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復仇不顧一切的刺客到被後世尊稱的謀聖:張良充滿傳奇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良劇照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泗水亭派出所所長劉邦脫穎而出完成了由亂到治的大一統,在劉邦的成功的背後,被稱為漢初三傑的三個人起了重要的作用,四人中,張良定策,蕭何管後勤,韓信帶兵,劉邦團隊配合默契,最終從失敗走向勝利。

張良這個人名氣很大,被後世稱為謀聖,劉邦曾經稱讚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他的一生豐富多彩,功高卻不遭忌,善始善終,在漢初功臣中一枝獨秀。

一、刺殺秦始皇

張良年輕的時候很偏執,他活著就為了一件事,報國恨家仇,整天琢磨著怎麼把秦帝國的最高領導人秦始皇弄死。

原來,張良出身韓國貴族,他的祖父、父親曾經輔佐過韓國的五代君主,張家在韓國也算世代宦門,不過張良本人沒在韓國當過官。

秦始皇滅六國後,張家作為貴族應該是受到優待的,史書上說他家裡還有三百奴僕,但張良一心要為韓國報仇,便遣散了家奴,弟弟死了也沒有厚葬,把家產變賣帶著錢財外出了,名義上他申請出去遊學,實際上物色收買刺客對秦始皇下黑手。

戰國末年,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中,想讓秦始皇死的大有人在,如荊軻、高漸離、秦舞陽等都曾去秦宮裡刺秦,然而都失敗了。

張良很聰明,他不會重蹈前輩們的覆轍,所以他另闢蹊徑研究了一個置秦始皇死地的刺殺方案。

秦始皇是個勤政不愛民的主,據說每天工作八個時辰,一天翻閱批改一百二十斤重的書簡,公務之餘,他還喜歡到下邊巡視,而且還不是微服私訪,出巡路線都是公開的。

張良想在秦始皇出宮的時候下手。

離開家後,張良借著在淮陽學禮的機會,悄悄溜走去找倉海君幫忙,倉海君為他物色了一個力大無窮的人。

張良打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球,讓大力士每天聯繫投擲,他要對秦始皇實施遠距離打擊。

秦始皇東遊,張良在皇帝出巡的路線中選了博浪沙這個地方狙擊皇帝車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大力士將鐵球投出去擊中了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逃過一劫。

皇帝遇刺,匪夷所思,秦始皇盛怒之下在全國大張旗鼓捉拿襲擊自己的賊人。

但案子一直沒破,也沒有找到張良,那麼張良到哪裡去了呢?

二、下邳大俠

原來,張良那日刺殺失敗後立即逃走,隱姓埋名藏在下邳。

在這裡,他得到了一本兵書《太公兵法》,按照項羽的認識,學劍法是一人敵,學兵法才是萬人敵,可惜項羽只學了個大概,張良潛心鑽研,可謂盡得兵書精髓。

學習改變人生,張良從此不再想著殺秦始皇報仇了,他有了推翻暴秦統治的志向。

張良雖然性情大變,但他骨子裡的俠義仍在,因此在下邳的日子裡,他並沒有低調做人,遇見不平事就出手,周濟落入困境的人,因此身邊逐漸聚集了一幫人,成為當地具有黑社會性質的小社團。

楚國人項伯殺了人,為躲避官府追查藏到張良這裡,張良對他很好,兩人成了好朋友。

十年後,大澤鄉起義爆發,張良見時機已到,立即拉了百餘人起兵。

陳勝起義三個多月就失敗了,其部將秦嘉在留縣立楚國貴族景駒為楚假王,張良準備前去投奔,正巧另一個起義將領劉邦帶著數千人到了下邳西邊,張良就帶著自己的隊伍投奔了劉邦。

在這段日子裡,張良經常給劉邦出主意,劉邦無不採納,這讓張良很意外,他認為劉邦這個人善於聽從正確的意見,正是老天帶給自己的明主。

劉邦劇照

三、強漢十策

按照史書的記載,張良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先後為劉邦獻上了十條大計,他的計策都在關鍵時刻讓劉邦有撥雲見日的功效。

其一,占領宛城斷絕後顧之憂

項梁立楚懷王,劉邦投靠項梁,張良見楚國復國了,也動了故國情懷,便勸說項梁幫助韓國復國,在張良的努力下,韓國的公子橫陽君成被立為韓王,以張良為司徒。

張良幫著韓王東拼西湊張羅了一支千餘人的軍隊在潁川周圍打游擊,但沒能得到多少地盤,張良就向劉邦求助,劉邦馬上帶兵幫韓成奪回來十幾座城。

劉邦讓張良跟著自己進軍關中,按照諸侯們跟楚懷王的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

劉邦攻入南陽郡,南陽太守退保宛城。

宛城難攻,劉邦想繞過宛城西進。

張良阻止道:沛公雖然著急入關,但秦兵實力仍在,又占據險要,攻城不易。

如果現在我們不拿下宛城,宛城的秦兵從後攻擊,前面的秦兵頑抗到底,我們就危險了。

劉邦聽了,連夜回軍將宛城圍了三層,南陽太守歸降,去了後顧之憂。

其二,連環計大敗秦軍

劉邦帶領兩萬人馬向西攻下武關,秦人派兵拒守嶢關。

劉邦用張良的連環計,讓先頭部隊在關外準備五萬人的伙食,在山上樹林裡插滿旗幟,虛張聲勢恐嚇敵軍。

然後讓酈食其帶著金銀珠寶去勸說秦將反水,秦將在威逼利誘下果然同意。

張良擔心秦軍士兵有二心,便在賺開關門後趁著秦軍不備襲擊了秦軍,秦軍大敗,劉邦一路打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

張良的計策可謂歹毒,那個秦將成了倒霉鬼,忙活半天,什麼也沒撈到,只是背上了秦奸的罵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估計到死他都會罵劉邦不講信用。

其三、鴻門宴幫劉邦脫險

劉邦進咸陽後住進了秦朝宮內,面對華麗的宮殿,世人罕見的珠寶器物,還有成千上萬的美麗宮女,不想走了。

誰勸也不成,還是張良說動他將人馬撤出咸陽駐紮在霸上。

項羽大軍奪下函谷關進軍到鴻門,劉邦傻眼了。

危急時刻,張良利用在下邳曾經收留過的項伯在項羽面前為劉邦說好話。

鴻門宴上,箭弩拔張,但張良巧為周旋,破了范增的毒計,保全了劉邦,讓劉邦重新取得了項羽的信任,成功為劉邦化解了一場生存危機。

其四、挑撥項羽放過劉邦專心攻齊

項羽戲下封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

張良帶著劉邦送給他的金子給項伯送禮,為劉邦爭取到了漢中。

在張良的安排下,劉邦燒了棧道,以讓項羽放心。

項羽信了。

張良又把截獲的齊王田榮謀反的書信呈給項羽,項羽以為劉邦可靠,便一門心思征討齊地去了。

項羽進入齊地同田榮開戰,劉邦便暗度陳倉破了三秦重新占領了關中。

其五,下邑定策

在項羽的攻擊下,漢軍大敗,劉邦逃到下邑,前途一片昏暗,劉邦對大家說,誰要能幫我打敗項羽,整個關東的地盤我都給他。

此時,早已窺得天下大勢的張良給劉邦指出了一條明路:項羽封的九江王英布,楚國梟將,但他跟項王有矛盾。

彭越響應齊王田榮在梁地造反,這兩個人可以用。

漢王手下,只有韓信可以獨當一面。

既然你要把關東的地盤封出去,給這三個人,楚國一定可破。

劉邦又一次聽從了張良的計策,讓人去遊說英布、彭越,拜韓信為將。

事實證明,張良的眼光夠毒,正是這三人扭轉了戰局。

其五,阻止分封

在同項羽的作戰中,漢軍屢戰屢敗,被圍困在滎陽。

酈食其用商湯伐夏桀封夏朝後人於杞國,周武王伐商紂封商朝後人於宋國的故事勸劉邦為山東六國復國,以此收買人心與楚國對抗。

劉邦以為有理,便刻了銅印,讓酈食其帶著去找六國貴族。

張良知道後給劉邦分析了形勢,用八不可逐個反駁了酈食其的策略,為劉邦指明了道路。

氣得劉邦大罵酈食其:「豎儒,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下令趕快銷毀了那些印信。

其六,籠絡韓信

韓信破齊後想做大王,跟劉邦說自己要做假齊王。

劉邦大怒,但聽了張良的暗示和耳語,便授予韓信齊王。

張良親自到齊地,說服韓信與劉邦共擊項羽。

其七,利誘諸侯

劉邦跟韓信、彭越約好了共同給楚軍最後一擊,但到了跟項羽決戰的時候,諸侯們都沒到。

楚軍大敗漢軍,漢軍處於守勢。

劉邦沒轍了,張良告訴劉邦,派個使者把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方封給彭越為王,韓信想得到楚地,你把他的家鄉封給他,他們肯定就來了。

劉邦聽了,果然,韓信、彭越立馬引兵來了。

楚漢戰爭示意圖

其八、安定功臣

天下初定後,劉邦先封了二十餘人為侯,其餘的功臣日夜爭功分不出高下,所以一時難以定奪。

這些將軍們心中不安,經常聚在一起議論。

為了穩定人心,張良讓劉邦把眾所周知他最討厭的雍齒封侯,同時昭告丞相、御史趕快論功行封。

雍齒一封侯,議論聲馬上消停了。

其九、定都長安

劉邦的班底都是山東人,所以都希望定都在洛陽,只有婁敬勸劉邦定都關中。

張良支持婁敬,並對洛陽和長安進行了利弊分析,劉邦認為張良分析得對,於是定都長安。

十四、穩固太子地位

劉邦寵愛戚夫人,想把太子廢了立戚夫人所生的兒子趙王如意。

張良獻策呂后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

呂后依計,劉邦見自己請不動的高人被太子請到了,認為太子羽翼已成,便打消了廢立的想法。

劉邦讓張良自己在齊地選擇三萬戶,但張良只肯要一萬戶,並且把封地選在第一次追隨劉邦的留地以示紀念,劉邦封張良為留侯。

定都關中後,張良杜絕門庭,不問政事,專心修道,雖然他本事大,但劉邦和呂后都對他沒有絲毫猜疑,成為為數不多得到善終的功臣之一。

自漢至今,一代代跟著君主打天下自恃功高的功臣們,多參不透兔死狗烹的道理,終至慘澹收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說說「不倒翁」張良的政治智慧!

張良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蕭何作為劉邦的幕僚長,雖位列第一功臣,卻曾被劉邦猜疑,被捕下獄,險些治罪;韓信雖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但素為劉邦猜忌,最終未能逃脫被誅殺、夷三族的厄運;唯有「漢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