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安排關羽去守華容道,背後有多少私心與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謔語,諷刺那些自作聰明放馬後炮的人。

諸葛亮是未卜先知,他們是過後方知,所以稱為事後諸葛亮。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原本打算安排其他將領去攔截曹操,但關於主動請纓,因此諸葛亮錯誤的派遣了關於前往攔截。

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帶著剩餘的兵力狼狽逃竄,在路上也連連遭遇埋伏,等到華容道的時候就只剩下300個人,剩下的人也是又餓又累焦頭爛額的,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字:慘!

曹操對於周瑜和諸葛亮的能力也是很了解,當時他大笑說到「都說周瑜和諸葛亮足智多謀,如果他們在這裡設下埋伏,我等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這話剛說完,關羽帶著500大刀手就出現了,心理防線已經被擊敗的曹軍見了真是覺得死路一條了,曹操說:「既然已經到了這個關頭,只有拿命一博」。

可手下的人卻表示:人累馬疲,怎麼戰!

程昱說:「關羽一向自傲,欺強不凌弱恩怨分明,如果今日能求情,關羽自然會放過一馬」。

於是曹操下馬來到關羽身邊:「將軍別來無恙?」關羽也欠身答道:「我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曹操又說:「五關斬將之時,將軍是否記得?」

關羽是重情重義的人,最後放走了曹操。

諸葛亮料定曹操疑心重,必然走華容道。

於是派關羽鎮守華容道,諸葛亮知道關羽大義凜然,想起昔日曹操的恩情必會放曹操一條生路。

此計也是諸葛亮有意而為之,否則派張飛,趙雲,任意一位大將前去守華容道定能生擒曹操。

然而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

小編認為其原因有三。


曹操

第一,曹操身後北方群龍無首

其時之勢,曹操坐擁北方四州,十分全國已有七八。

假如曹操一死北方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群雄割據、同室操戈的爭鬥當中,相似三國剛開始局面。

如此,則孫權無北面之憂,能夠會集悉數力氣運營南我國,吞荊州、取西川,統一南邊,以後再北伐華夏,成果千秋帝業。

這即是魯肅版"隆中對"的內容。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華容道上不是關羽來守,讓張飛、趙雲來守,那曹操必定死路一條。

曹操死後,北方大亂,北方又會回到群雄爭霸的局面,這時孫權的確有可能向北進攻中原。

如果真是這樣的,東吳的孫權勢必一家獨大,挾赤壁之戰勝利的餘威而掃除天下群雄,統一天下也是必然之勢。

而這時的劉備還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自己的勢力圈子,就憑那點薄弱的兵馬,是很難抵擋住東吳大軍的進攻,這樣一來,就算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無法力挽狂瀾的。

如果曹操不死,他受此重挫,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元氣。

同時,因為他的根基還在,獨居一隅的東吳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劉備可以乘機先奪得荊州之地,然後揮師向蜀中進軍,在那裡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立足根基後再圖進取,如此一來三分天下的形勢將形成。

而這個戰略大構想,諸葛亮還在劉備請其下山時,已然描繪好,此時他只是遵照來執行而已。

因此,明明知道曹操是其最大的敵人,但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卻不得不放走曹操。

如果孫權攻入中原占領許都,那麼孫權就會選擇是擁立漢獻帝還是廢掉漢獻帝,我認為孫權選前者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他廢掉漢獻帝,那就會成為另一個董卓,更加會成為其他勢力的公敵。

再說如果孫權長驅直入進入中原,就不怕在其他勢力聯合起來對付他?就不怕江夏的劉備給他背後來一刀?所以孫權北伐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此時的北方還有另外一個強大的勢力,那就是馬騰。

馬騰原與董承、劉備等人一起密謀殺曹操,後來事情敗露。

他回到了自己的領地進行抗曹,可以說馬騰是一個忠於漢室的人。

再說西涼騎兵可以說是天下無敵,演義中曾經給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煩。

如果曹操一死,馬騰一旦舉兵攻入中原,天下誰人能擋。

這主要是諸葛亮的私心在作怪。

我們以馬騰進入中原為例,馬騰一旦進入中原,因為他護駕有功,再者消滅曹氏殘部,便是大功一件。

而孫權因在赤壁大戰中重創曹操也可封候拜相。

而劉備呢?劉備自從脫離曹操後是連戰連敗,守徐州丟徐州,守汝南丟汝南,守新野丟新野,功績一件沒有,最多只能說是殺了曹操這一件功,而這還是關羽殺的。

而戰爭一旦結束,你劉備的官爵肯定比馬騰、孫權要小。

你劉備都沒大官可做,那諸葛亮你再聰明又有什麼官可做呢?

第二,赤壁之戰後劉備最大的敵人變成了孫權

赤壁戰後曹操實力大減,此刻的外部主要矛盾現已發作變換,敵我聯繫現已開始改變。

最大的敵人,已從曹操轉變為孫權;最緊迫的風險,即是面對孫權的吞併。

同理,對劉備、諸葛亮來說,當前最優先思考的疑問,即是怎麼反抗、避免江東孫權集團。

那麼,反抗、避免江東孫權集團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周瑜

當然是給孫權製作(保存)一個強壯的敵手。

這個敵手,即是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雖遭大北,但根基仍在,用曹操的話說,即是"城池、土地、戎馬、錢糧、人員、稅賦,仍數倍於孫、劉",所以只要曹操這個首領存在,則曹氏集團仍是全國最強壯的力氣。

曹操存在一天,孫權就得防範一天,就不能全力抵擋劉備,相反,還得要和劉備結盟,共同抵擋曹操。

保住曹操,其實即是保住劉備。

第三,為了制約關羽的囂張氣焰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除了要保證曹操活命而不給東吳託言以外,還藏個小心眼,即是要抓關羽一個小辮子。

盡人皆知,諸葛亮此刻初到劉備身邊,資歷尚淺,勞績未著,難以服眾,關羽、張飛更沒把他放在眼裡。

張飛一介武夫,無甚心計,收之不難。

而關羽則不一樣,劉備就說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即是說關羽對戰士謙讓,對讀書人牛氣,當然也包含諸葛亮了。

所以諸葛亮就使用關羽私放曹操這件事,抓住了關羽的小辮子,使關羽既心裡內疚,又心存感謝,以後就再也不能在面前牛逼了。

三國時期,曹操傾百萬之兵力來全力攻打東吳,只可惜最後失敗,諸葛亮算出曹操必敗走華容道,故而派了關羽去劫殺曹操,那麼諸葛亮明知道曹操對關羽有恩又為何讓關羽去呢?

其一,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了諸葛亮,這一點讓關羽張飛很是不滿,在諸葛亮來了之後,劉備對諸葛亮事事聽從,反而多次訓斥關羽張飛,讓他們對軍師要尊重,從這一點來看,關羽一直都對諸葛亮不是十分敬服。

因此,趁著這次事,諸葛亮賣關羽一個人情,諸葛亮知道關羽不會殺曹操,故而先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如若不殺曹操,按軍法處置。

後來關羽放了曹操,諸葛亮也沒有軍法處置關羽,而是放了關羽,賣了關羽一個人情。

其二,當年曹操收容了關羽,賜豪宅,美女,金銀,美酒,赤兔馬給關羽,意在收買人心,雖幫助了曹操斬殺了顏良文丑二位大將,但是後來過五關斬六將,又讓曹操損兵折將,故而,關羽始終欠著曹操一個人情。

當然,儘管關羽放了曹操,留下了一時的難堪。

卻傳為了千古的佳話,後來關羽名聲日隆,入道進佛,三教皆敬,成了和孔聖人齊頭並進的"武聖",香火廣泛華夏大地,凡有中國人處,必有關帝廟。

這,又非諸葛亮所能比較。

這或許即是歷史的弔詭之處吧。

在這段故事中,諸葛亮沒有依據法令行事,僅僅根據魯肅的求情就免了關羽的死罪,這是相當有看頭的。

試想,如果違反軍令的不是關羽,只是一個普通的將領或士兵,他能得到赦免嗎?我想,肯定不會,一定會被依法處理。

但是,因為違反軍令的是關羽,他就得到了赦免。

也就是說,在當時,劉備的軍隊中雖然有各種法令,劉備也聲稱法令大如天,但實行的都還是人治,因為人的不同,法令的強度也就不同。

在這種制度之下,普通士兵的生死是不被關心的,劉備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大業。

但劉備偏偏又是以仁義稱於世,通過這個故事看來,劉備的仁義確實有虛的成分,他的仁義只是為了實現他大業的需要,一旦與大業相背時,是可以放棄的。

在這種人治的環境之下,法令真正成了掌權者手中的工具,想用時拿來用,不想用時就不用。

而這與現代法治社會的理念,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做為一名普通人,我們怕是享受不到關羽的待遇的,在我們違反法律後,懲罰怕是不可避免,所以,為了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同樣的待遇,法治的實現是必須的,人治必須被摒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派關雲長華容道堵截曹操之新說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諸葛亮為什麼要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即然這兩個勢力進入中原都有可能擁立皇帝,那麼曹操在華容道死了,天下就會更早進入太平盛世,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則可以讓亂世早一點結束,那為什麼要讓關羽放掉曹操呢?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華容道?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僅是三國演義里的事,歷史上沒記載。所以僅就三國演義,談論此事的原因。當時曹操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面對曹操的強勢進攻,孫權才聯合劉備,打了赤壁之戰共抗曹操。戰後周瑜對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