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中國話的中國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的古國,大抵都曾有過外族當皇帝的歷史(被外族攻陷亡國的不算,比如蒙元、滿清這種),但要是皇帝連本國語言都不會,那便稱得上奇了。

這位皇帝名叫李嗣源,生於867年,雖然有個中文名,但就像上海辦公樓里也會有很多伊莉莎白或者菲利普們,只會「哈羅」和「牲口」這兩句一樣,他並不懂中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params:{"google_ad_client":["ca","pub","2923"+"1528"+"6638"+"5027"].join("-"),"google_ad_slot":"7278175363","google_ad_layout":"in-article","google_ad_format":"fluid","google_ad_channel":"9111232147"}});

他是五代後唐的第三代皇帝,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克用和曹操一樣,生前並沒有稱帝,是死後被兒子「追認」的。

李嗣源本名叫「邈吉烈」,沒有姓,是沙陀人。

「沙陀」一詞,按中國史書上的說法,是蒙古一帶某沙漠的名字,這個部落從唐朝初年開始,就為中國皇帝效命,對唐朝的忠心遠非一般草原部落可以相比。

因此沙陀人中有很多被唐朝皇帝賜了國姓的,李克用本人即是一例。

唐朝是個很愛用外族僱傭兵的朝代,雖然深受其害(安史之亂)仍不思悔改,或者是無力悔改,因為花錢買外族賣命,比訓練子弟兵要省事、省力、省錢得多。

到了唐朝末年,黃河以北已經布滿了這些外族,山西、河北成了沙陀人的天下。

在黃巢亂事之後,漢人死的死、逃的逃,生民凋敝,這一帶更是外族縱橫。

這位邈吉烈的爹在李克用手下當兵,他小小年紀就跟著老爹在軍營里生活。

長大自然也是給李克用當兵,十七歲那年,他在戰場上冒死救了李克用性命,被李克用收為義子,賜名李嗣源,這就是他中文名的由來。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又一個大分裂大戰亂時代,各割據勢力中,梁、唐、晉、漢、周這五個先後控制著黃河下游的政權,被後世認為是正統的中國政權,因此,李嗣源雖然只是割據勢力中的一方,但稱他為「中國皇帝」也並不為過。

這位從小過著刀頭舔血日子長大的皇帝,想來應該是個極冷酷殘暴的人吧?

那是個充斥著殺戮、陰謀的時代,中國人所哀嘆: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雖然史書並不會過多地關注人民的苦難,最多留下「人相食」幾個字。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那些連篇累牘述說記錄帝王將相功勳權謀的文字中,發現人民生活真相。

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是個粗暴的武夫,他在李克用死後繼位晉王,又經過十幾年征戰,先後滅掉了燕國、秦國、打退了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最後在923年滅掉了他老爹的死對頭——朱溫創立的梁國,入主洛陽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

李嗣源從幾歲當兵已經無法算起,到926年他當上皇帝,這個人已經接連不斷打了三十年的仗!所謂老兵不死,李存勖登基前對他非常倚重,但登基後漸漸不再信任他,因為李嗣源作戰時一馬當先,平時則體恤士卒,在軍中威信極高。

李存勖和很多胡人一樣,能歌善舞,還能填詞。

稱帝之後,這位老兄自以為天下已定,整天和一群戲子們廝混,在一起自排自演。

有人說他是在和戲子們攪基,中國沒有民間修史的傳統,官修歷史則要拿著道學先生的范兒,不會記載這類東西,而野史又以道聽途說居多甚至造謠。

總之戲子們非常得寵,很多大臣有事,皇帝卻壓根聽不進去,便去賄賂戲子們,讓其幫忙說話。

沒多久,這群戲子成了朝政真正的主宰。

這還了得,綱紀混亂,而皇帝不僅不管,還讓戲子們藉此去刺探和收集大臣們的情報,搞得手下人人自危。

李嗣源並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他人生的初衷是效忠於李克用家族,無奈造化弄人。

926年,太子李繼岌率軍伐蜀,中原空虛,河北發生兵變,譁變軍卒推舉裨將趙在禮為首,占據了魏州(今天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處的魏縣一帶,後來宋朝大名鼎鼎的大名府)。

這時候離李存勖登基才三年光景,無兵無將可用的皇帝才想起李嗣源來,命他率皇帝親兵,前往魏州平叛。

來到魏州城下的時候,連親兵也譁變了,要擁立李嗣源當皇帝。

這下慘了,中外歷史上,這種時候不答應的下場就是被譁變士兵殺掉。

正當口,趙在禮帶兵出城,把親兵們驅散,迎接李嗣源進了魏州城。

對趙和譁變軍士而言,只有叛亂成功他們才可能活命,因此地位卑下的趙在禮十分樂意把「叛亂領袖」的位子讓給在軍中聲望極高的李嗣源,這樣叛亂的成功率陡增。

但榆木腦袋不願當逆賊,他找機會從魏州逃了出來,返身去找自己被驅散的手下,想重新帶著他們繼續「討逆」。

這場仗要是親兵們想打,早就打起來了,還能等到現在?部隊雖然找回來了一些,可是沒有人願意打仗,士兵要是再譁變的話,恐怕沒人再能救得了您老人家。

這時他女婿,也就是後來和吳三桂競爭「古今第一大漢奸」的石敬塘,給他把局勢和安危掰開了揉碎說,終於說服了老丈人,重新去魏州找叛軍合流。

平叛的「王師」和造反的「叛軍」勝利會師,殺回洛陽,李存勖在城破之前被手下譁變殺了,戲子們把各種樂器堆在他身上火化。

李嗣源仍想當個忠臣,太子正率伐蜀大軍回師,他還想和太子談判。

但這已經不是一場普通叛亂,文武百官們都已經被卷了進來,不知是出於自發,還是有陰謀集團策劃,李繼岌在回師途中被譁變的士兵殺掉,伐蜀大軍也全部投靠到叛亂陣營中來,李存勖不得人心真的到了沒天理的地步。

叛亂文武們到處搜殺李克用、李存勖的皇家骨肉,短時間內竟將其滅族。

這下他只好就範,在李存勖靈前登基,以示自己是繼位而非篡逆,當了後唐第三任皇帝。

從魏州兵變到洛陽登基,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

這當皇帝,可就難為了老兄。

不會說中國話腫麼辦啊?只好把朝政全都託付給權臣。

漢人任圜任宰相主政,沙陀人安重誨任樞密使掌軍。

任圜上任之後馬上廢除了李存勖時代的種種惡政,他任人唯賢,從不拉幫結夥,以權謀私,是位憂國如家的賢相。

他領導著一個廉潔勤儉的政府,政策對內慰民疾苦,對外息兵止戰,國家很快安定下來,才不到一年,「府庫充實,軍民皆足」,世道有小康之色。

但安重誨卻不是個省油的燈,在五代時期,樞密使是和宰相平齊的官職,因為息戰休兵政策,掌軍的安重誨沒事可干,便插手到政務中來。

其實就算不打仗,武官也有很多事。

這人自恃有文化,目空一切,不管有理沒理,說話辦事非常不給對方留情面。

他要是有能耐,倒也罷了,可是謀事儘是些餿主意,用人則非奸即庸。

這樣任圜當然不干,兩人之間矛盾越來越深。

直到有一次,兩人當著皇帝的面對罵起來。

皇帝覺得很沒面子,但人難免一時失態,自責檢點便好了。

但皇帝的忍耐非但沒有讓倆人有所收斂,反而越吵越凶,甚至當著皇帝面相互問候起長輩來。

皇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他忍一次兩次,忍不了一百次,最後受盡屈辱的皇帝乾脆,把任圜罷了!

很快兵變再起,安重誨乘機誣陷任圜勾結反賊。

本就同朝為官,要把某人和反賊扯上關係當然不是難事,而糊塗皇帝,因為聽不懂中國話,只能聽他那些沙陀人的一面之詞,竟然把任圜給殺了。

朝野稍有見地的人都明白,來之不易的好年景,全賴任圜之功。

皇帝絲毫不珍惜賢良,寒了天下人心。

隨後朝廷的景象可想而知,籠罩在一片君臣相互猜忌的疑雲之下,幾年後,皇帝把安重誨也給罷官,然後懷疑他謀反也殺了。

皇帝日子當然也不會好過,他身體一天天垮下去,朝政都交給二兒子李從榮。

因為老大死得早,所以李從榮實際上是長子,群臣上書請立李從榮為太子,皇帝本來也有此打算,但在猜忌中過了六、七年日子,他已經變成了玻璃心,酸溜溜地回答:「看來我可以回河東養老去了。

」這話對他來說也許只是吃醋心態下的無心之語,對李從榮來說卻可想而知,簡直是五雷轟頂。

933年,皇帝李嗣源已經病重,李從榮進宮去探望,發現老爹已無法抬頭,宮中哭聲一片。

他以為老爹已經死了,如果他是老爹立的新君,按理這時候他早該被宣召入宮繼位。

只有一種可能:因為繼位者還沒趕來,所以皇宮裡裝出一副老爹未死的假象麻痹自己。

老爹在世的時候他大權獨攬,無論哪個兄弟繼位,肯定都要宰了自己。

於是強忍悲痛,發動兵變攻打皇宮。

結果兵變不成,李從榮戰死。

本已病重的老爹這下也徹底活不成了,有幾個人能受得住這種打擊?六天後,不會說中國話的中國皇帝李嗣源,也歸天了。

李嗣源統治的那幾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少有的消停時光。

在他死後三年,後唐也滅亡了。

取代者是他的女婿,大漢奸石敬塘和後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人物之——石敬瑭(一)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是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晉高祖。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部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

後唐莊宗李存勖用人心得:演而優則仕

朱溫(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幼年隨其父朱誠學習五經。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

《畫江湖之不良人》人物關係之」通文館」

看過《畫江湖之不良人》的小夥伴們一定為劇中的人物關係所迷惑,其實其中不少人物都是歷史中有案可查的,裡面的劇情也與史實有些符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捋捋歷史中的「通文館」。晉國「通文官」李氏割據勢力...

五代十國之後唐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繼後梁之後的正統王朝,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版圖最大的王朝。

千古奇聞:一個不貪戀女色的明君

千古奇聞:一個不貪戀女色的明君五代十國是大唐滅亡後的又一混亂時期,時間雖短,卻亂象紛呈,不論是政權的變化更疊,還是倫理的喪失沉淪,都如此。不少割據的君王,就是敗在了亂倫與女色上,而不貪戀女色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