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莊宗之禍竟起於賭徒皇甫暉的一次失敗的賭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時期,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鄴都兵變。

鄴都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北。

這年二至四月,蕃漢總管李嗣源乘出討鄴都趙在禮兵變之機,卻與變兵合流,率軍回師攻取大梁(今河南開封),並趁亂攻入國都洛陽。

繼而唐莊宗李存勖在出逃路上被譁變的部下射殺。

隨後,李嗣源在洛陽自稱監國,不久即位為帝,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

其實在此之前,後唐政權已經岌岌可危。

同光元年(923年),後唐滅後梁後,莊宗李存勖嫉賢害能,冷遇、猜忌宿將功臣,導致上下離心,統治不穩。

四年二月,魏博(治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戍守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兵輪番歸鎮(即換防),行至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聞莊宗頒令就地在貝州屯駐,不准返鄴都,消息傳到軍中後,引起了群情激憤。

正巧,這天夜裡,一個平素為人勇猛且無賴的普通軍士皇甫暉,在軍中與其他士兵賭博輸了,口袋裡輸得乾乾淨淨,窮得噹噹響。

皇甫暉憋了滿肚子火氣沒處撒,於是就著軍中正好群情激憤、人心浮動的當口借題發揮,發泄內心的不滿,鼓動大家起事。

平時與皇甫暉親近的幾個同夥一呼即應,大家都覺得窩囊氣受夠了,不如一起干一票大事,於是大家就以他為核心,合謀發動叛亂。

當時唐莊宗已經失政,天下人心散亂,所以一經鼓動,魏州軍士群起響應。

北宋·歐陽修《伶官傳序》評論當時情形:「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皇甫暉先是率領亂兵劫持了指揮使楊仁晟,對他說「:唐之所以能夠滅梁而得天下的原因,是因為先得到魏州,擁有了河北的軍隊。

魏州兵甲不離身、馬不解鞍已十多年了,現在天下已經平定,天子卻不顧念魏兵長期戍守邊關之苦,我們離家已經很近了,卻不能回去。

現在將士們思歸心切,將軍應當和我們一道回去。

如果天子發怒,乾脆就占據一州,足以起事。

《新五代史·卷四十九·雜傳第三十七》仁晟曰:「公等何計之過也!今英主在上,天下一家,精甲銳兵,不下數十萬,公等各有家屬,何故出此不祥之言?」楊仁晟自然沒有造反的動力和底氣,說道:「你們錯了,現在明主在上,天下一統,精兵銳甲,不下數十萬,你們各有家屬,怎麼會說這樣不吉利的話?」

亂兵們聽他這麼說,知道不能強求楊仁晟領導叛亂,就殺了他。

接著推選一個小校做首領,小校也不答應,又被殺掉。

然後皇甫暉提著兩顆人頭去見裨將趙在禮。

趙在禮聽說發生兵變,想爬牆逃走,被皇甫暉拉著腳從牆頭拉下來。

然後把刀架到趙在禮脖子上,取楊仁晟的首級給他看,並說,如不從我就如此首級。

趙在禮知道不可抗拒,便順從了他們,答應領導叛軍。

於是叛軍在夜裡燒了貝州,進入鄴都。

趙在禮自稱為留後,任命皇甫暉為馬步軍都指揮使。

皇甫暉率領數百騎人馬,在城中大肆搶掠。

對於皇甫暉來說,這種搶掠正好滿足了他當初賭輸之後對金錢財富的熱望。

之後,叛軍長驅南下,連破臨清(今河北臨西西)、永濟(今河北館陶東北)、館陶等州後,攻入鄴都,據城反抗後唐。

早已不受後唐莊宗李存勖信任的李嗣源,正是利用這次討伐叛亂的機會,與叛軍合兵一處,並揮兵反攻大梁、京師,間接導致莊宗李存勖在出逃路上被譁變的部下射殺。

可以說,這一連串的叛亂都是由一介軍卒皇甫暉所引發的。

李嗣源稱帝後,將原為士卒的皇甫暉提升為陳州刺史,此後整個後唐時期,皇甫暉一直擔任刺史職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篇 後唐 李存勖(17)興教門慘案

因為一系列不得人心的舉動,李存勖的部下士卒日漸離心離德。於是,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魏州軍變共推裨將趙在禮為首領,其實魏州軍變起先想推舉的首領為指揮室楊仁晟,但楊不同意,於是叛軍殺掉他,...

兒皇帝石敬瑭擁立明宗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在趙在禮兵變魏博時,朝廷派遣元...

五代人物之——石敬瑭(一)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是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晉高祖。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部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