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他君臣友誼的小船 為何說翻就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臣子得君主信任,這叫知遇之恩;君臣關係好,這叫君臣契合,用現在的一種新說法,那就是君臣之間這條友誼的小船,就會一直向前,永不翻船。
一個國家要想有一個好的發展,顯示出它強大的力量,那他的君臣之間的關係必然是融洽的,臣子必然是得到信任的。
三國是個亂世,對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而君主也就能夠放手讓臣子施展自己的才華。
因而這種君臣友誼的小船,總體上還算比較平穩,多數不會翻船。
可以成為典型的當屬劉備,他對待關羽、張飛和兄弟一樣;把自己和諸葛亮的關係說成是魚水關係,得到諸葛亮是「如魚得水」,因此,蜀漢國君臣那條友誼的小船始終不翻。
不僅如此,這種關係還延續到了下一代,劉禪時期君臣這條友誼的小船還是那麼平穩,始終沒有翻船。
曹操雖然比不上劉備,但他也有一大批信任有加的臣子,也有哭郭嘉,重張遼的美談。
也就是說,魏國君臣之間友誼的小船雖有搖晃,總體上也不翻船。
可是孫權卻是三國的一個另類,在孫權君臣這條友誼的小船上,總是說翻就翻。
孫策死的時候,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兩個人——張昭和周瑜,還說了「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話。
孫策去世,張昭「下令各屬地官吏、內外將官,讓他們各自奉行職守」,同時告誡孫權不要只顧得哀戚悲傷,而是要趕緊出來視事。
當時的東吳政權,雖然說是一個「獨立」的小朝廷,但孫策一死,分崩離析的局面隨時都會出現。
外部除了「天下鼎沸」這個大的局面,內部更是「群盜滿山」,東吳政權這條航船隨時都可能傾覆。
更重要的一點,孫策還沒有稱王,一些手裡有兵又有地盤的太守、將軍之類的人,隨時都有可能自立。
這個時候,不要說張昭的忠心究竟如何,就是張昭的能力稍有不及,孫權這個政權都不知道該怎樣延續下去,畢竟這時候的孫權還沒有表現出他父兄那般的才能。
否則,孫策也不會說:「如果這個弟弟不行,你就自己干吧!」這句話耳熟吧?沒錯,劉備對諸葛亮也說過,搞不好還是跟孫策學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顧命大臣,和孫權這條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孫權初次設置丞相,東吳眾大臣都認為非張昭莫屬,結果孫權兩次任命都不是張昭。
那理由更是一個笑話,說是丞相事情多,不是用來優待人的!仿佛張昭根本就幹不了丞相,讓他干屬於優待似的。
最嚴重的時候,孫權更是按著刀和張昭說話,威脅說害怕失手殺了他。
結果人家張昭說,我知道我的話你聽不進去,但我要竭儘自己的「愚忠」!因為這是太后和桓王(孫策)顧命遺言時時在我耳邊響起的緣故。
還說,太后和桓王是把你託付給我,不是把我託付給你。
孫權和張昭這條友誼的小船為什麼說翻就翻?關鍵兩點,一是張昭不讓孫權干那些和猛獸搏鬥、徹夜飲酒等輕狂之事;二是赤壁之戰前張昭主張「權迎曹操」。
這後一條需要說兩句,你孫權既然是徵求意見,人家就應該說出自己的意見,主張投降不一定就是為了他張昭自己;你孫權以為投降不好,可你自己為什麼在此後形勢更好時還要投降曹操?關鍵不是張昭這個主意好還是不好,而是孫權心中有另一個算盤。
對此本博有專門論述,不再重複。
類似的情況,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有些人,寫信給袁紹「通款」,這要比主張投降嚴重得多吧?可是勝利後,曹操一把火把這些信燒了。
都說曹操是一個「奸雄」,可這件事孫權還真比不上曹操這個「奸雄」。
周瑜也是孫權的顧命大臣之一。
周瑜是最早以臣子對待君主的禮節來對待孫權的,周瑜死後,孫權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
看起來這條友誼的小船是一生都沒有翻船了,問題在於兩件事,一是赤壁之戰前,孫權為什麼不趕緊把周瑜調回來,非要等著魯肅提醒?二是赤壁之戰後,孫權決定讓周瑜和劉備一起進攻蜀地,為什麼周瑜死後這個計劃就不再實施了呢?只因為周瑜死的早,這些疑問也就無從解答。
假如周瑜能夠活得長一些,聯繫到前面的張昭和後面的陸遜,孫權周瑜兩人這條友誼的小船,會不會也是說翻就翻呢?
魯肅是周瑜介紹、推薦給孫權,後來接替周瑜領兵。
魯肅初見孫權,提出了「不與曹操直接對抗、鼎足江東,靜觀天下之變、消滅黃祖,進攻劉表,將長江完全據為己有,然後再稱帝圖謀天下」,這可以稱得上是東吳版的「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還要早。
功績是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並讓他召回周瑜授予軍事指揮權;最早預見了劉表死後荊州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劉備,並和諸葛亮共同促成了孫、劉聯盟,協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魯肅在周瑜去世後七年病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孫權倒也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這兒要說的是孫權在魯肅死後對魯肅的評價上。
孫權說魯肅兩個短處,一是他曾經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二是說魯肅沒有辦法對付關羽,嘴上還說大話。
將荊州借給劉備,周瑜是反對的,孫權不用周瑜的意見而接受魯肅的建議,這證明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曹操聽說後,正在寫字的筆落在了地上,證明這是曹操最不願看到的結果。
接任魯肅的呂蒙偷襲江陵,關羽從樊城退兵後被殺,這導致了劉備發起了夷陵之戰。
這次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從此兩家即便是結盟,也不能對曹魏造成任何致命威脅。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魯肅和好關羽,也說不上是對還是不對。
是非問題可以不論,關鍵是,這兩個短處是在魯肅死後說出的。
在一個最重要的大臣去世後,再去議論這個人的過錯缺短,不是一個大度之人所為。
曹操說郭嘉,如果他還在,可能就不會有赤壁之敗;諸葛亮說法正,如果他還在,就可以勸阻劉備不東征。
帝王在一意孤行之時,哪一個臣子能夠阻止得了?曹操說郭嘉好,有一點自己攬責後責備其他謀士的意思;諸葛亮說法正好,有點兒變相攬責的意思,但這兩人都用的是說別人好話的方式。
人已經去了,可以蓋棺論定了,一些不足和缺失,還是不說的好。
魯肅死的時候四十六歲,假如魯肅再活十年,這些「短處」難道不會成為小辮子被揪出來嗎?所以說,魯肅和孫權友誼的小船不翻,是在於魯肅掌兵時間短,假如時間長,讓孫權感到魯肅權力太重,兩人友誼的小船也同樣會是說翻就翻。
呂蒙在東吳最大的功績是為孫權策劃了奪回江陵,接替魯肅領兵僅三年去世。
臨死前,孫權親自關心他的治療和進展情況,死後為他穿喪服,一個臣子的榮耀都享受到了。
這條友誼的小船沒有翻,也應該沒有什麼可說的。
只對史家行文留下一個疑問,為什麼挑魯肅的那些個短處要放在《呂蒙傳》後?還說他的言談、才華不如周瑜又是什麼意思?
陸遜在《三國志·吳書十三》當中自己占有一卷,這在《三國志》當中除帝王外,只有諸葛亮有這個待遇,可見這個人在三國當中是多麼的重要。
陸遜最重要的功績是取得了吳蜀夷陵之戰的完全勝利,從此蜀國再也沒有能力向東用兵。
陸遜從魏黃初元年(公元220)代替呂蒙領兵,到吳赤烏八年(公元245)去世,任東吳要職達二十五年。
先後任荊州牧、上大將軍、右都護,後官至丞相。
官位的一步步提升,時間又是這樣的長,看起來這條友誼的小船該是夠穩固的吧?且慢!赤烏七年(公元244),孫權所立的太子孫和與魯王爭奪繼承權達到了公開化的程度,朝中大臣也明顯的分為兩派,紛紛安排自己的子弟前去依附。
陸遜覺得高官子弟應該憑才能得到升遷,為此還得罪了另一個權臣,因而被人誣告。
實際上,孫權這時候已經有了廢太子之念,而擁護太子的一派官員就讓陸遜出來規勸孫權。
陸遜寫信給孫權,說明了嫡庶之間是有分別的,反對廢太子另立。
陸遜還要求回到都城當面向孫權陳說,孫權根本就不予理睬。
不僅如此,孫權還把陸遜的幾個外甥定罪流放,將給陸遜寫信的人關進監獄,同時還派人前去責備陸遜。
就這樣,孫權君臣最長久的這條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孫權真的是因為陸遜參與太子之爭嗎?恐怕未必。
立嫡立長,這是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陸遜堅持不廢太子並沒有錯,何況他還堅持不要官員的子弟選邊站。
關鍵是,陸遜長期掌兵,他死後,他兒子陸抗帶領著屬於自己的五千「陸家軍」為父親送葬,到了京城就被控制了起來。
等到派去的宦官把他人誣告的二十條罪狀說出來,陸抗一一做了解答,孫權這才饒過了他。
後來孫權說他聽信了讒言,對陸遜的「君臣大義不厚」,可是這條君臣友誼的小船已經翻了,難道不是削弱臣子權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嗎?
陸遜「憤怒痛恨」而死後,最終太子也換了,皇后也變了,也就是說,在孫權父子、夫妻之間那條友誼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了。
孫權君臣友誼的小船為什麼說翻就翻?
封建社會,君臣關係就是一種失衡狀態,君重臣輕,這是一種歷史形態,誰也改變不了。
有的臣子即便是擁立新君有功,但君主一旦即位,他的分量也是難以和君主相比,比如春秋時期吳國的那個夫差和伍子胥。
不管是大船小船,要想一直向前航行,就必須保持相對的平衡,否則就要翻船。
既然君臣之間輕重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又怎樣保持這種平衡使這條友誼的小船不翻沉呢?這就需要君主給臣子那一側放一塊壓倉石,這塊壓倉石就叫做「信任」。
你撤掉了這塊壓倉石,臣子還能不落水嗎?臣子落水,這條友誼的小船還能不翻沉嗎?當然也有臣子使這條友誼的小船翻沉的時候。
臣子取得這塊壓倉石的途徑是顯示才能和忠貞,當他跳船了,或者是看見有他船從旁邊經過跳幫了,這條友誼的小船也是會說翻就翻的。
但孫權的臣子顯然不屬於這種情況。
孫權君臣友誼的小船為什麼說翻就翻?關鍵在於他沒有一統天下的胸懷,容他人的度量。
在張昭問題上他和哥哥孫策有一個比較。
張昭是江北彭城人,這讓一些北方籍的士大夫在上書時,會專門把一些功績歸於張昭。
張昭想藏匿不報,怕有私情之嫌;呈報上去又覺得不合適,可說是左右為難。
孫策聽說後笑著說,從前管仲做齊國相,人們開口仲父,閉口仲父,齊桓公卻為爭霸天下的人尊崇。
現在你很賢能,我重用你,這個功名難道不屬於我嗎?由此看來,孫權不要說沒有齊桓公的胸懷度量,就是和他哥哥也沒法相比。
這就是孫權君臣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原因所在吧!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清朝極品敗家子之載澄》
東吳四代謀主,誰更勝一籌?孫權至死仍念念不忘他,卻被小說醜化
三國時期,魏國文成武將數不勝數,綜合實力絕對第一;蜀國也有小說中吹的五虎上將,無人能力,文有空前絕後宇宙第一的諸葛亮,那也是牛得不行!但是東吳就很尷尬了,明明就是一個小受,文不成武不就,似乎一直...
不能忽略的東吳四英,支撐了東吳國百年基業,魏蜀絲毫不敢入侵!
世人所知的三國名人,絕大部分都是曹魏和蜀漢的,如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張飛、夏侯淵、夏侯淳、趙雲、張遼等等,對於東吳,可能腦海中第一時間冒出個周瑜和孫權,就別的都沒了。其實,東吳一直被弱化了,其...
細思極恐!跟著孫權混的東吳大將、謀士,竟然都離奇死亡!
(舊聞新知頭條號特約作家:劉志軍)在《三國演義》中,孫權是個不溫不火的角色。他沒有曹操東征西討的魄力,也沒有劉備白手起家的奮鬥經歷,但在他的執政下,卻打過不少有名的硬仗。比如,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
諸葛亮誇他聰明,曹操令子向他學習,後世竟將他諷為忘恩負義之人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三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三國之中,劉備曹操比之孫權都是父輩的人物,孫權憑藉自己的實力建立了一個能夠與兩人相抗衡的帝國,這做事著實不容易。孫權才能如何?諸葛亮曾夸...
曹操何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一代梟雄,權傾天下,卻對自己的對手孫權青睞有加。孫權有何本事,讓曹操下此斷論?相比魏、蜀兩國,東吳的領導人孫權並非老當益壯之人。孫權的東吳江山有一半是父輩們打出來的,而另外一半,則是少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