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一直被忽略的一群人 不知不覺幹掉了好幾個朝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璐璐要給大家說說歷史中被忽略的一股勢力,也是禍害了無數王朝的隱秘勢力,那就是文官們。

在大家印象中,皇帝上朝議事,大臣各站一邊,一邊文官一邊武將,一同為皇帝治理江山,然而事實卻非常的殘酷,文官武將無論哪一方得勢都會讓皇權成為玩具,歷史上的外戚武將奪權數不勝數,畢竟軍權還是最直接的政治工具,然而大家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群體,文官集團,在歷史的長河中似乎沒有留下什麼文官作惡的口實,然而這個群體卻是架空皇權的內鬥行家,同時也盛產漢奸,投降派,是很多政權的毒瘤,直接間接的覆亡了多個王朝。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孫策臨死時,給孫權的遺囑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和周瑜也就成為了託孤大臣,周瑜就是典型的軍中領袖,孫策死後,周瑜也長期率兵在外扼守邊疆,內政事務則由張昭協助處理,到赤壁之戰前,東吳君臣討論戰與降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東吳內部投降派的人很多,而且主降的就是孫策託孤的重臣張昭,也許大家很奇怪為什麼張昭會主張投降呢?

這一點魯肅說的比較占理,孫權投降了結局不見得好,而張昭、魯肅這樣的文臣不管跟誰混,只要想統治這個地區,都必須得依靠他們,反正他們都是當臣子,給孫權當臣子也是當,給曹操當也是當,地位並不會降低。

但與曹操開戰那麼軍事成了國家重心,周瑜等武將的政治比重更大,張昭等文官的地位反倒會岌岌可危,所以說文官是無國界的,這就是文官武將的本質區別,唐朝末年各地藩鎮起兵,大唐危亡之際文官們居然還在爭論曲江宴的廢留問題,因為那些文官們也抱有張昭同樣的想法,所以說唐末喪心病狂的牛李黨派之爭才是葬送了李唐王朝的禍根,宋朝更是一個文官肆無忌憚胡作非為的朝代,坐擁大量人口紅利和世界最富饒的沿海地區,硬生生是被很多不起眼的外族輪番凌辱,狄青被貶,岳飛莫須有,辛棄疾被冷落,韓侂胄的慘死以及數次北伐的失敗都體現了文官們不懼亡國。

明朝更加惡劣,土木堡之後文官治軍,整得軍隊烏煙瘴氣,戰力低下,被外國號稱銀泵的明帝國竟然拿不出錢來募軍,江南富得流油但是卻讓北方餓殍遍地,逼得農民大批起義,難怪張居正說唯江南士大夫最為無理,崇禎君王死社稷然而大臣們跪完李自成又跪滿清,即便是亡了一半江山的南明政府還在熱衷於內鬥,最終南明被人清理也是意料之中。

說到底還是因為文官集團存續本身的關鍵在於戰勝對手,而不是保住國家,他們優先考慮的是黨爭,而不是能對付外族或者農民軍。

能跟自己人爭贏,占據高位投降也能過好日子,要失敗了就啥都沒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悲情謝世告白?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

孫策的託孤大臣為何當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時候,因為繼位者年幼,往往會讓一些信得過有能力的大臣輔佐這個繼位者,這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三國時期,三國都有一個這樣的大臣,東吳的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留給弟弟孫權的託孤大臣。又因為周瑜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