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尷尬是語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朋友孩子上初一,問我怎麼提高語文成績。

一時語塞,竟不知從何處說起。

只好敷衍搪塞過去,過後思量,其實這問題很難作出回答。

一、家長的急切心情不好滿足。

總希望有靈丹妙藥,一下就能提高成績若干。

語文是個慢功夫,若干積累而就,怎能一蹴而成?從這點說,學語文沒有終南捷徑。

二、老師的做法不好改變。

在校老師的做法千差萬別。

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首先是專業功底較為深厚,其次是教育觀念比較端正,再次就是教學行為比較民主,摒棄了作業至上的「水多泡倒牆」思想,引發學生的讀書行為,給孩子一個交流讀書心得的氛圍和環境。

這樣才是一個語文學習的好環境。

三、學生的積累之功不好做到。

很多學生面對一學期一本的語文課本,絲毫沒有興趣,這不像理科,知識有不會的鏈條存在,所以常學常新因為常不會。

語文課本課文多一篇少一篇有啥呢?老師反覆咀嚼,揉碎之後餵給學生,這樣的語文教學有啥效果呢?課外閱讀量這是一個令人噁心的話題,你老師布置這麼多作業,孩子有時間課外閱讀嗎?有多少孩子的課外閱讀量達標?誰有去統計過?

四、文言文閱讀能力不好提高。

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是語文的進步。

古詩文閱讀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古詩文閱讀能力強的人,他的語文能力不會低下。

但是,現在面臨一個尷尬,我是從事語文多年的教師,對課內文言文應該說比較熟悉。

然而,讀了學好了課內文言文,遇到課外的文言文就能讀得懂嗎?很多時候需要查,能讀懂的也得益於課外自己讀的文言文和課內的結合。

那麼,問題來了。

學生課外誰去讀文言文呢?讀什麼呢?我的建議,不要讀淺顯的文言文,讀就讀經典,《左傳》《論語》《大學》《史記》等,多少讀一些,常讀讀,常和同學探討一下,文言文的功夫自然就上來了。

所以,學習自覺的同學,千萬不要僅僅聽從課內教師的建議,多讀一些古代經典著作,自覺吸收,學業方能精進。

想一想,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家,不都是飽讀詩書,古文積澱深厚,而又閱歷極為豐富,才造就了眾多文學大家乃至學者嗎?但是,這樣對一個初一的孩子來說,需要不斷地幫助他讀書釋疑,鼓勵他攻克難題,因為讀經典確實很難。

五、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好實現。

應試的作文指導是有技巧的,因為來自於閱卷的機械式運作和閱卷老師的水平使然。

為何我們的學生作文鮮有新意?很多原因來自於某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把技巧放在第一位。

開頭結尾,布局謀篇等,唾沫橫飛。

我想,作文要貼近生活,文章中要有「我」存在。

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

解決好說什麼的問題,這也需要拋棄技巧,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然後讓學生多改,爭取有思想的表達,最後達到有創意的表達。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特別註明]:以上文字轉自作者教育博客,

作者:泰山之陽汶水邊

原創權屬於原文作者!

有人說語文誤盡天下蒼生,此言譁眾取寵,「語不驚人死不休」,不聽也罷,有人說當今語文教學」多慢差費「雖然痛切但依然有失公允,語文本來就不是」快功夫「不慢慢以磨想用什麼」捷徑「或者」密訣「本身就是忽悠人,素養的形成更需要慢慢地浸潤,慢慢地消化融入,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但在這慢之中,學習語文其實並不難,六字足矣:讀、背、悟、寫、用、韌

看似最原始的,可能恰恰是最科學。

文字轉自作者教育博客,文中已有註明,原創權屬於原文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享|讓閱讀成為悅讀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特教學校 趙淑萍 古人為防蟲蛀在書中放置香草,令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由此得來。書是心靈雞湯,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從遠古世紀至現代社會,從青銅器到竹簡再到紙張,書從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