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籌算:替人辦事用腳,自己成事靠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良,字子房,出身韓國貴族家庭。

他的祖父張開地是韓昭侯、宣惠王、襄衰王三朝宰相,父親張平,又擔任韓

錫王、悼惠王兩朝宰相,因此,史書中稱他「五世相韓」。

張良長大成人時,韓國已被秦國吞滅,秦王贏政成了始皇帝,張良也從一位貴公子論為了平民。

張良對故國充滿了感情,發誓要為韓國復仇。

他把家產全拿出來,作為刺殺秦始皇的活動經費,弟弟死了,他連葬禮都沒有舉辦,全力投入復仇活動中。

後來他從一個叫「倉海君」的隱士那裡物色了一個大力土,給他鑄造了一個重120斤的大鐵推,一切準備就緒。

泰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張良動手了,他在秦始皇出巡路過的博浪沙設下埋伏,大力士手持大鐵椎,藏在樹叢中,秦始皇的車駕來了,大力士將大鐵椎照准秦始皇的車駕擲了出去,鐵椎誤中他身後的副車,秦始皇大難不死,驚怒之餘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捕刺客,張良改名換姓。

隱居於下邳。

有一天,他實在耐不住寂寞,到城南圯上散步。

這時,迎面走來一位鬚髮全白的老人。

突然,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他一眼看見了張良,就大聲招呼:「小子,把鞋給我撿上來!」張良哪裡受過這種待遇! 正待發怒,一見他那老態龍鐘的樣子,心又軟了,一聲不吭,把鞋子撿了上來。

「給我穿上!」老人伸出腳。

張良剛要發怒,但一看他那滿頭白髮,又忍了,順從地給老人穿上鞋子,老人抬腳就走,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

張良也未吭氣,目送老人而去,一會兒,老人又轉了回來,上下打量一下張良,點了點頭,道:「小子可教。

再過五天,天剛放亮時,你來這裡等我。

」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大早,雞鳴時就趕到了橋上,一看,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他訓了張良幾句,讓他過五天再

來。

這次,張良半夜就到了,過了一會兒,老人才來。

見張良已恭立橋頭,很高興,說:「就應這樣。

」然後,從懷裡掏出一部書,告訴張良:「看了這部書,你就可以成為帝王之師,十年後就排上用場了,再過三年,你在濟化北谷城山下會見到一塊黃色的大石頭,那就是我。

」.說完,徑直走了,張良打開一看,是姜子牙的《太公兵法》。

張良從此精心研讀。

姜子牙被稱為謀家之祖,精於算計,拜讀之後,張良的智慧韜略大有長進。

這便是後人津津樂道的圯橋奇遇的故事。

經過這次奇遇,張良由一個熱血沸騰的冒失青年變成了精於謀算的智士。

讀過《太公兵法》後,張良認識到,要想成就大事,就應動腦,光有蠻力是不夠的。

於是他再也不干刺殺秦始皇的蠢事,而是靜待時機,展現他驚人的謀略智慧。

過了十年,即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率領900名戊卒揭竿而起,張良認為時機已到,也糾集了100多人,樹起了反秦大旗,遇見劉邦的人馬,就加盟了進去,戰鬥間隙,張良為劉邦講解《太公兵法》,劉邦很快就能領會,在實戰中靈活地加以運用。

此前,張良也給別人講過。

他們都難以領悟,兩相對比,張良認定劉邦是個能成大事的人物,就下決心追隨劉邦建功立業。

張良追隨劉邦,運籌帷幄,屢出妙計,成為「漢初三傑」之一。

秦二世二年(前208)九月,劉邦奉楚懷王之命,率本部兵馬挺進關中,猛功宛城,久攻不下,劉邦就想繞著過去,張良立即指出了這樣做的危害,對劉邦說,如果拿不下宛城就西進,前有強敵,宛城秦兵再從後面夾攻,那就危險了。

劉邦覺得在理,掉轉馬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宛城,解了後顧之優,然後,麾兵西進,攻取武關,直趨橈關,橈關是關中的東大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劉邦心切,決定強政,張良以為不可,獻上一計:「秦兵眾多,不可輕敵,據我所知,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用金錢可以打動他。

您先留在這裡,派人先行,揚言去準備五萬人的飯菜;再在山上樹起旗幟,虛張聲勢。

然後,讓人帶上重金去勸降那個守將。

」劉邦依計而行。

那個秦將正被劉邦虛張聲勢嚇得不知所措,見劉邦送來重金,就動了心。

這時,在劉邦、張良的安排下,一支漢軍從背後偷襲上來。

關中的東門大開,劉邦率軍進抵灞上,秦王子嬰投降。

劉邦率大軍進入咸陽,立即被那富麗的宮宛,豪華的帷帳,燦爛的珍寶,迷人的嬌姬所迷醉,打算盡情地享受一番。

樊噲上前苦勸,他根本聽不進去,張良又語重心長地勸說,他才戀戀不捨的離開,還軍灞上。

不久項羽麾兵40萬,進駐鴻門。

這時,劉邦身邊出了一個叛徒,名叫曹無傷。

當時官居左司馬。

他見項羽勢力大。

料想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遂背叛劉邦,派人密報項羽:「劉邦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把咸陽城中的珍寶全部占為己有。

」項羽被激怒了,傳令三軍,厲兵秣馬,第二天出兵,去消滅劉邦那匹夫,項羽的叔叔項伯和張良是生死之交,連夜給張良報信,叫他速速逃命,免得與劉邦同歸於盡。

張良不肯在這危急關頭撤下主子逃生,便將此事報告了劉邦。

劉邦大驚失色,懇請項伯從中斡旋,他恭敬地尊項伯為兄長,獻上美酒為他祝壽,把女兒許配給項伯的兒子。

項伯慨然答應在項羽那裡為劉邦解釋、疏通,並出計要劉邦第二天一早親自去拜會項項羽,說明原委,以消除誤會。

接著,他又連夜返回鴻門,勸說侄兒項羽,替劉邦開脫。

項羽怒氣消了大半。

第二天一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在100多騎兵的護從下,來到鴻門,一見項羽,劉邦連忙解釋,言語誠懇,項羽見狀,不但怒火全消,而且覺得自己委實對不住劉邦,說這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挑唆的,否則,我怎麼會這樣做呢!」便命人擺下酒宴,款待劉邦。

「鴻門宴」開始了。

項伯、項羽坐在西邊上席,劉邦坐在南邊的賓席上,項羽的謀士范增坐在劉邦的對面相陪,張良坐在東面的下席,觥籌交錯,但各懷心事,范增老謀深算,覺得劉邦終必成禍根,又是使眼色,又是舉胸前所佩的玉塊,示意項羽幹掉劉邦,但項羽只是默默地飲酒,不動聲色。

范增十分著急,藉故離開宴席,找到項羽的堂弟項莊,要他以舞劍助興為名,剌殺劉邦。

項伯看出項莊舞劍,意在劉邦,立即拔劍與之對舞,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無從下手。

張良急忙出帳召見樊噲,說:「現在情況太危險了!項莊舞劍,其意在沛公。

」樊噲即帶劍擁盾沖入營帳,怒視項羽,項羽一驚,按劍問道:「來者何人?」張良回答:「沛公的參乘樊噲"。

項羽稱讚說:「好一個壯士!趕快賜酒!」侍者斟給他大杯酒,樊噲拜謝後,立飲而盡。

項羽又說:「賜他一個蹄膀。

」侍者又給了樊噲一個生蹄膀,樊噲把盾放在地上,然後把蹄膀放在地上,用劍切了就吃。

項別更加讚嘆,問他能不能喝酒,樊噲哈哈說:「我連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

接著就責備項羽說:「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惟恐太少,處罰人惟恐不多,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他。

楚懷王和諸將約定,誰先打敗秦軍,攻入咸陽,就封他為王。

沛公率先攻入咸陽,什麼都不敢動,封了宮殿,退軍灞上,敬候大王到來。

如此功高,您沒有任何封賞,反而聽信讒言,要殺害有功之人這是繼續秦朝的暴政,太不應該了!」一席話說得項羽啞口無言,只好讓樊噲坐下。

過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叫樊噲同去。

張良也隨後跟出來,他勸劉邦趕緊離開,自己留下向項羽辭行。

劉邦於是與樊噲和幾個親信抄小路返回。

張良估計他們已經回到住處,才進帳向項羽告辭說:「沛公喝多了,不能親自向您辭行,讓我代他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大王,玉斗一對,獻給亞父。

」項羽接過白璧,放到了座位上,范增氣得七竅生煙,一劍把玉斗砍得粉碎,罵道:「你這個小子,不足與謀大事,早晚得被劉邦生擒活捉。

項羽分封諸侯,把劉邦分在了偏僻的巴蜀,張良又通過項伯為劉邦說情,項羽便將漢中分給了劉邦。

這裡成了劉邦起家爭奪天下的基地。

劉邦率軍到封地,張良打算暫時離開,去輔佐故國舊主韓王成。

他將劉邦送到了漢中界內,依依不捨,分手時,他還向劉邦提議,燒掉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向項羽表明自己沒有二心,會安心居住在漢中,使其麻痹大意,疏於防範。

劉邦聽了張良的計謀,項羽果然以為劉邦沒有與他爭天下的野心,全力攻打其他不服的勢力,對劉邦沒有在意。

項羽惱恨張良是劉邦的人,就不放韓王歸國,並把他挾持到彭城殺害了。

張良狼狽逃命,翻山越嶺,又回到了劉邦的部下。

劉邦見他忠心不二,封他為成信侯。

劉邦正式起兵,與項羽爭奪天下,張良用他的籌算,使處於劣勢的劉邦最終轉敗為勝。

劉邦與項羽作戰,始終處於不利局面。

楚漢雙方曾長期對峙滎陽,項羽率軍猛攻,劉邦艱難支撐。

謀士酈食其見形勢危急,向劉邦建議分封戰國時六國的後裔為王,給項羽多樹立幾個敵人,分散他的兵力,減輕漢軍的壓力。

劉邦認為此計甚妙,命令手下趕緊鑄造金印,讓酈食其帶著去分封。

正好張良從外面回來,進見劉邦。

當時劉邦正吃飯,見到張良,得意地招呼說:「子房,快過來。

有人給我出了個好主意。

」接著就把酈食其的計策說了一遍。

張良聽後大驚,生氣地說:「是誰給您出的餿主意,大勢已去了!」

劉邦聽後,目瞪口呆,嘴裡的飯都掉了出來。

張良拿起劉邦面前的筷子,一邊比畫,一邊說,逐條分析利弊,最關鍵的是:文臣武將們拋兒棄女跟隨你,無非是為了功名富貴,如果你分封六國的後代為王,這些人就會各為其主。

這樣你還靠誰打天下?而且六國後裔為王,誰又能保證他們會和我們聯手,共同對付項羽?如果出了幾個不聽話的,不是反而害了自己嗎?劉邦聽完,漸漸醒過神來,破口大罵:「酈食其這小子險些壞了你老子的大事!」下令趕緊把金印毀掉。

劉邦這邊苦苦支撐,韓信卻所向披靡,他攻下了齊地後,手中有軍隊幾十萬,野心也膨脹起來。

他派人報告劉邦,說齊地人心不附,不立個王無法控制,請讓他代理齊王。

劉邦正事機不順,聽到韓信的報告、又急又氣,忍不住罵道:「我被困在這,日夜酚望你來救我,你倒想自立為王!」張良在一旁趕緊踩了劉邦一腳,在他耳邊說道:「我方正處於不利境地,怎麼能禁止韓信自立呢。

不如藉機封他為齊王,好好待他,讓他出力。

不然的話,恐怕會有事變發生。

劉邦一點就通,大聲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就應當成為真正的王,還當什麼鳥假王!」

張良又自告奮勇,帶著齊王的印親自去封韓信。

後來圍攻項羽時,韓信遲遲不出兵,張良又建議劉邦把韓信老家的那塊地方分給了他。

韓信於是舉兵南下,終於消滅了項羽,爭得了天下。

天下初定,一日,劉邦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酒至半,劉邦得意洋洋得說:「各位想想看,為什麼我會得到天下,而項羽卻失敗了,直說無妨,不要隱瞞。

大臣王陵起身答道:「陛下您對人傲慢,又經常侮辱人,項羽卻有仁愛之心。

但是陛下命人攻城略地,所獲的東西都賞給部下,和天下人共利。

項羽卻忌賢妒能,別人有功,他就想方設法謀害,別人賢能,他就疑忌不予重用。

戰勝後也不賞功,得到土地也不分給諸將,因此失去了天下。

劉邦搖了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運籌幃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應糧餉我不如蕭何,運用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之傑,我能任用他們,這就是我能成功的原因。

群臣無不心悅誠服。

劉邦本來是個毫無所長的二流子,他得到天下,的確是與三傑的功勞分不開。

而三傑之中,又以張良為首,堪稱西漢立國第一功臣,多虧他從《太公兵法》里學到的籌算本領。

漢高祖六年(前201),劉邦大封功臣。

張良從未帶兵作戰,沒有軍功,但劉邦認為,張良功勞是最大的,「運籌幃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讓他任意在齊地選三萬戶作為封地。

張良趕緊推辭,最後只接受了留這個小地方,因此歷史上都稱他為「留侯」。

此後,張良又多次籌算,出了許多計謀,幫助劉邦穩定了漢王朝的江山。

最後又能全身而退,在中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個奇才。

所有這一切,都得力於他神奇的算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人……張良

張良(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

先秦最後一位刺客是誰?

劉邦入關,占了秦朝國都咸陽。他手下,除了蕭何非常持重,封了丞相府,為的是把秦朝的各種檔案資料都保管好。其他的將領們都瘋了,搶東西都搶瘋了,所有的達官貴人的家,都被他們搶劫一空。 不過,有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