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只有在管仲的精心治理,齊國才會變成經濟強大的國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1],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管仲學派以發揮和發展管仲治國理論為旨歸,是戰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宮中力量最強大的學術派別。

它由該學派奠基人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及齊國推崇管仲的歷代學者構成,並受到齊國政府大力扶持,對齊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管仲學派的經濟思想體系完備,博大精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並初步形成體系的經濟思想,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產業戰略、政策上「以農為本,本末並舉」;二財稅管理上,大力改革農業稅收形式,工商稅則注意「寓稅於價」、「與之為取」;三金融流通方面,充分發揮貨幣的宏觀調控作用,運用輕重之術,駕馭國家經濟,充實國家財政。

四對外貿易方面,因時而動,熱情服務;五消費支出方面,提倡特殊情況下」侈靡「,即擴大消費,以刺激生產。

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

管仲改革的實質,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

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

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

後來孔子感嘆說:「假如沒有管仲,我也要穿異族服裝了」。

魯國大臣曾反對講管仲送回齊國,因為若是放管仲回到齊國,日後姜小白得到管仲的輔佐,來治理國家,那麼齊國一定會很快富強起來的,到時候對魯國必然會形成強大的威脅。

姜小白做了齊國的國君之後,在管仲的大力幫助之下開始選拔和任用有才的人擔任要職,同時精簡苛捐雜稅,減免賦稅,對那些貧窮的百姓進行救濟。

姜小白在齊國人心目中形象越來越高大,成為了百姓擁護的對象從這可以看出,當時魯國大臣的憂慮還是很正確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管仲墓,為何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是春秋戰國時齊國的故都臨淄所在地,在它南面的牛山北麓,埋葬著一代名相管仲。諸葛亮在隆中時,就自比管仲樂毅,是因為管仲就是宰相中的佼佼者,而樂毅則是將軍中的佼佼者。經過兩千多年...

華夏第一相,青樓始祖——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潁上人(今安徽潁上、或鄭州登封潁河上游),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

棗莊:第一丞相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 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