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讀書方法,讓你的閱讀質量提升30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

本文源於我們的一位讀者在分答上向我提出的一個問題:

如何做到更有效的閱讀,而不只是看過而已?

雖然,這個問題已經回答過了,但分答回答問題時只能回復一分鐘的語音,不能說得很詳細,而之前也有很多讀者向我諮詢過類似的問題,因此,把這個問題的回答做了一個詳細的闡述,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1. 閱讀的現狀

大多數人閱讀後都會有不記得書中內容的困惑,甚至感覺過目即忘。

而我曾經在《槓桿閱讀術》中看到過一個結論:

閱讀完一本書後,我們從書里吸收到的內容,最多不會超過20%。

當然,這還只是吸收的比例,而轉化成為運用書中知識的比例,就更加低了。

因此,這篇文章,將從如何提升吸收及運用的比例,兩個層面,為大家總結提升閱讀質量的方法。

對書籍進行分級

在開始正文前,需要事先說明一點:

本文所描述的閱讀方法屬於深度閱讀,並不是每一本書都需要使用這樣的方法進行閱讀。

基於這一點,建議大家在閱讀前,將自己的書進行分級,我一般分為三個等級:

  1. 第一級是和專業、技能關係非常密切的書籍。

    這一類的書,我都會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進行閱讀。

  2. 第二級次於第一級,是對我的成長和提升有一定幫助的書籍。

    閱讀這一類書時,我只是做常規的勾畫,並導出筆記保存在印象筆記中。

  3. 第三級屬於休閒讀物,比如一些熱心的文學作品、自傳等。

    這些書我一般是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提升閱讀質量,本質是加深對一本書的理解,最終目標是能夠將自己所理解的內容升華到運用層面。

基於這個目標,在對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時,我們需要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2. 閱讀前

大多數人在閱讀一本書時,都是毫無準備的翻到第一頁便開始閱讀。

使用這樣的方式來閱讀一本專業書籍,是非常錯誤的——

你應該在閱讀前做一些準備:

  1. 通過目錄和序言找出核心內容和主線。

    首先,翻開書的目錄和序言,仔細看一遍,嘗試理解本書的核心內容,並根據目錄在腦子裡繪製出一條這本書所講述內容的主線。

  2. 制定閱讀計劃。

    其次,根據對目錄的理解,我們應該為這本書制定一個簡單的閱讀計劃,比如,一本300頁的專業書籍,共有八個章節,我需要在一周內讀完,那麼,分配到每一天,應該讀多少頁,或者,每一天需要讀到哪個章節才能結束。

    甚至,我們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預估一下閱讀完這本書,需要花費多少個番茄時間。

  3. 對希望從書里獲取的知識點有一個預期。

    這一點即是讀書時代老師所說的「帶著問題閱讀」,雖然,這時記錄的一些問題在書中可能找不到解決方案,但帶著問題,在閱讀時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在閱讀後,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可以閱讀這個主題的更多書籍。

做好這些準備好,再開始享受神聖的閱讀和學習時間吧!

3. 閱讀中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按照在閱讀前規劃的閱讀進度進行閱讀,在閱讀時,我們需要重點做兩件事:勾畫和記錄要點。

勾畫

無論是閱讀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需要將書中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這是大部分人都會做的操作。

而在閱讀紙書時,我會把有勾畫的那一頁進行折角,便於以後查找。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會有異議,這部分人通常是極度的愛書人士,不希望書有任何磨損。

但是,書的最大價值就是為我所用,不能讓自己方便閱讀和使用的愛書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懂得如何善用一本書,才是真正的愛書。

記錄要點

會記錄要點的閱讀者實在是少數!而只要做好這一步,就能將閱讀的質量提升一倍。

在閱讀時,我會把書的要點記錄在本子上,所有的要點以章節進行劃分。

所謂記錄要點,並不是單純的把書中的目錄和粗體重點抄一遍,而應該按照自己的理解,提煉出書中的重要內容框架,即要點。

這個框架,應該以能夠幫助自己回憶起整本書的重點內容為目標。

在記錄這個框架時,不需要寫太多文字,最好是一些能夠提示自己的關鍵詞,這時如果記錄得太詳細,反而會影響後面的回顧環節,只需要記錄下自己能夠看懂的關鍵詞即可。

此外,如果所閱讀的書籍需要做詳細筆記,推薦使用康奈爾筆記法,在筆記內容(Content)區域記錄下詳細筆記,並在摘要(Summary)區域記錄下前面所說的要點。

杜絕使用電子設備

值得提醒的是,在整個閱讀環節中,絕對不要使用電腦、iPad之類的電子設備進行記錄

曾經我自己也認為在閱讀時,使用電子設備直接做思維導圖會非常方便,但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非常不可取:

  1. 使用電子設備輔助閱讀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干擾,打斷閱讀。

  2. 在書和電子設備之間頻繁切換,效率非常低。

  3. 閱讀算是思考行為的一種,使用電子設備並不利於思考。

因此,選擇一款自己喜歡的筆記本,用於在閱讀過程中做筆記,是最讓人心曠神怡的事。

4. 閱讀後

閱讀完一本書後,好的善後工作可以將閱讀質量提升兩倍,甚至是指數級提升。

在閱讀完一本書上後,我們應該完成兩件事:總結和分享。

總結

總結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1. 憑記憶和要點筆記繪製思維導圖

按照自己的理解,並對照在閱讀中自己記錄的要點,將書的脈絡及重點內容繪製成思維導圖。

在執行這一步時,不要翻開書進行回顧,先按自己的記憶和理解完成思維導圖的製作。

這時製作的思維導圖,可以使用電腦完成。

2. 對照書籍完善思維導圖

在依靠記憶和理解的第一版思維導圖製作完成後,再對照著書的目錄、勾畫過的內容進行完善。

3. 進行總結、撰寫書評

不僅僅是完成思維導圖的製作後就結束了,還應該對整本書進行總結。

利用兩個番茄時間,寫一篇簡單的讀後感,甚至寫成一篇書評。

關於總結和書評,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1.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2. 我從這本書中收穫了什麼

  3.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內容

  4. 書中的哪些觀點和技巧,可以用到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

總結完成後,在筆記軟體里統一保存起來。

分享

相信完成上面的步驟後,你的閱讀質量將得到數倍的增長。

要想進一步提升,你還需要完成分享的過程。

對一項內容的理解,前文所述的總結是第一層級,更深層次的層級,你可以選擇寫成文章分享,甚至是對他人進行口頭分享。

文章分享

對於喜歡碼字的我來說,將每一個想法寫成文章的過程中,都會有不少新點子誕生,我相信你也能在寫文章的過程中,爆發你的小宇宙。

寫好的文章,你可以在豆瓣、簡書等平台分享,甚至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分享自己的閱讀過程。

口頭分享

這是吸收一個知識點的最佳方式。

你能夠講出來,一定是建立在對這個知識點的深度理解基礎之上。

並且,在講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思緒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

經歷了以上的分享過程後,慢慢的,你會發現書中的內容,已經潛移默化地被你運用起來……

結語

本文所描述的閱讀方法,屬於嘗試閱讀,對我來說,大概只有20%的書會用到這樣的閱讀方法,因為閱讀一本好書,我們需要能夠更好的理解,因此,會花相對較多的時間。

因此,在閱讀時,大家需要去權衡這本書的價值,是否值得你深度閱讀。

並且,文中所述的方法,在閱讀不同的書時,需要適當進行刪減。

最後,希望大家在享受閱讀的同時,將閱讀的價值最大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技能|用思維導圖,讓你的學習效率提高10倍

「思維導圖」是一種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有效思維模式,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近兩年,「思維導圖」已然成為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時尚詞彙」。教案怎麼寫,題目不會做,怎麼辦?先畫個思維導圖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