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趙匡胤為何傳弟不傳子?(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悅史君觀察,在我國古代帝王家,皇位繼承傳統一般遵循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清朝雖然特殊,但也是傳位給皇子的。

可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捨棄」兩個已經成年的兒子檢校太傅趙德昭(26歲)和檢校太保趙德芳(17歲),把皇位傳給了三弟晉王趙光義(38歲)。

這一做法,自然會引發朝野上下的各種猜測。

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已經即位六年的趙光義,突然在朝廷中首次正式公開了「金匱之盟」,說自己繼承哥哥趙匡胤的皇位,是媽媽昭憲太后杜氏,在建隆二年(961年)臨終前的遺命,大臣趙普也參與並知情。

昨天悅史君通過對「金匱之盟」本身,及與它相關的杜太后、大臣趙普、趙匡胤、趙光義等4人,詳加分析後得出結論:在大宋剛剛結束了五代的亂世,為了保證王朝的持久傳承,「金匱之盟」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但「金匱之盟」的具體內容,不是正史記載的「獨傳約」,即「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而是「三傳約」,即「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位給弟弟趙廷美,而趙廷美再再傳位給侄子、趙匡胤的二兒子趙德昭」: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宋太宗趙光義就一定會長壽;而宋太祖趙匡胤,顯然也不可能大公無私到,把自己子孫後代繼承皇位的機會,全部拱手讓人。

「金匱之盟」雖然因為出現的比較晚,而且原文從未出現過,而引發了一些爭議;但它的存在,讓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的皇位,有了權威依據。

然而,到了趙光義的玄孫、宋神宗趙頊[xū]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僧人文瑩撰寫的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卻提出了「燭影斧聲」的說法,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弟弟趙光義謀殺的。

如果趙匡胤真的是被弟弟趙光義所謀殺,那麼趙光義的即位也就比較正常的;畢竟,在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兩人的兒子,才被立為太子,不久又接了爸爸唐高祖李淵的皇位。

可在與僧人文瑩差不多同時期的史學家、溫國文正公、宰相司馬光,在他寫的《涑水紀聞》中,則極力為趙光義辯解,聲稱趙匡胤駕崩時,身邊只有孝章皇后宋氏,趙光義當時不在寢殿,也就不可能「弒兄」了。

不過,司馬光接下來卻提出了新問題:趙匡胤死後,宋皇后派宦官王繼恩召趙匡胤的四兒子、檢校太保趙德芳入承大統,但王繼恩卻直接跑去召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進宮,出賣了宋皇后。

等到趙光義進宮後,作為一個失去庇護的青年寡婦(時年25歲),宋皇后倉促之中只有稱呼趙光義為「官家」,承認既成事實;趙光義也就此即位,是為宋太宗。

按照司馬光的說法,趙光義雖然沒有謀殺哥哥趙匡胤,但嫂嫂宋皇后的意思,則是擁立趙匡胤的四兒子、檢校太保趙德芳,只是因為宦官王繼恩的自作主張,才導致不得不承認趙光義即位的事實。

那麼,「燭影斧聲」究竟是什麼鬼?趙光義又是否靠欺負寡嫂侄子上位?下面,悅史君將就僧人文瑩提出的「燭影斧聲」,及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反駁和新問題,還有與之相關的孝章皇后宋氏、宦官王繼恩、檢校太保趙德芳、檢校太傅趙德昭、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等6人,來抽絲剝繭,繼續揭開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背後的權力鬥爭!


模糊隱晦的「燭影斧聲」:宮幃內幕獨八卦

「燭影斧聲」首次出現,是在僧人文瑩撰寫的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中提出,原文節錄如下:

……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

俄而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

急傳宮鑰開門,召開封尹,即太宗也。

延入大寢,酌酒對飲。

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

飲訖,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數寸。

太祖引柱斧翟懓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

」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

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太祖已崩矣。

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

看不懂文言文的悅友別著急,悅史君還是用一句話概括: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三弟趙光義進宮飲酒,後宮的太監妃嬪們遠遠看見,在蠟燭的影子下,趙光義隔一會就離開自己的座位一下,不知道他在做什麼;隔了一會,趙匡胤還拿出了玉斧,伴著斧頭砍下的聲音,只聽見趙匡胤對三弟趙光義說了兩聲:「好做,好做。

」之後兩人就在宮裡休息了;第二天清晨,趙匡胤就突然暴死,趙光義隨後即皇帝位,是為宋太宗。

《湘山野錄》記載的是自北宋開國至神宗時期的歷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朝章國典、宮闈秘事、將相軼聞,下及風俗風情,但主要內容仍是朝廷高官顯貴的趣聞軼事。

是在宋太宗趙光義的玄孫、宋神宗趙頊[xū]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由僧人文瑩撰寫的。

雖然當時距離趙光義接了哥哥趙匡胤的皇帝班已經近100年,但文瑩並非吃齋念佛的普通僧人,而是與同時代的不少朝中大臣交往甚密;「燭影斧聲」,就很可能是他聽某位高官顯貴說的,也側面說明這種傳聞在宋代流行很廣。

但關於「燭影斧聲」的這段記載,語氣隱約,文辭閃爍,便成了一個無法拆解的千古謎團。

南宋著名歷史學家、禮部侍郎、敷文閣學士李燾,在著作纂修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史事《續資治通鑑長編》時,雖然認為「燭影斧聲」這一傳聞「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錄在書中,留待他人詳考。

不過,李燾在將僧人文瑩「燭影斧聲」的說法,錄入《續資治通鑑長編》的同時,還收錄了與僧人文瑩差不多同時期的史學家、溫國文正公、宰相司馬光寫的《涑水紀聞》。

在《涑水紀聞》中,司馬光極力為趙光義辯解。

他說了啥呢——


《涑水紀聞》:排除老問題又出新問題

司馬光這個人,想必大部分悅友都聽說過,「砸缸少年」嘛;但其實,這位祖籍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的牛人,長大後當官做到了溫國公、宰相,治史則留下了《資治通鑑》、《稽古錄》等多部煌煌巨著。

對宋太祖趙匡胤傳位三弟宋太宗趙光義所引發的種種猜測,作為廟堂高層的司馬光,顯然也聽說了很多。

他在《涑水紀聞》一書中,對此事也有詳細記載,原文節錄如下: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

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

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

』入久不出。

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

』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

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

』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

……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

』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

這段文言文記錄非常形象有趣,為了方便悅友們立即,悅史君再再用一句話概括:趙匡胤去世後,宋皇后派宦官王繼恩召趙匡胤的四兒子、檢校太保趙德芳入承大統,但王繼恩卻直接跑去召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進宮,出賣了宋皇后。

等到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才知事情有變,作為一個失去庇護的青年寡婦(時年25歲),倉促之中她只有稱呼趙光義為「官家」,承認既成事實;趙光義也就此即位,是為宋太宗。

按照司馬光的說法,趙匡胤去世時,只有宋皇后守在身邊,趙光義不在宮中,自然不可能發生如僧人文瑩在《湘山野錄》所寫的「燭影斧聲」弒兄情節;但隨後司馬光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宋皇后想擁立的,是趙匡胤的四兒子、檢校太保趙德芳,只是因為宦官王繼恩的自作主張,通知趙光義提前進宮,無奈之下才不得不承認趙光義即位的事實。

司馬光是一位謹嚴的歷史學家,除去當時是趙光義的子孫當朝為皇帝,他出於「為尊者諱」的考慮,對趙光義或有辯護開脫,但他寫的話可信還是很高的。

在這裡,宋皇后既是排除趙光義「燭影斧聲」弒兄的關鍵人物,也是在皇統交接過程中,起伏變化最大的宮廷最高層。

那我們就先聽聽她的意見——


孝章皇后宋氏:長久富貴才是夢

開寶元年(968年),時年17歲的宋氏,被42歲的宋太祖趙匡胤納入中宮為皇后,成為趙匡胤的第三位皇后。

兩人相差25歲,甚至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也比宋皇后大1歲,屬於典型的老夫少妻,但夫妻二人恩愛無比。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去世時,宋皇后才25歲,也沒有孩子,皇位接班人只能從趙匡胤的次子檢校太傅趙德昭、四子檢校太保趙德芳和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中選擇。

按照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記載,宋皇后想要選擇的候任皇帝,其實是趙匡胤的四子、時年17歲的趙德芳。

可這樣就出現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靠邊站了,先前「金匱之盟」的約定廢棄了?

問題二:趙匡胤的次子、時年26歲的趙德昭,無論年齡還是閱歷,都比17歲的四弟趙德芳,更合適接過父親趙匡胤的皇位,為什麼直接就被排除掉了?

悅史君認為,從宋皇后的角度來看,她的選擇其實一點都不矛盾。

宋皇后的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女婿,再加上宋太祖趙匡胤的國丈,是後唐、後漢、北宋三個朝代的皇親國戚。

所以,宋家的勢力在趙匡胤當皇帝期間很大,為了在趙匡胤死後也能延續宋氏家族的地位和權勢,宋皇后肯定要選擇最有利自己家族的人,來做下一任大宋皇帝。

前面我們說了,宋皇后是開寶元年(968年),入主中宮當皇后的,這時距離建隆二年(961年),婆婆昭憲太后杜氏主導訂立「金匱之盟」,已經過去了7年。

當時17歲的宋皇后,很可能就不知道「金匱之盟」這回事;就算後面知道了,她也很可能會裝糊塗:因為丈夫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比宋皇后還大13歲,有一套自己的班底,根本就不可能為人所控制;而且作為皇嫂,趙光義一旦登基,宋皇后的地位將非常尷尬,原有的權勢也將蕩然無存。

這也就解答了問題一,即「金匱之盟」被宋皇后或有意或無意地廢棄了。

同樣,相對比自己還大1歲的繼子、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宋皇后作為名義上的媽媽,自然不能跟他走得太近(走的太近的典型案例,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名義上的繼母、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而且還得保持距離;再者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已經26歲了,他登基以後,顯然也不會太照顧這個平時和自己接觸不多的繼母宋皇后。

問題二的答案也有了,即為了避嫌,趙德昭也早就被宋皇后排除出局了。

而宋皇后剛剛入主東宮時,丈夫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才9歲,宋皇后當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承擔起繼母的責任;再加上宋皇后一直沒有孩子,平時就有撫育之情的趙德芳,自然就成了她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宋皇后擁立丈夫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的如意算盤,卻因宦官王繼恩的出賣,而不得不宣告破產。

王繼恩為什麼會深度參與皇位繼承漩渦呢?讓他自己說吧——


宦官王繼恩:識時務者為俊傑

王繼恩在後周時期,就是後周世宗柴榮宮中的太監;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後,王繼恩立馬跟隨趙匡胤,還參與了北宋初年的統一戰爭,深受趙匡胤的信任,是宮中的大太監——內侍行首。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去世後,25歲的宋皇后派內侍行首王繼恩,去宣召趙匡胤的四子、檢校太保趙德芳,來完成入繼大統的任務。

在宋皇后眼中,王繼恩是丈夫趙匡胤在世時很信任的太監,交給他辦事應該比較靠譜。

可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記載卻顯示,王繼恩一出宮就把宋皇后出賣了,根本就沒去找趙德芳,而是直接奔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府上而去。

何也?

原來,按「金匱之盟」的精神,趙光義在宋初,實際上是被當作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的,而他自己也在積極準備,朝中上下都有自己的親信;其中,趙匡胤身邊的紅人王繼恩,也是趙光義竭力拉攏的對象,並且早就收買為心腹。

這樣,王繼恩背叛宋皇后、力促趙光義早點進宮繼位的選擇,也就顯得很自然了。

趙光義繼位後,王繼恩由於有擁立之功,倍受信任和重用,先後擔任天雄軍都監、劍南兩川招安使、順州防禦史等要職,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王繼恩發達了,可原本被宋皇后選定的皇位繼承人、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自此永遠失去了當皇帝的機會。

趙德芳又會怎麼想呢——


檢校太保趙德芳:都是死太監耽誤我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在後宮地位低微,歷史上都沒有留下名字。

趙匡胤在位時,趙德芳只是被任命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並沒有封王的待遇。

由於前面還有一個比他大8歲的二哥趙德昭,趙德芳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繼位當皇帝的。

但在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記載,趙匡胤去世後,宋皇后從自身家族利益考慮,選定了他當皇位繼承人。

如果不是宦官王繼恩放水,趙德芳就真的接爸爸趙匡胤的皇帝班了。

就這樣,趙德芳的皇帝夢破滅,比他更莫名其妙被拋棄的二哥趙德昭,則還有一個「金匱之盟」可以期待,他的想法是——


檢校太傅趙德昭:爸爸誤我叔叔坑我

趙德昭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他的媽媽是趙匡胤的原配孝惠皇后賀氏

由於大哥趙德秀早夭,他是父親趙匡胤實際上的嫡長子,符合古代皇位繼承傳統的最優選。

趙匡胤在位時,趙德昭雖然多次被授官職,最後做到了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一直沒有被封王。

按照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記載,趙德昭的皇位繼承權,實際上直接就被繼母宋皇后排除掉了;但他的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後,按照「金匱之盟」的「三傳約」,皇位最終還是會還給趙德昭的。

剛開始,宋太宗趙光義改封侄子趙德昭為京兆尹,兼任侍中,並封為武功郡王,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趙光義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

但在加官封王的背後,趙光義對侄子趙德昭的防範更甚。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在一次退朝後自刎而死,年僅29歲。

直到他的九世孫宋理宗趙昀,在無子的遠房堂叔宋寧宗趙擴去世後,機緣巧合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

這時已經是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距離趙德昭去世過去了245年之久!

趙德昭生前不僅沒能登上原本屬於自己的皇位,反而正值壯年就無辜迫死;他這麼悲慘的結局,最痛心的恐怕就是爸爸趙匡胤了。

作為「燭影斧聲」中的受害人,趙匡胤有話說——


宋太祖趙匡胤:我自有命不靠老道

趙匡胤是大宋開國皇帝,雖然是從年幼的後周恭帝柴宗訓手中奪來的皇位,沒有經過太複雜的鬥爭;但他面對的,其實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局面,圍繞大宋周邊一圈的,都是割據政權。

所以,趙匡胤在登基之後,除了平定國內的叛亂,處理繁雜的國政大事;還打響了統一全國之戰,先後攻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多個割據政權。

開寶九年(976年),在位16年的趙匡胤突然暴死,享年50歲。

按照僧人文瑩在《湘山野錄》中的說法,趙匡胤是被三弟晉王趙光義弒殺的,所謂「燭影斧聲」;但其他史書並沒有類似的說法,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是趙匡胤死於非命的唯一出處。

那麼,僧人文瑩的說法,是否靠譜呢?其實在悅史君之前引用的「燭影斧聲」原文節錄之前,還有一段內容:

……祖宗潛躍日,嘗與一道士游於關河,無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無。

每有乏則探囊,金愈探愈出。

三人者每劇飲爛醉。

生喜歌步虛為戲,能引其喉於杳冥間作清徵之聲。

時或一二句,隨天風飄下,惟祖宗聞之,曰:『金猴虎頭四,真龍得真位。

』至醒詰之,則曰:『醉夢間語,豈足憑耶?』至膺圖受禪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

自御極不再見,下詔草澤之。

人或見於轘轅道中,或嵩、洛間,乃開寶乙亥歲也。

上已祓禊,駕幸西沼,生醉坐於岸木陰下,笑揖太祖曰:『別來喜安。

』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後掖,恐其遁去,急回蹕見之,一如平時,抵掌浩飲。

上謂生曰:『我久欲見汝,決一事,無他,我壽還得幾多?』生曰:『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則可延一紀,不爾,則當速措置。

』上酷留之,俾宿後苑。

苑吏或見宿於木末鳥巢中,或數日不見。

上常切切記其語,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閣以望氣。

……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看不懂文言文的悅友別著急,悅史君還是用一句話概括:趙匡胤和趙光義年輕時,遇上一位老道,3人很投緣,經常一起喝酒聊天;一次,老道就說了:「趙老二是真龍天子,要當皇帝!」結果,後面趙匡胤就真的代周建宋了;後來,趙匡胤又問老道自己能活多久,老道說他很可能過不了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號。

緊接著就是「燭影斧聲」的情節了。

看了這段文字,悅友們怎麼想呢?一個牛皮上天的老道,怎麼就那麼厲害呢?至少,我趙光義不服——


宋太宗趙光義:我沒弒兄但不地道

趙光義有4個兄弟,但由於大哥趙匡濟和五弟趙光贊早逝,所以二哥宋太祖趙匡胤,實際上就是趙光義的大哥,而四弟趙廷美,則是他唯一的弟弟。

趙光義長大後,一直跟隨二哥趙匡胤左右,還曾在陳橋驛兵變中有擁立之功;再加上媽媽昭憲太后杜氏「金匱之盟」的加持,趙光義就成了趙匡胤的皇位接班人。

但在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中記載,趙光義通過「燭影斧聲」,對二哥趙匡胤的死是有責任的。

那麼,趙光義真的有殺趙匡胤的動機嗎?

其實,隨著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慢慢長大,趙光義確實是有危機感的,擔心二哥會違背「金匱之盟」,將皇位直接傳給兒子趙德昭;而趙匡胤面對長大的兒子趙德昭,估計也會有廢棄「金匱之盟」的想法;這麼看來,趙光義和二哥趙匡胤的矛盾,是逐年遞增的。

但從趙匡胤去世前都沒有給兒子趙德昭封王,可見他的易儲行動並沒有實施;而一直被當作皇位繼承人培養的趙光義,早就在朝廷上下廣植親信,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這麼來看,趙光義弒殺二哥趙匡胤的動機,又似乎不足。

那我們再來看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記載,趙光義並沒有殺二哥趙匡胤的機會,因為趙匡胤死時,身邊只有妻子孝章皇后宋氏;但宋皇后出於自身家族利益的考慮,選擇廢棄了「金匱之盟」,企圖越過趙光義,讓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入繼大統;但由於宦官王繼恩的出賣,宋皇后在趙光義提前進宮的情況下,被迫承認了趙光義繼位的事實。

司馬光的說法又如何呢?

趙光義繼位後,給宋皇后上尊號為「開寶皇后」,第二年命她移居西宮;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她移居東宮;至道元年(995年),宋皇后去世,趙光義既不為皇嫂成服,也不令群臣臨喪,完全不合宋氏身為前朝皇后應享有的禮儀。

趙光義的冷漠,印證了他對宋皇后當初不支持的報復。

趙光義繼位後,還任命四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同時趙匡胤和趙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這顯然是按照「金匱之盟」的路子走,把趙廷美當皇位接班人來培養。

但就在雍熙元年(984年),趙廷美就被三哥趙光義降為涪陵縣公,流放房州安置,終因憂悸成疾而死,時年38歲。

而在此前的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的大侄子趙德昭,因不堪忍受三叔的逼迫,在一次退朝後自刎而死,年僅29歲;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二侄子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

至此,「金匱之盟」中規定的威脅趙光義皇位的三位至親都已去世,但趙光義並沒有繼續他們的子女下手;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由於趙光義的後代宋高宗趙構無後,皇位轉到了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的六世孫宋孝宗趙昚手中,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綜上,悅史君得出的結論是:「燭影斧聲」是不存在的,只是坊間對趙匡胤非正統傳位的一種猜測,趙匡胤的突然死亡,很可能是因為常年奔波勞累造成的猝死;宋皇后最初選擇的皇位繼承人,確實不是趙光義,這也讓她的後半生遭到了小叔子的報復;「金匱之盟」是存在的,但趙光義通過各種手段(逼迫、耗時間),使得四弟趙廷美、大侄子趙德昭、二侄子趙德芳都先他而去,從而掃平了他傳位於子孫後代的障礙。

但讓趙光義沒想到的是,由於後代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的無能,北宋王朝在靖康之難後滅亡;而在他的後代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王朝後,卻由於特殊原因沒有後代,導致皇位只能傳給趙匡胤的後人;巧的是,算下來北宋8個、南宋1個,9個皇帝是趙光義一系的;而北宋1個、南宋8個,正好也是9個皇帝,是趙匡胤一系的

怎麼說,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開國皇帝被親弟弟砍死 留下千古迷霧

開寶九年十月十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剛50歲,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這位宋太祖趙匡胤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以前是後周的殿前禁軍...

驚天大發現,趙匡胤原來是這樣死的!

我想說的是,趙匡胤死的時候,知道他是被誰謀害,他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報復那個謀害他的人,但是結果他只是安靜地死去,把痛苦留給自己,把秘密留給歷史,把猜測留給後人,把煌煌文化大典留給大宋王朝……

或許這是對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原標題:或許這是對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

燭影斧聲事件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暴斃,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謎案,史學界懷疑趙光義弒殺兄長而篡位。有關記載以僧文瑩的《續湘山野錄》最為著名。過程斧聲燭影之事正史無載,《...

斧聲燭影——被歷史掩埋的真相

斧聲燭影,是指由於宋太祖趙匡胤暴斃,宋太宗趙光義莫名即位,世人懷疑趙光義弒兄奪位而形成的一個千古謎案。有關記載以僧文瑩的野史《續湘山野錄》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