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著名的軍隊譁變,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古代軍隊譁變最多的是唐末五代時期,最典型、最有影響力的譁變應是「魏州譁變」。
一、軍隊「譁變」與「兵變」、「叛變」的區別
什麼是「譁變」?根據百度漢語解釋,譁變多指軍隊突然轟鬧造反、叛變,強調突然性、意外性,沒有預謀,沒有野心。
個人認為,譁變要和兵變、叛變區別開來:
1、叛變——由軍事指揮官發起的、帶領軍隊(或只有自己)投敵的行為 ,突出「投敵」;
2、兵變——由軍事指揮官發起的、帶領軍隊反抗己方領導人的行為,突出「造反」;
3、譁變——無組織無紀律自發的士兵混亂行為,突出「混亂」。
基於上述概念,前面列舉的陳勝吳廣起義、西漢軍隊剷除呂氏家族、漢末董卓進京、唐朝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唐隆政變、馬嵬坡事變、後漢末年的鄴都兵變、五代末年的陳橋兵變、乃至現代的西*安*事*變……等等事件都不符合譁變的定義,甚至連叛變、兵變都算不上,而是有預謀、有計劃、有組織的反抗鬥爭、軍事運動或政治事件。
但在歷史上,軍隊中的此類突發事件往往會自動升級,由譁變→兵變→叛變,純粹的軍隊譁變很容易被化解或者鎮壓,造不成什麼嚴重影響,所以也很難在歷史上留名。
二、唐末五代政局混亂,軍隊譁變頻繁
五代承唐末藩鎮割據之弊,到處都是割據政權,即便是同屬於一個中原王朝(如後唐)的地方節度使也都各擁重兵,「地方不不服中央,士兵不服將帥」的現象十分常見。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某個士兵或將領有野心發動兵變篡權,而是由於發不出糧餉、剋扣軍餉、士兵要求得不到滿足、軍隊統帥懦弱不敢造反……等等原因,惹得有些部將和士兵不滿意,當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便爆發出來,大家一哄而上,把自己的領導趕下台。
但在趕走領導後,領頭鬧事的(有時連領頭的都沒有)自己也不接班(他也知道領導不好當),而是擁戴其他人上台,而且不管對方願不願意,必須聽他們的話,不聽話可能連命都保不住。
這些新上台的將領統帥若是仍然不給力,所做作為不能讓大家滿意,大家便故技重施,把他趕下台,另外扶立新帥,如此循環往復,上演一出出譁變鬧劇。
類似軍隊譁變並導致兵變、叛變甚至改朝換代的事件,在唐末五代數不勝數,著名的河朔三鎮(范陽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和幽州等鎮是出了名的亂,軍隊譁變簡直如同家常便飯,幾乎都是以下克上,推翻自己的長官,另立他人為節度使或留後。
《新唐書·兵志》形象敘述了這一軍隊譁變、兵變頻繁的現象:「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
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於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
」,唐末五代均是如此。
三、毫不知名的"魏州兵變"是最典型的軍隊譁變
皇甫暉,魏州(今河北魏縣)人,最初在魏州軍中當一名普通軍卒,後唐莊宗李存勖派遣魏州軍戍守瓦橋關,期滿應當返回魏州,但大軍走到貝州(今屬河北)時,卻被命令留在貝州屯田,引起大家不滿。
皇甫暉是個無賴之徒,熱衷賭博,在軍中與其他士兵賭博時把錢全輸光了,膽大妄為的他動起了搶劫百姓的歪心思,於同光四年(926年)2月糾集一幫亂兵劫持了都將楊仁晸,脅迫對方帶領軍隊返回魏州,還鼓動說如果朝廷反對,乾脆就據城造反。
楊仁晸怒斥皇甫暉,拒絕了他的要求,這些亂兵竟一刀殺了楊仁晸,接著推選一個小校做首領,小校不答應,亂兵又殺了他,然後提著兩顆腦袋去見裨將趙在禮。
趙在禮聽說發生譁變,想爬牆逃走。
皇甫暉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腳,硬是把他從牆頭拽下來,向他展示了兩顆血淋淋的人頭,然後把明晃晃的打刀架到他的脖子上,威脅說:「你若不從,我們就割了你的腦袋!」趙在禮被嚇破了膽,只好勉強從了。
亂軍燒了貝州城,進入鄴都,擁戴趙在禮為節度留後。
皇甫暉率領數百騎人馬,在城中大肆搶掠,到一百姓家中,問姓什麼,百姓說「姓國」,皇甫暉便說「我就是要破國」,便殺盡百姓全家。
又到一百姓家中,問姓什麼,百姓說「姓萬」,皇甫暉便說「我只殺一萬家就夠了」,又殺光其全家。
既不叛變投敵,也不造反篡位,只是劫掠屠殺,如此沒有人性,慘無人道,毫無目標的所作所為正是軍隊譁變的典型特徵。
四、"魏州兵變"改變了歷史進程和很多大人物命運
"魏州兵變"影響極其深遠,改變了歷史進程和很多大人物的命運。
莊宗李存勖得知軍隊譁變,派遣手下頭號名將李嗣源率兵討伐,沒想到討伐軍到了鄴都,李嗣源竟也被麾下部將、叛軍所擁,轉身變成叛軍,反攻洛陽,導致李存勖又被譁變的部下殺害,李嗣源成為皇帝,後唐進入明宗時代。
由於這一連串的叛亂都是一介軍卒皇甫暉引發的魏州譁變導致,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給了他「高度評價」:「莊宗之禍自暉始。
」
中原風雲變幻,皇甫暉後來又投奔南唐,在後周與南唐爭奪淮南的戰役中,他在清流關、滁州之戰,率南唐大軍被後周一個籍籍無名的將領以少勝多,兩次擊敗,最後兵敗被擒,很快結束了自己豐富多彩的一生。
這個籍籍無名的將領就是趙匡胤。
兒皇帝石敬瑭擁立明宗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在趙在禮兵變魏博時,朝廷派遣元...
五代人物之——石敬瑭(一)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是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晉高祖。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部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
後唐莊宗之禍竟起於賭徒皇甫暉的一次失敗的賭博
五代時期,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鄴都兵變。鄴都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北。這年二至四月,蕃漢總管李嗣源乘出討鄴都趙在禮兵變之機,卻與變兵合流,率軍回師攻取大梁(今河南開封),並趁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