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關於知行合一的學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灝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

至明朝,由王守仁(號陽明,下文王陽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學」兩字,並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心學最不同於其他儒學者,在於其強調生命的過程,中國的聖人學問開始「哲學化」,而有新儒家的誕生。

不過回歸成聖的本來面目,這才是儒家能對混亂的世局與世人能張開的貢獻。

王陽明四句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它是「未發之中」,不可以善惡分,故無善無惡;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好惡,善惡的差別,他可以說是「已發」,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惡;良知雖然無善無惡,但卻自在地知善知惡,這是知的本體;一切學問,修養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為善去惡,即以良知為標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動。

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但是有時候人的判斷會出現錯誤,也就是意之動出現了錯誤,即不能正確地分辨善和惡,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那麼他的良知也會出現錯誤,從而格物也會誤入歧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此時的心已經被私心和物慾遮蔽了,不是天理,這時就要反求諸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

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了,才能有正確的良知,才能正確的格物。

什麼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來達到一顆沒有私心物慾的心,心中的理其實也就是世間萬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談的,是靠格物致知。

靠實踐,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無私心,就好比世間有規矩,有規律,有規矩就能丈量世間萬物的方與圓。

無論有多少方和圓,無論這些方和圓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規律,不然這些規律就是不正確的。

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心學不是空談

好多人認為心學是空談,實在是被歪曲的太厲害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好比孝順父母,心中有這個意念還不能算作孝,必須在實際行動中有所體現,並且在孝順父母的過程中,奉養得宜,讓父母舒適滿意,這就是實踐。

表面上看這個實踐好像是在對客觀的父母進行作用,其實是對自己的本心進行作用,萬物皆在本心。

這個孝順父母的天理並不是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父母也沒有教我們要我們孝順他,這是純粹發乎沒有私心物慾的良知。

而且父母死後,我們的孝順之心也不因此消失。

講究名正言順是中國的特色,思想家們都想爭儒家正統的地位。

朱熹為了宣揚他的思想,減少反對他的阻力,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篡改《大學》,按自己的意願進行解釋。

其實他的思想跟儒家的思想有很大的背離了。

同樣聰明的王陽明的心學完全是靠批判朱子之學發展起來的,但是在剛開始他至少在表面上他也不敢和朱熹的思想分道揚鑣,因為當時的程朱理學是主流,科舉考試考的就是這些東西,為了減少阻力,他寫了幾本書,《大學古本》,說心學才是儒家的嫡傳。

《朱子晚年定論》,說朱熹晚年已經逐漸向心學靠攏了,又把儒家按照自己的心學理論進行解釋。

舉一個例子,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羅欽順就對此進行了質疑,王陽明很委屈,表明了心跡說道:

孟子辟楊、墨,至於「無父無君」。

二子亦當時之賢者,使與孟子並世而生,未必不以之為賢。

墨子「兼愛」,行仁而過耳;楊子「為我」,行義而過耳。

此其為說,亦豈滅理亂常之甚,而足以眩天下哉?而其流之弊,孟子至比於禽獸夷狄,所謂「以學術殺天下後世」也。

今世學術之弊,其謂之學仁而過者乎?謂之學義而過者乎?抑謂之學不仁不義而過者乎?吾不知其於洪水猛獸何如也!孟子云:「予豈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楊墨之道塞天下,孟子之時,天下之尊信楊墨,當不下於今日之崇尚朱說,而孟子獨以一人呶呶於其間,噫,可哀矣!韓氏云:「佛老之害,甚於楊墨。

」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壞之先,而韓愈乃欲全之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守仁的「心學」和帶兵之才能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重拾!王陽明心學,失落的意義。

中國上下五千年,出現過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很多人對孔子和曾國藩應該比較熟悉,但估計很多人對明朝的王陽明卻並不了解。至於他的「心學」,很多人更是沒接觸過。當然這是有原因的:第...

心學"?什麼是"心學

清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日本和沙俄為爭奪中國東北權益,在東北大地上進行了近一年的爭奪戰爭,戰爭的結果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終。而其中海戰部分,日本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因為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