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後一位刺客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邦入關,占了秦朝國都咸陽。
他手下,除了蕭何非常持重,封了丞相府,為的是把秦朝的各種檔案資料都保管好。
其他的將領們都瘋了,搶東西都搶瘋了,所有的達官貴人的家,都被他們搶劫一空。
不過,有個地方,他們不敢動。
哪啊?秦朝皇宮。
這是劉邦的,坐地分贓,他得拿大頭。
秦朝皇宮,那是上百年的積累啊,全天下的奇珍異寶都在這裡了。
劉邦也暈了,金銀財寶先放一邊,就說皇宮裡的那些女人們吧。
就讓他暈了。
他好色有名啊,以前肯定也睡過幾個女人,可那都是些底層的,村裡的,什麼酒店老闆娘之類的,那跟宮裡的女人比得了嗎。
數千佳麗,隨便玩!那什麼感覺?爽。
爽死!什麼也不想幹了,就想在這個皇宮裡呆下去了,好好享受人生了。
有幾個人,就提醒他:主公啊,您不能這樣啊,您別精盡人亡了啊,別跟西門慶似的了。
當然不可能這樣講,反就是提醒他得悠著點,別樂極生悲,還得保持危機意識。
劉邦根本聽不進去,誰勸他,誰就他仇人似的。
吩咐侍衛:守好了宮門啊,老子得好好樂呵樂呵了,誰也甭進了!誰再進來,掃我興,就砍他腦袋。
樊噲,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
別人都給嚇住了,可有一個人不管這套,就是樊噲。
前面咱講過,樊噲本來就是個殺狗的,得說是一個粗人,娶的是呂雉的妹妹,跟劉邦是連襟。
所以,他跟劉邦就比較地敢說話,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直說。
他兩腳就把侍衛踹一邊去了,衝進宮裡,指著劉邦:三哥啊,你這幹嘛呢,你還想不想帶著弟兄們打天下了。
你覺得這皇宮好啊,要我看,皇帝老兒死就死在這個皇宮上了,這些東西咱不能沾上啊。
趕緊回霸上吧。
劉邦大怒,不過,怒也白怒,也不能拿樊噲怎麼著:你、你你甭說了,你個宰狗的,你知道個屁,得了,也分你兩美女,你一邊玩去吧!
這時,張良也進來了:沛公啊,樊噲說的不錯啊。
有道是,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史記*留侯世家》
您得聽從樊噲的這番忠言。
劉邦對張良非常尊重的,言聽計從:子房啊,你這真難為我啊。
好吧,你等會啊,最後一個,完了,咱就走。
然後,劉邦依依不捨地,出了秦皇宮,退出咸陽,還軍霸上。
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
這一點,很不簡單。
《易經》里專門有一個艮卦,就講這個問題:在任何情況下,要能管得住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讓它服從自己的理智。
這就是大人物。
昨天,我看曾國藩的資料,正好就看到一則,說當年攻克太平天國的天京城之後,清軍也是燒殺擄掠什麼的,其中,立了首功的一個將領,叫李臣典,只有27歲,就是縱慾而死。
劉邦的大軍回到霸上了,不過,咸陽城內還得有人管理啊,怎麼管呢?秦朝的法不能用了,就因為它的法不行,才天下大亂嘛。
新法,真正周密嚴謹的新法,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弄出來的。
乾脆就發布了一個綠色極簡版:
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資治通鑑*漢紀一》
就三條:不能殺人,不能傷人,不能偷盜。
別的,我暫時都不管。
老百姓們解放了,從秦朝的壓得讓人喘不過所來的嚴刑重法之下,一下子解放了出來。
民心大悅,都主動地給劉邦的軍隊送來牛羊酒食,犒勞三軍。
劉邦呢,又秀了一把仁義:老百姓的東西咱一概不要,咱自己有,「不欲費民」,不想讓老百姓破費。
前面將領們搶東西,也都是搶當官的,老百姓咱不禍禍,咱愛民。
弄得,關中的老百姓都盼著劉邦別走了,快點給劉邦封關中王吧,那樣我們就有福了。
項羽,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
就在這時,項羽打上門來了。
劉邦為什麼要還軍霸上,而不能住在皇宮裡啊?就是因為,他現在還當不了皇帝,他上面還有項羽呢,人家項羽是諸侯盟主,項羽上面還有個楚懷王呢?劉邦說到底,當時還是個將領而已,是個打工的,實力也比較弱。
你得聽人家招呼,讓你怎麼著,你才能怎麼著。
不過,劉邦還是想搏一把。
在函谷關,設上重兵防守,函谷關這是關中門戶,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想把項羽拒之關外。
項羽大怒:什麼,劉邦小子把住了關口,不讓我進?還反了他了,黥布,給我帶一支兵馬上去,打下它來。
黥布那是當時全天下數一數二的猛將,上去,就把函谷關打下來了。
然後,項羽大軍入關,在鴻門安營紮寨。
於是,著名的鴻門宴大戲拉開序幕。
當時,項羽在鴻門,劉邦在霸上,從鴻門到霸上,中間是一條直道,類似今天的高速公路。
距離有多長呢?大致就是四十里地,騎馬走,也就1小時。
項羽手下兵馬四十萬,號稱百萬;劉邦手下兵馬十萬,號稱二十萬。
這要打起來,基本就是泰森打誰呢?你覺得誰最欠揍吧?那個,就打安倍吧。
大致就相當於兩個泰森一起揍安倍,而且沒人攔著,揍死活該的那種。
劉邦當然很緊張。
可實際上,項羽沒想打劉邦。
他跟劉邦曾經並肩戰鬥,又約為兄弟,劉邦是大哥,劉邦又是有魅力的人,英雄愛好漢。
他也很欣賞劉邦。
而且,劉邦也沒什麼大罪過,至於把函谷關堵上這個事,可是劉邦已經派人跟他解釋過了,說是怕別的帶兵的進來禍禍人,並不是成心堵項羽的,也承認錯誤了。
所以,幹嘛打劉邦啊,那不是同室操戈,兄弟相煎嗎?
再有,劉邦跟宋義不一樣,宋義沒什麼根基,不是帶兵出身,砍了也就砍了。
劉邦手下那十萬大軍也算是身經百戰的,真殺了劉邦,那個亂子未必好收拾的。
可是,不怕沒好事,主怕沒好人。
劉邦手下有個叫曹無傷的,想抱項羽的粗腿,暗中來找項羽:項王啊,劉邦把咸陽的金銀財寶都自己摟懷裡了,現在就打算當關中王呢,您不對他下手,他肯定對您下手。
范增,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
另外,范曾極力主張殺劉邦:項王,劉邦這傢伙以前有名的貪財好色,如今進了咸陽,反而那麼收斂克制,財色都不貪了。
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有更大的野心了。
我找望氣的人,望過劉邦的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這傢伙有天子氣啊,趕緊得拿下他,咱機不可失啊。
注意喲,范增說是找瞭望氣的,說劉邦有天子氣。
說明什麼?說明劉邦早年的那麼多傳說,項羽這邊一點都沒聽說。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明那些傳說,都是後來附會的呢?這個問題,你慢慢想想吧。
范增是被項羽尊為「亞父」的,類似就是項羽的乾爹,所以,他的話是非常有分量的。
前面項羽乾的那些大事,,比如坑殺那二十萬投降的秦軍,我估計,都是范增的主意,他絕對是個狠角色。
總之吧,雖然項羽本心眼裡沒想殺劉邦,但還是拉開了一個要打劉邦的架式。
這天夜裡,項羽的一個叔叔,叫項伯,偷偷跑到了劉邦大營,來找張良:子房兄啊,你快逃吧,跟我走吧。
項王那邊拉開架式,馬上就要開打,一旦打起來,劉邦這邊就得玉石俱焚,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啊。
張良很感謝:謝謝謝謝,老項,我不能逃,不能扔下沛公,沛公有恩於我,現在他有難,我不能甩手不管。
咱們一起想想辦法,這也不單純是幫沛公,真要是避免這一仗,那得少死多少人啊。
老項,你在這等我一會,我去找沛公。
張良,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然後,張良找到劉邦,把這情況一說,劉邦很緊張:子房兄,怎麼辦呢?打肯定不行啊,真要撕破臉,開打,咱肯定是死路一條啊。
怎麼辦呢?
張良說:既然咱硬不起來,就得認慫唄,就得服軟,眼下也沒什麼好辦法。
我看,您就跟項伯好好說說吧,讓他幫著跟項羽好好說說吧。
他是項羽的叔叔,說話還是管用的。
劉邦就問啊:那您跟項伯是什麼關係呢?
張良:哦,我救過他的命。
當年,他殺人亡命,被官府通緝,是我把他收留,才逃過一死。
所以,今天他才來找我,是想報我這個恩的。
劉邦:噢,這不是一般關係,這人可以信任。
然後,《史記》中這樣寫的: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
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記*項羽本紀》
為什麼這一段,我也引用原文呢?因為,這涉及一個考據問題,就是張良的出生年月問題,這是個懸案,他比劉邦大還是小呢?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圖為《史記》書影
很多人就拿這一段作為一個依據,認為張良比劉邦大。
劉邦問:你跟項伯,你倆誰大啊?
張良說:項伯比我大。
劉邦:好!您快把他請進來,我得拿兄長之禮接待他。
比張良大,劉邦就直接認為項伯是兄了。
大致說明張良比劉邦大唄。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重要。
說到這裡,咱得交待一下張良的情況了。
在整個劉邦的高層的核心的團隊之中,張良是很特殊的人,怎麼特殊呢?出身特殊。
其他的蕭何、曹參啊,還有後來的陳平啊、韓信啊,還有彭越啊、黥布,不管文的武的,先來的、後到的,幾乎都是出身底層,也就是在個縣城裡混的。
只有張良是貴族出身,他爺爺、他爸爸都是韓國的丞相,從韓昭侯那會兒就是丞相,輔佐了五任韓王,在韓國的分量、地位,除了王室,那就是張良家了。
這也說明, 韓國王室對張家的信任,和張家對王室應的忠誠,他們之間的利益高度一致。
蕭何楚漢戰爭時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圖為蕭何畫像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那一年劉邦26歲,張良差不多是二十六七歲,他逃到別的諸侯國,散盡家財,幹嘛?招攬刺客,要刺殺秦王,要報這個國恨家仇。
然後,前面咱講過,秦始皇東遊至博浪沙差點被刺殺,有個大鐵椎從天而降,差一點砸在秦始皇腦袋上。
那次刺殺就是張良策劃實行的,他找了一個大力士,能掄起120斤的大鐵椎。
當時的120斤大致就是現在60多斤吧。
他和那個大力士站在博浪沙的一座小山上,看著下面秦始皇的車隊經過,然後大鐵椎掄起,還得瞄準,放!那個威力得說是夠大了,得頂發炮彈了,這種刺殺方式真虧張良想得出來。
可惜沒砸中。
張良成功逃脫,這也了不起。
扔鐵椎,能離多遠啊,扔完了竟然還安然脫身。
絕對厲害,很難想像。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如今博浪沙這個地方根本沒山,是個平原。
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是那句話,蒼海變桑田。
秦朝時的那個小山丘,經過兩千多年來的黃河泥沙淤積,已經看不到了。
秦始皇嬴政,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
然後,張良隱姓埋名,藏在下邳這個地方,過起了隱居生活。
有一天,他在外面閒溜達。
《史記》中這樣寫的: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yí]上。
--《史記*留侯世家》
注意這個「圯」字,《史記集解》中講,「圯,橋也,東楚謂之圯。
」意思就是在當時楚國東邊這塊的方言中,管橋就叫圯,這是古方言的中一個說法,一個字。
然後,兩千多年過去了,在今天的現代漢語中,圮這個字,只有講張良這個事的時候,講他走過的這個橋時,才會用到這個字。
別的任何情境下,都用不到這個字了。
我感覺,這挺奇葩的。
我們日常語言中所用到的字不過四千來個,可是在一些大型的字型檔里,你知道有多少個不同的漢字嗎?我看過一個資料啊,說是將近十萬個。
也就是說,在漢字體系里,有大量的生僻字,或者異體字。
前段時間,央視弄的那個「漢字聽寫大會」,就考這方面,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大塊,挺有意思的。
當然,也不能太過。
就像魯迅寫的孔乙己,跟小孩子去賣弄,「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
另外,魯迅的老師章太炎也有個類似的段子。
章太炎是國學大師,經學、史學、小學,都了不起。
小學主要就是文字學,他認識很多字,給他三個女兒起的名,一般人都認不上來,別說一般人,二般人都認不得。
就是現在螢幕上這幾個字,你認得嗎?
四個叉,這是一個字;四個又,這是一個字;四個工,這又是一個字。
老大章四叉,老二章四又,老三章四工,哈。
他還放出話來:誰要想娶我閨女,當我女婿,起碼得認得這幾個字。
結果,怎麼著,查字典都查不出來。
弄得這三小姐都老大不小了,也沒人敢來提親。
最後章太炎只好開了個發布會,專門解釋了這三字都念啥,都什麼意思,才解了這個禁,把閨女給嫁了出去。
好了,接著說張良。
張良在下邳的圯上橋上閒溜達。
迎面走來一個老頭,穿得破破爛爛的,走到張良跟前,一撩腿,嗖,把鞋踢出去了,掉橋下邊去了。
張良愣了一下:呀,這老頭是不是個老神經病啊。
這會就聽老頭說了:小伙子,你下去把鞋給我撿上來。
我靠!你大爺的,你誰啊,你真有病啊,找抽呢是吧。
張良這火就往上撞。
你想,他是什麼人啊,從小就是丞相公子,就是讓人伺候的。
又是敢刺殺秦始皇的,那是頂天立地的豪傑啊。
這老頭這是來碰瓷、找茬啊,是吧。
可是呢,又一看,這老頭又不像找茬的,而且一大把年紀了。
自己呢,身上又背著案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吧,就當玩了。
下去,到橋下,給老頭就把鞋撿上來了。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
老頭笑了,把腳往前一伸:來,給我穿上。
張良鼻子差點氣歪了,心說話:好啊,你這是得寸進尺啊。
好,我就成全你,反正已經做了這好事了,乾脆一做到底吧。
張良「長跪履之」,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把鞋給老頭穿好。
老頭很開心,鞋穿了,一個「謝」字也講,什麼話沒說,高高興興就走了。
良殊大驚,隨目之。
——《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傻在那了,不知怎麼回事啊,莫名其妙啊,噢,這就完了,這叫哪門子事嘛?瞅著老頭越走越遠,腦子裡就倒不清了。
他正蒙著呢,忽然,老頭轉回身,回來了。
走到跟前,笑眯眯地對張良說:
孺子可教矣。
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史記*留侯世家》
此時的張良,對這個老頭,充滿了好奇,他知道這老頭肯定不是一般人,完全不按常理出出牌啊。
立即就答應了:好吧。
太公望,即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商末周初軍事家,齊國開國君主
五天後,天剛亮,張良就趕到這個橋這了。
結果,老頭在這等著了。
一見面,老頭就煩了:跟老人約定個什麼事,怎麼能讓老人等你了。
扭頭就走了,甩下一句話:
後五日早會。
——《史記*留侯世家》
再過五天,早點來。
這一次,雞剛叫,張良就來了,天還黑著呢。
結果怎麼著,老頭又在這等著呢,又煩了,扭頭就走了,還是那句話:
後五日復早來。
——《史記*留侯世家》
這一次,怎麼著,張良較上勁了,還沒到半夜呢,還前半夜呢,他就去了,就到橋那了。
這一次,真不賴老頭還沒到。
不過呢,他剛站穩當了一小會兒,老頭也就到了。
老頭很高興:好小子,就得這樣。
然後送給了張良一本書,說:
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史記*留侯世家》
你好好讀這本書,將來就可以做帝王之師。
十年後,你就會用上它的,它會成就你。
十三年後,你會在谷城山下見到一塊黃色的石頭,那就是我。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然後,轉身就走,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這本書就是史上著名的兵書《太公兵法》,此後十年,張良潛心研讀揣摩,他的心智謀略,終於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完成了從熱血青年刺客,向頂級軍事謀略家的轉型。
十年後,正好就是陳勝起義,張良帶了百十來號人,本想去投景駒,結果遇上了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張良對《太公兵法》的領悟,一下子都用上了。
而且,他跟別人要講這些東西,別人根本理解不了,劉邦一聽就明白,一用就管用。
兩人互相欣賞,相得益彰。
直到劉邦得了天下,對張良也是言聽計從。
張良是名副其實的帝王之師。
而且,也果然在谷城山下遇到了那塊神奇的黃石頭。
所以,那個神秘的老頭,後世人稱黃石公。
那麼,那部《太公兵法》到底寫的什麼呢?
這個有傳世的版本,不過,估計不是張良看的那個版本。
《太公兵法》到底講什麼呢?
《張良拾履圖》
我認為,黃石公與張良相遇、授書的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深刻的隱喻,包含著兵法的精髓,主要就是兩條:一個是,要能忍,要一忍到底。
讓我拾鞋,我拾鞋;讓我穿鞋,我穿鞋;讓我早來,我早來;我忍到最後,就能看清你到底如何,就能變被動為主動,掌控局面;
二一個就是,要爭先,要出其不意,搶著先機。
先入為主,後入為客,把握好主客關係,是這兵法的關鍵。
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
咱就不展開了。
張良先是加入到劉邦麾下,後又隨劉邦加入項梁麾下。
張良從民間找到原來韓王的後人韓成,項梁把韓成立為韓王,給了一些兵馬,去打原來韓國的地盤。
可是,打得很不順利。
還是靠劉邦幫著,打下了十多個城,算是幫助張良實現了一次復國的夢想。
所以張良就很感恩,項伯要救他,而他不能撇下劉邦,關鍵時刻要幫劉邦這一把。
本文來自
《資治通鑑》第九卷.1
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 )漢紀—漢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 年)[1]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