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分析:關注雞毛蒜皮的袁紹必然雞飛蛋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中,寫到曹操在赤壁被周瑜火燒戰艦,狼狽而逃。

羅貫中專門配了兩首詩來形容赤壁之戰,一首是「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

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另一首是「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嘆前朝割據忙。

南士無心迎魏武,東風有意便周郎。

曹操帶領殘兵敗將,一路北逃,先後被趙雲、張飛、關羽埋伏,多虧關雲長重情義,曹操算是躲過一劫。

終於碰到了曹仁救兵的接應,算是長出一口氣。

驚魂安定之後,曹仁擺酒給主帥壓壓驚,諸位謀士和將軍都在場,喝了幾杯酒之後,曹操忽然仰天大哭起來,嚎啕大哭,鼻涕橫流啊。

眾謀士就問:「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

操邊擦鼻涕,邊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曹操這一哭,是真哭,是真的想郭嘉郭奉孝,如果是郭嘉尚在,曹操還的確不至於赤壁如此輕易慘敗。

可謂家貧盼賢妻,國難思良將。

曹操這一哭,其實也是在責怪這些謀士不力。

難道說,赤壁之戰,就沒有別的謀士提醒曹操麼?

有的,誰?

賈詡。

《三國志》中記載,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荊州,就打算順江而下,一鍋端了江東。

賈詡就建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意思是江東這個地方,不要急著攻取,可以先緩一緩,先安頓荊州,百姓樂業,士卒精銳,江東自然歸順。

這一思路,自然是提醒曹操不可心急。

但是,那個時候的曹操,已經是一帆風順,信心滿滿了。

「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賈詡已經提醒了,曹操卻沒有當回事呢?

要知道賈詡雖然厲害,但是在曹操心中的分量遠遠不及郭嘉。

賈詡原本是跟隨張繡,和曹操干過好幾仗呢。

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近侍猛將典韋都是死在張繡手中。

賈詡後來勸張繡歸降曹操,可心中的疙瘩還在啊。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婚娶,不結高門」。

即便是後來賈詡幫助曹丕成為太子,算是曹丕的心腹謀臣了。

曹丕即位,賈詡出任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又封賈詡的小兒子賈訪為列侯,以賈詡的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曹丕問賈詡:「朕想統一天下,先打蜀國呢,還是先打吳國呢?」

賈詡還是老主意:「您想多了,皇上,還是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再做下一步的規劃。

我估計,現在的魏國國內,沒有人是劉備、孫權的對手,消停消停吧。

曹丕跟他爹一樣,也還是沒有採納賈詡的意見,「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如此,我們就明白賈詡的意見,曹操斷然不會接受的。

戰場攻伐,不僅僅是依靠武將的勇,還要靠文臣的謀略。

這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文官動動筆,武將跑死馬。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業和帝位,不僅僅依靠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的勇武,還依靠房玄齡和杜如晦的韜略,正所謂「房謀杜斷」。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記載:「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

』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

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也就是說:唐太宗李世民與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善於做策劃,提出思路和方案,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

這時候,唐太宗就需要把杜如晦請來。

杜如晦剖析問題,釐清關鍵,就立即決定確定房玄齡的意見。

由此,房玄齡善於出計謀,杜如晦善於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

這是兩個謀臣的長處和優勢,可往往君王身邊就是信任那麼一個人時候,對一個謀士來說,衡量他才能的標準就是「謀」與「斷」。

郭嘉郭奉孝,便是兼具了「謀」的深思與「斷」的精準。

郭嘉是潁川陽翟縣人,年輕時候,便有遠量,預見漢末大亂,開始秘密結交英才之士。

開始出道的時候,北上見了袁紹,就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真正聰慧通達的人,要審慎的考量要輔佐報效的主公,才能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相當於,一個真正有遠見卓識的人,找工作的時候,要選擇一個有前景的單位和行業。

郭嘉對袁紹的認識和評價和很到位的:「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袁紹葉公好龍,不會用人,優柔寡斷,心胸狹隘,想要和他成就一番事業,難啊,郭嘉拍屁股走人了,直到他見到曹操「真吾主也。

郭嘉的謀略高明,體現在他對曹操與袁紹的一番對比上,猶如當年劉邦碰到韓信,問有沒有把握戰勝項羽。

韓信對劉邦說:「你覺得呢?」

劉邦很實在,「我比項羽差遠了,人家能打,實力強。

韓信說,「我也是這樣認為,但是呢,我太了解他了。

不會用人,那是匹夫之勇;吝嗇虛偽,那是婦人之仁;發展裙帶,沒有形成真正團隊;殘暴殺戮,民心盡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這是從本質上的思考,天下的事歸根結底在於人,最終衡量的是如何做人!韓信的分析,是給了劉邦一個宗旨,一個項羽與劉邦的本質的區別,意味著兩個人走向了兩條皆然不同的道路,項羽是為自己,小氣,劉邦是為天下,大勢!

曹操對郭嘉說:「袁紹現在占了冀州、青州、并州,地廣兵強,我想討伐他,估計干不過,你說怎麼辦呢?」

郭嘉的回答,便是借鑑了韓信對劉邦的建議。

「項羽很強,劉邦靠智,最終擒獲項羽。

我覺得: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

郭嘉的十勝十敗分析,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對將領心理學的分析。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郭嘉分析的不是什麼山川地理,財糧軍力,而是,分析曹操和袁紹的做人做事還有思維方式。

我原文不動的抄錄下來郭嘉的分析,各位,能看到一個紙老虎一樣的袁紹,能看到一個虛偽的袁紹,能看到一個關注雞毛蒜皮的袁紹,能看到一個嫉賢妒能的袁紹,能看到一個不思進取,沒有未來的袁紹,能看到一個群小奸佞吹捧起來的袁紹。

這樣的袁紹,怎麼可能是曹孟德對手,就算是他爸是李剛,也經不住敗家子坑爹啊。

郭嘉所謀,謀的人心,既謀人主之心,也謀黎民百姓之心,才是真正的大謀士!

2016年7月3日星期日 成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5大謀臣,屢獻其謀,誰才是第一謀士?

曹操稱霸中原地區以後,無論他手下的武將還是謀臣,都是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三國之間的戰爭除了是表面殘忍的武力戰爭之外,它最好的看點其實是謀臣之間智慧的對決,曹操手下一共有五位謀臣,荀彧、荀攸、賈詡...

曹操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的這五個男人

在三國裡面,由於曹操勢力所在的魏國逐漸壯大,並且慢慢的削弱了西蜀以及東吳的勢力,從而實現了統一,最終建立了曹魏。而對曹操貢獻最大的當屬曹魏五謀臣。可以說,曹魏國的建立靠的就是這五個人,他們分別是...

郭嘉、荀彧、賈詡,誰才是魏國第一謀士?

縱觀三國歷史,謀士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魏蜀吳三國政權的建立,離不開謀士的功勞。而三國之中謀士最多的要數曹操,當年曹操的「唯才是舉」讓眾多才華之士,願以死效忠。曹操麾下謀士有「郭嘉、荀彧、...

曹魏五大謀士,史上真正的軍師聯盟

五謀臣,指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五謀臣出自《隋高祖論》,歸納此五人為漢末謀士精英。因為這五個人對曹魏勢力的成立與鞏固有巨大貢獻,所以,把他們叫做曹魏五謀臣。唐朝宰相朱敬則在《隋高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