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滅亡,諸葛亮要負首要責任,正是他的一個錯誤決定導致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大家對其都是讚譽聲一片。
當然了,萬物都是對立的,有讚譽自然就有貶低,這裡我們不吹不黑,因為人無完人,是人就會有缺點。
諸葛亮自然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個人認為他一生最大的失誤就在於過度重視荊州人士,有意忽視益州人士,從而間接地導致了蜀漢的亡國。
這話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他的《出師表》,其中有寫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這是諸葛亮在向後主劉禪推薦人才,那麼這些人都是哪裡的呢?郭攸之,南陽人;費禕,江夏鄳(méng)縣人;董允,南郡枝江人。
全都是荊州人士。
另外諸葛亮看重的馬謖、楊儀、陳震等人也都是荊州人士。
諸葛亮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古代很多政治家都喜歡採用的,晚清時期的李鴻章也喜歡這麼做,因為他們覺得老家的人最忠誠可靠。
可問題是,凡事都要有個度,你過度的重視老家人勢必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比如益州人士。
諸葛亮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不關心益州本土人士。
要知道當時基層權力都是掌握在那些豪強地主和世家大族手裡的,他們在益州本土生活了少說也有幾百年了。
他們如果不支持的話,政權根本就難以存活,想當年曹操之所以能夠戰勝袁紹,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獲得了「潁川荀氏」的支持。
對此有朋友會說了,諸葛亮不是用過益州本土的王平、張嶷以及馬忠等人嗎?是,事實雖說如此,可這幾個人都不太有政治頭腦,很容易就被控制了。
在這一方面,劉備做的就要比諸葛亮好,剛進益州就提拔本土人士。
法正就是益州的,他與諸葛亮那是平起平坐,可劉備死後呢?還有哪個益州人被諸葛亮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還有李嚴,原本也是劉備重用的益州人,結果劉備死後,就被諸葛亮架空了,還將其貶到了東部。
還有那個孟達,投降了魏國後原本打算重新歸順蜀漢,於是便暗中聯絡諸葛亮,結果這事兒被司馬懿知道了,派大軍前去圍攻他,可諸葛亮呢,根本動都不動。
諸葛亮的種種做法,讓益州人士徹底死了心。
他們的心思只想保全益州,管你蜀漢是在還是不在,所以當魏國大軍到來時,為了益州百萬黎民百姓的安全,他們立馬就選擇了主張投降。
都說蜀漢後期人才匱乏,可你想啊,光一個益州就有多少人,怎麼會存在人才匱乏的道理呢?說到底還是諸葛亮不想用他們罷了。
諸葛亮自始至終都不喜歡益州人,其實也是有他自身考慮的。
一來他是荊州人士的代表,自然不願意荊州人的利益受損;二來他打心裡看不起益州人,因為諸葛亮算是外來的,益州是本土,在他看來,益州人不可靠。
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蜀漢在三國中第一個滅亡。
編後:公眾號古歷小軍(gulixiaojun)同步開通啦,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哦!
諸葛亮死後,劉禪仍握十萬大軍,為何直接開城投降?原因很簡單
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此時的諸葛亮深知,魏國的基礎雄厚,決不能給它休養生息的機會,一旦魏國恢復了國力,蜀國距離亡國之日就不遠了。所以,諸葛亮不顧眾人的非議,多次出兵北伐,以此來...
諸葛亮死後,什麼原因讓劉禪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
為什麼蜀漢後期人才匱乏:除了人口,還因為地形?
在三國歷史上,蜀漢成為最先被滅亡的國家。當然,蜀漢的滅亡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後果,甚至包括益州百姓早日結束戰亂的心聲。其中,在關羽、張飛、趙雲、法正等去世後,蜀漢後期的人才匱乏問題,不僅是蜀漢實力...
別說蜀漢無人!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29年國運
有句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是姜維北伐時,當時蜀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去世,無人可用,只好讓原本在關公帳下做主簿的廖化(做過山賊,歸順關羽)做先鋒。這句話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嘲笑蜀國後期無大...
諸葛亮也有私心?出師表暗藏玄機,這點直接導致了蜀漢衰落
說到諸葛亮,一直都是中華民族裡神一樣的人物,在三國演義裡面更是無解的存在,只有死亡才能完敗他,其他除了街亭都是完勝,確實是壯諸葛之智已近妖了。
諸葛亮最大的失誤,直接導致蜀漢的最先滅亡
諸葛亮作為蜀漢中期的「擎天柱」,事無巨細,大權獨攬,他為了實現「復興漢室」的夙願,屢次北伐,雖然皆無功而返,甚至最後病死於軍前,但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讚譽。歷史上的諸葛亮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