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上位,曹氏宗親為什麼無力阻止?全因得罪了這兩個小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總有一些小人物能改變大世界。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位小人物,一個叫劉放,另一個叫孫資。
單從名字上看,也會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他們生活在三國後期,是魏國的臣子,並非名臣悍將,卻對魏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劉放、孫資二人出身平凡,他們從小吏做起,後來又都長期在地方上擔任縣令,兩個人靠著自己的勤奮和業績,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升遷到中央,先後受到過重臣荀彧和曹操的稱讚,被任命為秘書郎。
此後,劉放、孫資長期以秘書的身份活躍在朝堂。
等到了魏明帝曹睿即位,劉放、孫禮二人更加受到寵信。
曹睿把他們當成心腹一樣使用,雖然他們職位並不高,但許多事情都會交由他們決斷。
劉放又擅長寫公文,很多皇帝的詔書也都出自他之手。
大臣蔣濟看不慣這兩個人專權跋扈,曾上書勸皇帝要遠離這兩個人,否則會導致國家根基受損,但曹睿置之不理。
很快,蔣濟所擔憂的事情就發生了。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病危,原本打算讓曹操之子、燕王曹宇擔任大將軍,並與其他宗室將領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一起輔政。
但是,劉放、孫資二人長期掌管機要,曾經讓夏侯獻、曹肇很不爽。
夏侯獻、曹肇在得知明帝病危的消息後,得意忘形,兩個人高興地對對方說,「他們(劉放、孫資)也活得夠久了,看他們還能熬到幾時?」劉放、孫資知道後,非常害怕日後被清算,暗中離間他們和曹睿的關係。
果然沒多久,曹睿變得不信任他們。
燕王曹宇為人比較恭順厚道,對於曹睿的任命堅決推辭。
根據當時的慣例,這無疑是曹宇為了表示謙虛的一種做法,卻給了劉、孫可乘之機。
二人趕緊跑到曹睿的病床前,向他匯報燕王堅決辭官不受。
「燕王這樣做,究竟是為什麼?」曹睿問道。
「燕王可能確實認為自己的才能難堪大任吧!」劉、孫二人異口同聲地回答。
曹睿也只好選擇了相信他們,又問道,「那麼還有誰堪大任?」此時只有曹爽一人在曹睿病床前,劉、孫二人認為他無才無德,便於操縱,就一致推薦以曹爽為主、司馬懿為輔囑託後事。
曹睿對曹爽的能力比較不放心,就問他,「爽,你可以嗎?」曹爽緊張地流了一身汗,難以回答。
劉放看見了,馬上用力踩了他一腳,曹爽便下跪謝主隆恩。
曹睿便決定由曹爽、司馬懿任顧命大臣,在他死後共同輔政。
但他不久又反悔了,想要收回命令。
劉、孫二人再次煞費苦心地說服了他,為了防止再生變故,劉、孫讓曹睿寫下了詔書並公之於眾,這件事便板上釘釘了。
不久,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都被解除官職,曹爽、司馬懿共掌朝政。
繼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從此宗室力量蕩然無存,魏國大權徹底旁落司馬氏。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劉、孫二人雖然不是什麼權貴大人物,但卻是皇帝近臣。
曹肇、夏侯獻這樣的宗族權貴,太不把別人當一回事,終於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惡果,豈不太可惜!
兩個小人弄權,最終讓司馬懿看到了皇權的影子
大江始於點滴,高山起於微末。許多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同樣在毫不起眼的地方打開閘門。司馬政權代替曹魏政權,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巨大話題。那麼司馬政權替代曹魏最關鍵的開端在哪裡呢?
失敗的託孤,曹睿託孤不當司馬懿,竟然源自兩人導演的鬧劇
公元238年冬十二月,魏明帝曹叡患病嚴重,拜曹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共同輔政,囑咐後事,此時的司馬懿領兵在外。四朝曹魏政權高層秘書劉放、孫資長期掌管國家機要,夏...
皇帝臥室議事,宰相一腳踢醒了將軍,卻也踢掉了皇帝的江山社稷
說起曹魏歷史,大家對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很熟悉,但對曹丕建國之後的很多官吏卻缺乏了解。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時期,在朝廷中炙手可熱的,不是大家熟知的曹真、司馬懿等人,而是劉放與孫資。這兩個人,都...
魏明帝曹叡臨死前,犯了一致命錯誤,導致曹魏江山滅亡
239年正月初一,洛陽皇宮內一片肅殺,沒有絲毫喜慶之氣,原來36歲的魏明帝曹叡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曹叡「沈毅明敏,任心而行」,雖然有口吃的毛病,但心思縝密,所以他的諡號為「明」。但魏明帝死前,...
司馬懿奪權時,跟隨曹操起家的舊部為什麼不幫助曹氏維權?
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個功勞非常強大,為人處事十分低調的人。但是不管司馬懿怎樣低調、怎樣謙和,他畢竟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曹叡並不是不信任司馬懿,他只是更加信任宗室。尤其是曹芳年幼的...
魏明帝立遺詔時的變故:改變了司馬懿命運,埋下了滅國禍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掃蕩群雄,統御北方,建立魏國。之後繼任的魏王曹丕代漢稱帝,是為魏文帝。曹丕死後,其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這三代君王,聖明睿智,統御有方,政權比較穩固。眾所周知,魏明帝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