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 —1.桃園結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坦白的來說,我喜歡看三國,也喜歡寫一些有關三國的東西,相信持續關注我的讀者會知道,但有的時候看原著《三國演義》還是聽評書總歸覺點有點不過癮,所以,我找了點素材準備給大家尺寸更新《三國演義》白話篇,因為喜歡,所以白話三國,因為文采有限,並非專門學研,所以如果讀者中有精通三國,對文章說三道四的麻煩繞行,因為我們只是愛好,並不鑽研,歡迎各位喜歡三國的小夥伴來一起討論。
1、桃園三結義
在這裡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漢朝由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建立,一脈傳至漢平帝手上。
這裡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漢平帝的岳父王莽毒死了皇帝女婿,於公元8年自己當上了皇帝,開了中國歷史上篡位做皇帝的先河,建立了新朝。
但是新朝的歷史很短,只有短短15年,公元23年被綠林軍滅亡。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恢復漢室江山。
現在我們通常把劉秀以前的漢朝叫做西漢,劉秀恢復的漢室叫做東漢。
這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東漢一直到漢靈帝時期,國家已經衰落,其主要原因是:漢靈帝聽信讒言,重用張讓、趙忠等「十常侍」,百姓民不聊生,不得安寧,於是天下大亂,直接引發了動搖漢室的一場造反運動,這就是有名的—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的發起者及主要領導人世三位張氏兄弟:「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這三兄弟可謂是占盡了天時、地理、人和,號召力空前巨大,四方百姓紛紛來投。
張角大軍給當時的漢朝帶來極大震驚和恐慌,皇帝火速下令,命令全國加強防禦,討伐反賊立功。
(其實這樣的亂世也正說明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亂世出英雄!)
這裡我們要提到一個地方— —幽州(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幽州太守劉焉懼怕張角的大軍攻打過來,所以便張貼榜文招兵買馬,準備抗敵應戰。
從這裡就出現了三國歷史中的三個重要人物。
第一個就是劉備,字玄德,東漢涿郡涿縣人,現在的河北省涿州市,「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
」(選自三國演義)
從上面那句話中可以看出,劉備身上可以說是各項指標非凡,城府比較深,相貌奇特,愛交朋友,最重要的一點大概就是家庭出身不凡, 中山靖王之後,標準的漢室宗親。
這一點對劉備來說太重要了,這是他以後賴以成名、成事的皇家招牌。
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二十八歲了,無正當職業,賣麻鞋編草蓆為業。
關鍵是不喜歡讀書,估計考試每門都不及格吧。
劉備見了招兵榜文,激動萬分,終於有機會實現心中夢想,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再也不能混下去,要成就自己的事業,首先去弄完公家飯吃啊,接下來,他就碰上了兩個重要人物— —張飛和關羽。
張飛,字翼德,殺豬的屠夫,世代涿縣,喜歡喝酒交朋友,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猛人一個。
關羽,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到涿縣,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解州),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標準美男。
劉關張三人來到張飛的莊園,喝酒議事。
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投軍報國,成就大事,再也不能在民間瞎混下去,張飛提議在莊後桃園,對著滿樹盛開的桃花,結為拜把子兄弟。
劉備。
關羽沒有意見,於是三人在桃園內焚香祭拜,結為兄弟,成就了桃園結義的千古美名。
當時的結拜誓詞是:「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同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氣勢宏偉,責任重大,感天動地!
好了今天的話說三國先說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更新。
本文只代表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劉備為啥不救關羽?對於他們的關係你怎麼看?
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范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於,從遠處看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
《三國演義》第一回:劉關張三雄初出論身高!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其中描述劉備: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
劉關張桃園結義為什麼奉劉備為主?
很喜歡《三國演義》,從高中以來也讀過很多遍,今天閒來無事,又拿三國來讀讀,看到第一章「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這裡面也就介紹到了桃園結義,拉開了三國大戰的序幕。可龍皇一直在思考一個...
「桃園三結義」中,關羽和張飛為什麼要拜劉備做大哥?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結義也被稱為結拜。當然,像是在倚天屠龍記中,就將其高雅的稱之為義結金蘭,俗語則有換帖、拜把子等說法。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漢族民間結為兄弟關係的儀式,傳聞來自於三國時期的「桃園三結義」。
臥龍崗下說三國:智、財、勇奠定的桃園三結義基礎
《三國演義》開篇指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明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普遍規律,為什麼呢?作為漢朝,主要是皇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就是壓制善良的行為和人們,寵信太監造成的。正是因此,出現...
看《三國》經典故事 品世間百味人生(一):桃園三結義
中國歷史上不乏武將輩出的年代,在春秋戰國、隋唐、明朝這些朝代都湧現出了一大批軍事天才。唯獨三國這個年代為大眾所熟知,很大原因是因為羅貫中寫的這部《三國演義》。這部演義也被改編為評書、京劇等多種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