿是個高手,一般的高手,即便親近如蜀中大將關羽、張飛等,也只是大嘆諸葛亮的謀略之能而已,而司馬懿,他能更深地看透自己,他是高手中的高手。

諸葛亮卻正是深入地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實施了他的心理奇謀戰。

這不是一場眼見的煙硝之戰,他爭勝於無形。

然而,如果就只因對司馬懿的了解,而諸葛亮就因此取勝,那司馬懿也就不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為了取勝,諸葛亮顯露出更令人嘆服的本事,所以司馬懿是輸得心服口服;不,司馬懿應該是震撼於諸葛亮,才有後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事情發生。

諸葛亮在城樓上焚香彈琴,怎麼就讓高手中的高手司馬懿震驚了呢?這難道不是諸葛亮的故作悠閒態的心理戰而已嗎?當然不,它是這場高手相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役,成不成在此一舉!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服膺儒教,博學洽聞。

有一次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英斷,有膽有識,你可比不上啊。

」什麼原因讓「聰明英斷」,同時又手握十五萬大軍可以多所作為的司馬懿要親到城下觀看?「有膽有識」的他想在城下看出什麼端倪,好更進一步進行決斷?其實,司馬懿親自到城下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去聽。

他能見人所未見,能聽人所不能聽,所以才是「聰」「明」,才能「英斷」。

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馬謖的前鋒精兵已被殲滅,又乘勝連下三城,蜀軍其餘各部都受到重創,此時的西城已在司馬懿的「瓮中」,勝券在握。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總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數,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會超過一二萬人,是「空城」也罷,是「實城」也好,先派幾千名先遣小分隊攻打西城的四門,其虛實便立見分曉,還用得著豎起耳朵「聽琴聲」嗎?這是連中等智商的下級軍官都懂得的軍事常識,何況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不帶擴音器的古琴聲,在當時紛擾嘈雜的戰場野外,充其量也不過傳播到幾十步開外,當在硬弓、強弩的射程之內,司馬懿一路風風火火的追來,豈能一箭不放,一弩不發,空手而退往返徒勞呢?他單單是為了欣賞諸葛亮的「琴聲」而來的嗎?肯定不是!如果諸葛亮當時不在西城,西城肯定會輕而易舉地落入司馬懿的手中,城中尚未轉移的物資也統統成為司馬懿的戰利品。

「空城計」,是諸葛亮臨危冒險巧設的妙計,司馬懿以諸葛亮行事謹慎,從不弄險為由,也就將計就計、假裝「中計」而故意放諸葛亮一馬。

真正的高智商的大贏家不是諸葛亮,而是看似低智商的司馬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的背後:誰是城府至深的高手?

讀《三國演義》者,常津津樂道於諸葛亮之「空城計」,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先來回顧下《空城計》 依然經典空城計來自...

唇亡齒寒: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為何不捉諸葛亮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回的「戲眼」,就是諸葛亮的編導的「空城計」。說的是,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潰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原來是這樣!

歷史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讀《三國演義》者,常津津樂道於諸葛亮之「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 ...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中國的很多大智慧都在歷史裡,而且歷史從未改變,歷史只是不斷的輪迴。——水木然隨著《軍師聯盟》的熱播,司馬懿的智慧全方位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歷史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讀史如《三國》者,常津津樂道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