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中箭而死的「韓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平時老提膝蓋中了一箭,三國里真有個人膝蓋中箭而死。
別看題目是韓信,聊的還是三國人物,曹操手下人才濟濟,這不有「漢初三傑」。
被稱作吾之子房的「張良」荀彧,被比作「蕭何」的杜畿,還有「歸漢之韓信」張郃hé ,字俊乂yì。
歸漢之韓信
張郃出道很早,黃巾作亂時他就參戰了,做了個軍司馬,歸韓馥管。
在韓馥這個奇葩把冀州拱手讓人後,張郃歸入袁紹麾下,主要就是對抗公孫瓚,立下大功,「瓚破,郃功多,遷寧國中郎將」。
隨後就是官渡之戰,這裡史書上記載有個矛盾,不是很理解一本《三國志》還是前後矛盾的。
《張郃傳》說張郃是袁紹潰敗才投降,而《武帝紀》與《袁紹傳》都是說張郃先降,袁紹才潰敗,因為張郃是帶著重兵去進攻的,可以說袁紹最大的指望,就這麼崩塌了。
其實無論張郃先降後降,都可以看出張郃對袁紹軍影響巨大。
曹操也見到張郃來降也很高興,當場就說「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足見其重視。
以巧變為稱
張郃位列五子良將,比起沙場沖陣的樂進、于禁,騎兵奔襲的張遼、徐晃,張郃更像一個智將,就像陳壽的評價「張郃以巧變為稱」。
不像那些忠貞烈士,張郃更擅長審時度勢,不立危牆之下,先去韓馥,後離袁紹。
張郃的戰略目光很出色,「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如果陳壽這段評價屬實的話,張郃可以說是比肩諸葛亮、司馬懿、陸遜這個級別的將領。
官渡之戰,曹操率軍襲烏巢時,張郃很清楚烏巢的重要性,知道牽一髮而動全身,勸袁紹去支援烏巢,可惜沒被採納。
街亭之戰,張郃則巧妙地利用了地形,馬謖作死在山上安營紮寨,被張郃斷了水源,讓張郃輕鬆拿下了這個菜鳥。
定軍山之戰,曹魏的西線總司令夏侯淵當場被斬,還是張郃站了出來,這一戰也是根據漢水的地形布置,在岸邊較遠處列陣,如果劉備想追擊,張郃隨時可以趁他們過河時半渡而擊,就此阻擋住了劉備的腳步。
也難怪劉備更重視張郃,「劉備憚郃而易淵」。
諸葛亮四出祁山時,張郃正好隨著司馬懿出征,建議「分軍往雍、郿為後鎮」,可是司馬懿認為這是「楚之三軍」之策,不予採納,結果司馬懿被擊退了。
張郃與張飛那一戰確實有失水準,擅長運用地形的他,竟然被張飛引到狹道擊敗了。
不過他倒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不然也不會升任蕩寇將軍。
死於膝蓋中箭
等到諸葛亮再出祁山,司馬懿把他耗到了糧草用盡撤兵,然後派張郃帶兵追擊。
張郃看這形勢根本不該追擊,「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但被司馬懿強迫去追,這次追擊才是情非得已,結果中了蜀軍埋伏,被亂箭射中膝蓋陣亡,「矢中郃髀」。
膝蓋中了箭,當真要命。
其實張郃還有個典故「屈指可數」,就是料定諸葛亮輕裝上陣帶的糧草不多,「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一語中的。
五子良將展現的大多數都是戰術,沒什麼自己制定戰略的機會,倒是很看好張郃的戰略能力,想看看他統領軍團時的巧變,可惜沒如果。
看官如感興趣,麻煩點下關注,感激不盡~
司馬懿為何要陷害張郃原因很簡單
熟讀三國我們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他們分別是:張遼 張郃 于禁 樂進和徐晃。這五個人追隨曹操南北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其中張郃是為曹魏效力時間最長的將軍,他原本是袁紹的部將,在官渡之戰投降曹操,侍...
三國里最悲劇的武將張郃
曹操的時代,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代,雖然曹操也重用夏侯惇、曹仁等家族親人,但五子良將裡面沒有一個是出身高貴、沾親帶故的人物。曹操提拔樂進、于禁於行伍之間,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也被委以...
他和呂布一樣侍奉三主,卻深得主公信任數次打敗諸葛亮
說起三國,那真是群英匯聚,人才輩出。其中,諸葛亮、關羽、曹操、呂布、司馬懿等人更是流傳千古。諸葛亮、關羽和曹操被演義稱之為「三國三絕」。而司馬懿更是帶領司馬家得到了最後的天下。但是,其中最受爭議...
被黑的最慘的人,其實夏侯淵都比不上他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字儁乂,河間鄚人。在漢末屬於河北人士,黃巾起義時就已經出道了,擔任軍司馬的官職,在州里也算有點名氣了。相比張遼、樂進等人的軍史出身要高的多了,屬於官二代級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