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要排擠和打擊大將魏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延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早在劉備涿州組織武裝鎮壓黃巾起義時,魏延就是其中的一員,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這從劉備的任命可以看出。

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並要返回成都經營後方。

漢中軍事、經濟地位十分顯要,自然要挑選重要將領在此鎮守。

大家都認為,鎮守漢中的職任必張飛無疑。

出乎眾人之所料,劉備卻任命魏延擔任漢中太守,並提拔為督漢中鎮遠將軍,以至任命一發,全軍盡驚。

因此說,他雖然是義陽籍貫,卻是不折不扣的涿郡籍幫派骨幹。

劉備、關羽、張飛等去世之後,魏延是當之無愧的涿郡籍頭面人物。

劉備死後,西蜀進入諸葛亮時代,從魏延排擠打擊的經歷,可以看到諸葛亮幫派主義的官吏路線。

此時的魏延進入了人生的尷尬時期,一方面,職務爵位在大步升遷,諸葛亮封侯時候,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公元227年即第二次「北伐」,諸葛亮令魏延為副帥,還兼任相府司馬,涼州刺史。

公元230年,魏延與曹魏名將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戰於陽溪並獲得全勝。

軍事勝利給魏延帶來更多的榮譽,升職征西大將軍,假節(即持有皇帝符節,代皇帝出巡),封南鄭侯。

南鄭侯屬於縣侯,高出諸葛亮武鄉侯一個等級。

關羽是漢壽亭侯,張飛是西鄉侯,李嚴雖負白帝城託孤之重,也僅是都鄉侯,黃忠雖立有諸多功勳,爵位僅是沒有采邑之地的關內侯。

截至諸葛亮病逝魏延出事止,在蜀軍諸多將領中,授「征西大將軍」軍銜的,惟魏延一人;獲得「假節」這一殊榮的,只有張飛、諸葛亮、李嚴、魏延四人;惟關羽遠在荊州,相對獨立,因之「假節鉞」(即擁有代皇帝巡察,可先斬後奏的權力)。

魏延較之前四個,獲得的榮譽為最高;同關羽相比,互有高低。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則是遭受打壓排擠。

後劉備時期,政令軍令皆決於諸葛亮一人,劉禪不過一印章皇帝。

魏延一再升遷,與其說是諸葛亮對魏延功勞、才能、德操的肯定和褒獎,莫如說是對他以安撫手段達到排擠疏遠的目的。

打壓排擠歸打壓排擠,魏延畢竟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幹才,要取得「北伐」勝利,還得利用魏延深得士卒愛戴,而且勇猛過人的才具。

與此同時,諸葛亮又十分器重先為參軍後遷長史的綏軍將軍楊儀。

楊儀是小人得志,攀上諸葛亮這棵大樹後,根本把魏延不放在眼裡,關係緊張到開會期間,魏延拔刀要殺楊儀的程度。

鬧到水火不能相融、冰炭不能共器的地步,夠激烈了,諸葛亮卻對此卻不置一詞,僅只是恨恨連聲。

費禕充好人,經常調解勸說,分別利害,以至召開會議時,要坐在兩人中間,以防變故出於突然,實際在保護楊儀。

在等級森嚴的專制社會,雜牌的綏軍將軍楊儀,與征西大將軍、南鄭侯、涼州刺史的魏延地位相去殊遠,魏延沒理由同一個下級將領過不去,楊儀沒理由蔑視魏延,更沒膽量同魏延怒目相向。

正常情況下,楊儀即令有不同意見,也只能委婉提出,或私下講給諸葛亮,何止爭論得魏延要拔刀殺人!

作為三軍主帥的諸葛亮,面臨如此局面只是恨恨連聲卻不置一詞,就值得仔細思考。

別說是最高級別軍事會議,即令是芥菜般的小部門,兩個副職不顧大局鬧矛盾,常常使會議炸場子,主持會議的主官絕不能漠然置之,他必須私下談話,評論是非,不容許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如不能解決,會斷然採取組織措施,太丟自己的臉面了!楊儀的目無長官,諸葛亮恨恨連聲而不予解決,只能理解成諸葛亮是楊儀的幕後主使,有意縱容楊儀牽制魏延。

沒有諸葛亮背後支持,楊儀不敢肆無忌憚;魏延殺楊儀,也是殺給諸葛亮看的。

諸葛亮為魏延釀造了一樽鴆酒,魏延又不自覺地端起來一飲而盡,最後的結局已無法改變。

魏延被馬岱追殺於虎頭橋(今漢中市北街十字,有虎頭橋遺址),之後,楊儀又將他「夷滅三族」。

魏延殺楊儀是真,叛西蜀是假!魏延要反叛西蜀,沒必要向劉禪表奏楊儀「叛逆」,沒必要攔截主力歸路,而是順理成章的率軍北投曹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華夏歷史上最悲催的將軍

縱觀華夏歷史,魏延之死,一直是歷史有爭議的話題。這關係到對魏延、諸葛亮、楊儀、王平等人的品行、才智的認識;更關係到一場三國時期鮮為人知的千年政治冤案。

諸葛亮為什麼打壓排擠大將魏延?

魏延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早在劉備涿州組織武裝鎮壓黃巾起義時,魏延就是其中的一員,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這從劉備的任命可以看出。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並要返回成都經營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