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不戰而勝嗎?可以學學諸葛亮曾經用過的一個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往今來,戰爭都不可避免,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消滅或者驅逐敵人是戰爭的大課題。

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能不打仗儘量不要打仗,即使要打仗也最好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成功,這一點諸葛亮就做到了,他曾經不費一兵一卒就把一支強大的敵人趕得遠遠的,讓人驚嘆不已又不得不服。

請看《三國演義》中的原文描述如下:

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

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

大軍盡去,時孔明身邊只剩五千兵馬駐守西城縣。

一日,忽接探馬飛報,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蜂擁而來。

這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駐城的五千兵馬也已分出一半運糧去了。

眾官聽罷盡皆失色,唯孔明鎮定自若,當即下令將旌旗藏匿起來,城門四開,每門分派二十軍校扮作百姓,洒掃街道。

其餘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聲喊叫。

一切準備就緒,孔明引二童攜琴登上高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好一副閒情愜意!卻說司馬懿引兵來到,運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樓,笑容可掬,旁若無人,大感不解。

整個城池寂靜一片,就跟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

看此情景,若換了旁人,大可無所顧慮,大手大腳的引兵浩浩蕩蕩殺入城中。

說不定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

可偏偏是司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說便下令退兵。

孔明遙望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駭然,問其原因,孔明這才道出緣由:「此人(指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今見此規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 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

(圖為諸葛亮在導演其傳世大戲——空城計)

諸葛亮是善於利用敵方主將心理做文章的厲害人,他在自己的主力部隊不在身邊而敵方大部隊魚貫而來的危險時刻,導演了一幕心理戰大戲成功地騙過了敵方主帥司馬懿,使其不知虛實、不敢妄動、坐失良機,最終等到了主力部隊的回援而轉危為安,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心理戰為主要手段戰勝強敵的案例。

那麼,諸葛亮的心理戰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呢?一是敵方將領做事非常謹慎不肯輕易涉足危險境地;二是自己的風格一直都是穩紮穩打,且敵方將領對自己要非常熟悉,知道自己從不弄險;三是城外的自然環境要複雜,這樣既容易布置疑兵又不容易被敵方輕易窺破因而不敢輕舉妄動;四是要考慮周詳、布置妥當、想好每一個細節;五是要緊急求援、留足退路以防萬一,也就是說空城計主要是為了迷惑敵人拖延時間,而最終的退敵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怎麼回事?

孔明的「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大軍盡...

諸葛亮真的擺過「空城計」嗎

《三國演義》中,有一節精彩描寫就是諸葛亮彈琴退魏兵的「空城計」。諸葛孔明六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孔明決意退守漢中。

西城樓上竟然是諸葛亮被套路了!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

司馬懿為什麼沒能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空城計是馬謖失了軍事重地街亭之後,無險可守,來不及撤回漢中,而不得已使用的計策。諸葛亮平生不弄險,偶爾棋走險招,足可以瞞天過海,以致司馬懿上當,錯失良機。司馬懿也算上三國數一數二的智力高手了,其...

諸葛孔明的空城計 司馬懿為什麼識不破?

司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萬,望西城峰擁而來。當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兩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到這個消息,無不驚慌失措。孔明登上城牆,果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