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侯爭霸,總有一方面弱勢的時候,當大軍逼近的時候,很多人面臨著選擇,有的選擇投降,有的人選擇堅決抵抗,當然這些人的決定並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往往是因為一個集體的決議導致。
比如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其中的原因就是這個。
大家都知道,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
大軍壓境之際,孫權向下詢問計策,沒有想到孫權倚重的謀臣張張昭和秦松一面倒的支持投降曹操,讓孫權很為難,讓孫權不敢吭氣,只能尿遁,會議之上只有魯肅沒有說話,也跟著孫權私下商議去了。
《三國志》記載:「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
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
魯肅商量出什麼呢?當然,先是反駁哪些投降的人,說他們可以投降,還能當官,如果孫權投降了,還能安全歸來嗎?同時勸孫權召回周瑜。
周瑜一回來,立馬就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
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感嘆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
現在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你所說的話甚合我意,這是天把你賜給我了!」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三國志》記載:「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面對大軍壓境,一開始張昭等士族派要投降,孫權魯肅在公開場合連個屁都不敢放,後來周瑜這個實力派來了,力挺孫權,孫權終於腰板直了,敢拔劍砍桌角了。
誰再提投降殺無赦。
我們總認為,孫權一個人的意志決定了東吳聯劉抗曹,他要是早能拿劍砍桌角,張昭等人早就閉嘴了。
其實這是個大誤區啊!君主想幹什麼,是需要手下的實力派力挺的。
同樣是大軍壓境,劉禪為什麼輕易投降呢? 其實劉禪並沒有立馬投降,而是跟孫權一樣召開了群臣的商討大會,得到的方案有4條可行性方案:1. 投降東吳;2. 退守南中;3. 投降鄧艾;4. 堅決抵抗。
我們發現,當時大臣之中有一位叫譙周,非常反對投降東吳和退守南中,而力舉投降鄧艾,連堅決抵抗都提都沒有提,由此可見,諸葛瞻一死,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了抗戰派,似乎只有劉禪的兒子劉諶。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注》記載: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餘物稱此。
按照這個記載,當時劉禪還有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啊,完全可以跟鄧艾耗著,兵臨城下的鄧艾,絕對沒有太多人馬的,但是很明顯,這所謂的十萬二千,估計只有少量是絕對效忠劉禪的,大部分是譙周等蜀地大族的。
這幫大族如果不想抵抗,劉禪就無法依靠這些士兵抵抗。
劉禪如果非要抵抗,他派出去的將領們會不會學習吳懿、李嚴、費觀、費詩當年那樣投降劉備呢?
這個時候的機會毫無疑問的讓劉禪沒有選擇而言,退守南中,繼續割據,也被譙周說死,只能投降了。
同樣是面對大軍逼近,孫權是幸運的,有魯肅、周瑜這樣堅決主戰的實力派,站在自己身後,劉禪是悲催的,主戰派代表諸葛瞻、張遵、黃崇等,全部在綿竹殉國,姜維被困在劍閣,成都已經被譙周為首的投降派占領了。
這種背景下,劉禪除了順應「民意」投降鄧艾,就沒有其他出路了。
他的才能媲美諸葛亮,卻被三國演義黑成渣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尊劉貶曹的總方針下,不僅曹操被黑的跳進黃河都洗不乾淨,連帶著曾經和蜀漢作對的東吳,同樣被羅老人家有意無意的抹黑。比如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在《三國演義》幾乎碌碌無為。而...
曹操的23萬南征大軍,為何最終會敗給區區5萬孫劉聯軍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以曹操的失敗而結束,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這次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極大的影響的中國歷史。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周瑜勝利的妙方是火攻,其實這僅僅是曹操失敗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最有價值的一把火,這把火不僅僅是煮一鍋飯那麼簡單!
也許你說,古代行軍打仗需要火煮飯,在中國歷史上火的用途不僅僅是煮飯。古代的軍事家們,能將火發揮到極致的要數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了,他將火攻記錄在了《孫子兵法》當中,而他的後人,用火攻的方式...
鍾會三路大軍滅蜀時,為什麼東吳沒有出兵呢?真相讓人無奈!
公元208年,劉表在荊州病故,其次子劉琮通過蔡氏的支持,贏過自己的長兄劉琦,成為荊州牧。當曹操大軍南下之時,劉琮在蔡瑁等人的勸說之下,舉荊州而降。曹操新得荊州,又有益州牧劉璋向自己示好,他一時間...
三國火燒赤壁功臣排名
三國火燒赤壁功臣排名 第一名,諸葛亮。可以說如果沒有孫劉聯軍的同仇敵愾,就沒有赤壁之戰的大勝。而促使孫劉聯盟的第一人就是諸葛亮。據《三國志》記載東吳就該投降曹操,還是和曹操決戰分成兩派。一派以...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與劉備的聯盟,孫權會不會投降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述,孫權之所以發動赤壁大戰,全因為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與劉備的聯盟。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否真是這樣呢?我們先從孫權對付曹操的策略講起。當劉表在世時,孫權針對曹操的策略是名...
魯肅是打贏赤壁大戰的第一功臣,也是戰略家政治家
不管熟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應該聽說過,孫劉兩家聯軍與曹操在赤壁發生的那場大戰。戰爭以孫劉兩家聯軍獲勝而告終,為了以後三家平分漢朝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後人們評論起這場戰爭中誰的付出是最大的,...
諸葛亮沒幹過的那些事
每讀一遍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敬佩就增加幾分,但演義終究不是歷史,今天我們就聊聊諸葛亮沒有干過的那些事。火燒博望:歷史上的博望坡之戰發生在公元202年,當時曹操正與袁尚交戰,許都空虛,劉表認為這是...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回首三國事,崢嶸歲月英雄風流,逐鹿中原豪情滿天,在那段歷史裡,周瑜的名字熠熠生輝,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儒將之姿定格在時光深處,他一生皆是傳奇,意氣風發破曹操大軍,名揚天下;和孫策總...
舌戰群儒: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被稱為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統一全國的戰爭,而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大戰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剛剛當上了丞相,七月就發兵南征劉表。八月,劉...
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婦孺皆知,但後面還有一句才叫經典
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路人皆知,但殊不知這些話是一些心中羨慕嫉妒恨的人說的,說這話的同時也就意味著痛恨曹操那樣的人,因為自己沒有做到,與其是一種辱罵,不如說是一種眼紅。這事也許得從赤壁之戰說起...
三國里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得認識這位!
在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有個謀士叫譙周,俗話說你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不得不認識譙周。這話怎麼說呢?因為諸葛亮是蜀國建立的大功臣,在劉備託孤之後,對蜀國的大業也付出了很多,是忠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面對曹魏大軍,為什麼荊州劉琮選擇投降,而東吳孫權卻要抵抗呢?
公元208年7月,曹操見自己訓練的水師頗具成效,再加上荊州劉表病重,於是他決心率大軍南征。8月,劉表在襄陽去世,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9月,曹操已大軍壓境,劉琮在蔡瑁等人的建議下,出城投降曹操...
三國里的小人物,因勸劉禪降魏被封候,三國志作者也放水了
在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有個謀士叫譙周,俗話說你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不得不認識譙周。這話怎麼說呢?因為諸葛亮是蜀國建立的大功臣,在劉備託孤之後,對蜀國的大業也付出了很多,是忠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面對曹軍來襲,為什麼孫權能堅決反抗,劉禪卻輕易投降?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侯爭霸,總有一方面弱勢的時候,當大軍逼近的時候,很多人面臨著選擇,有的選擇投降,有的人選擇堅決抵抗,當然這些人的決定並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往往是因為一個集體的決議導致。比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