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空城計」和諸葛亮、司馬懿沒半毛錢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貫中老先生跟大家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空城計,婦孺皆知,《三國演義》大讚孔明智慧、膽魄,大貶司馬懿膽小、謹慎、多疑。

歷史真實可並非如此!


近年來流行的歷史解構風,倡導重新解讀歷史。

大熱電視劇《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從新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番歷史上著名的「空城計」。

一方面認可諸葛亮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用諸葛亮襯托司馬懿這位主人公的高情商、高智商,老謀深算。

更認為:空城計,不過是互相權衡之下雙方最好的選擇罷了。

這個觀點不管你認不認同,從政治鬥爭權謀角度也算合理。

不過,歷史總是歷史,真相只有一個。

三國歷史上的的確確發生過空城計,還不止一場,只是這幾場空城計跟孔明、司馬懿都沒有半分關係。

所謂作者思維就是如此,主人公光環是誰也逃脫不了的。

下面就為大家解讀三國歷史上真實的空城計,也的確精彩!

孫堅空城退敵兵

東吳第一代創業者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

雖非出身顯貴,卻也世代為官,因而習文練武,懷有一身本領。

《吳書》記載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是一個相貌堂堂、胸襟開闊的豪傑。

羅貫中曾評價他: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台。

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

在他身上就發生了三國第一次空城計事件。

公元190年,董卓當時被天下租後討伐,孫堅就是其中一股勢力。

孫堅當時的大軍在魯陽城外駐紮,因大軍糧草還未調齊,因此派遣長史公仇稱去袁術處調運軍糧。

孫堅還特別在城門口舉辦了一個歡送儀式。

可就在這個時候,董卓部下的徐榮部隊突然殺到了城下。

要知道,當時的魯陽城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形同空城。

將領都在跟隨孫堅搞歡送儀式呢,士兵都覺得大戰還沒開始,連兵甲都沒穿戴整齊。

如果徐榮真殺進城裡,也就沒有後來東吳什麼事兒了。

不愧是孫堅啊。

創業者的精神拿出來了,臨危不亂,命令部隊開始整頓陣容,自己率領將領依舊在城頭飲酒作樂,談笑自如。

當時的孫堅已經是早已名聲在外,勇武過人,戰績卓著。

對於徐榮來說,他完全不相信孫堅沒有任何準備。

當探子來報說孫堅不關城門,依舊飲酒享樂,當即認為有詐,不敢向前。

利用這個時間,孫堅的部隊開始陸續從城外列陣進城,徐榮的部隊幾乎是在目送孫堅把一座空城變成了一座堡壘。

事後孫堅說出了不讓撤退的原因:假如此時慌亂,徐榮的西涼騎兵肯定快於我們殺進城,我們根本毫無勝算。

曹操空營退呂布

易中天老師在品三國中,就點明:三國中真正最有影響力的空城計的使用者是曹操。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和呂布在兗州大戰。

此前,曹操為報父仇去打徐州,被呂布趁虛而入搶走了大半地盤。

這年夏天,曹操的部隊四下去收麥子,正趕上呂布帶萬餘人打了過來,當時曹營里只有不到1000人。

曹操下令,讓營中的婦女們都拿上兵器守城,一千多兵也全部去防禦。

這一招卻是讓呂布有點蒙了:城樓上怎麼都是老弱婦幼?曹阿瞞究竟在出什麼歪點子?會不會是埋伏好了,故意引我們攻城啊?呂布四下觀察,發現屯西有大堤,堤南是一片幽深茂密的樹木,是伏兵的絕好所在。

於是,他對手下說:「曹阿瞞生性狡詐,肯定是有什麼計策,咱們小心別中了埋伏」,結果就沒進攻,乾脆往南撤了十里,紮下營盤。

等呂布第二天反應過來追殺到此,曹操已經調回了外出收麥的部隊,埋伏了伏兵襲擊呂布。

故布疑陣、虛虛實實,這也是空城計的內核。

文聘空營計退吳軍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是被譽為曹操帳下屏障大將之一。

文聘最出彩的軍事行動就是「石陽之戰」,這一戰也被譽為「空營計」。

《魏略》記載:黃初7年,孫權領數萬之眾進擊江夏,並包圍之。

其時正下雨,大軍壓境,江夏城防崩壞;又事出突然,鄉民四散於郊外不及修防布置。

文聘初時也舉足無措,但很快就冷靜下來,分析了敵我的形式,認為「只有隱潛默守才可以令孫權因懷疑而卻步」,於是索性命令:全城的人都藏起來,連自己也高臥不起。

孫權一看這架勢,頓時摸不著頭腦。

孫權的考慮是這個樣子的:文聘素以忠義聞名,駐防此地也日久;現在看到我們來攻擊他,他卻既不布防,也不出戰,看來是有陰謀!沒有陰謀最起碼是有後援,所以才會如此一幅高枕無憂的姿態!既然有陰謀,那麼如果打的話自己難免吃虧,所以引兵退去。

文聘聞訊,立即組織人馬追擊,遂大破吳軍而還,事後「增邑五百戶,並前共計千九百戶」。

不論是叫空城計也好,空營計也罷,實際上都是一種戰略戰術,也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實際的戰爭中運用是比較頻繁的。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空城計描述更側重於人物的心理博弈、戰爭謀劃等方面,也就給了後世更多的想像空間和藝術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唇亡齒寒: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