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有貓膩還是坦蕩!有沒有想殺了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託孤為二人,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為政,李嚴執兵,共同輔政。

按照常理,如果同為輔政大臣,則應當同朝共議國事,並且劉備很器重川蜀人才,而劉備留李嚴留守永安,成都與永安相隔甚遠,在古代通訊條件極為不便的情況下,李嚴在政治上就有很大的劣勢,劉備對此不可能不清楚。

但是仔細想想,劉備極善用人,更善知人,之所以留李嚴在永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劉備知道,李嚴在政治上絕對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把諸葛亮和李嚴都放在成都共事的話,諸葛亮排擠李嚴將會更加容易,因為李嚴的勢力範圍在永安,諸葛亮的勢力範圍在成都,把二者相隔開,一則諸葛亮與李嚴的政治衝突不太容易激烈擴大,二者的鬥爭極可能是暗流涌動;二則諸葛亮清除李嚴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與李嚴,是要均衡朝中的勢力,以免一方做大,即使無法長期平衡,也要在劉禪成人之前,這兩種勢力是相對均衡的,劉備在這方面做得很好,諸葛亮與李嚴的政治鬥爭長達九年,待這種均衡力量失去平衡而傾斜的時候,劉禪也已經長大成人了。

劉備的深謀遠慮,知人善任,知道劉禪繼位後需要強大的力量支持,但是這股力量不能過於強大而失去制衡後無法控制,所以劉備託孤李嚴與諸葛亮,而且還有漢中魏延,這兩種力量制衡著諸葛亮,劉備的託孤之舉可謂深謀遠慮,心思久遠。


我們來看看史書上的說法: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
同是託孤大臣,諸葛亮接收的職務是,封武鄉侯開府治事,再接任益州牧,關鍵一點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而李嚴呢?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這下明白了吧?劉備雖然說幼子可以擁立就立,立不起來你孔明就自己來,可是最重要的軍權卻給了李嚴。

這就相當於,老劉派著諸葛的肩膀說,你辦事我放心,不過,軍委主席還是要讓別人去干,你就安心做你的國務院總理吧。



劉備話里是有話的,他拿諸葛亮和曹丕做比較不是隨便拍腦門想出來的。



曹丕是什麼人,在劉備看來那是篡位的盜國者。

而且當時代能夠拿來喻做輔佐君主的榜樣並不少,例如:太公望、蕭何,哪怕比霍光也要好於比曹丕。

這就相當於有人對你說:你的能力可比汪精衛強十倍不止。

你是什麼感覺。



隨後劉備說出了他想說的話,你是個能安國的人啊,而且我看你最後還是個成「大事」的人。

那麼我兒子要是成器你就保他,要是不成,你就成你的「大事」好了。



正史里的劉備可不是簡單人物,論看人應該說三國難出其二,早在三顧(這裡的三是虛數,應該遠不止三次)之時,劉備就曉得諸葛亮的野心極大,這樣的人可用,但必須謹慎。

所以在劉備死前,諸葛亮雖然位至丞相,但始終都沒有掌握過兵權,事實上劉備希望自己死後,也不讓他拿到兵權。



但是劉備明白,諸葛亮不好對付,除了自己外用別人來制約諸葛他是不放心的,於是他決定最後試一下諸葛的反應,同時旁敲側擊的告訴李嚴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惜從後來看,李嚴才確實是個老實人,一點沒明白老領導的意圖。



有人說了,既然懷疑,那直接把諸葛亮放逐甚至殺了不就得了嗎?事情還真沒這麼簡單。



要知道,劉備勢力里的派別組成非常複雜,但最可怕的是益州本土士族勢力,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人物來制約他們,估計老劉家後人早晚是要被踢出益州的,所以劉備必須保留一個很好很強大的非益州人士來幫自己保住這份家產,而在徐州派和荊州派里,真能拿出來撐局面的,當時也就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人了。



於是劉備面對了一個兩難問題:用諸葛亮怕他自立,不用他怕益州派鬧事,最終他決定用諸葛,但是要預先打好防疫針,一方面敲山震虎看諸葛的反應,不成還是要殺;一方面安插下人以防不測。



這下問題論到諸葛亮了,他的回答直接關係到生死:

如果諸葛亮說,你說的太好了,我早就想把你兒子廢了,自己當皇帝,那他估計會死在劉備前面。



反過來,如果諸葛亮說:我從來沒有這個想法,你千萬別有疑心,把兒子交給我,你就放心吧,我早晚幫你兒子打下北方完成大業,那他也一定比劉備先見閻王,因為這種話劉備打死也不信。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最合理的答話——

很多人把股肱之臣理解為,國家支柱,皇帝之下,總攬軍政的權臣。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股肱之臣的意思絕對不是「輔佐帝王的重臣」,而是「保護城壘(京師)的將官」。

而真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式的權臣是被稱為「腹心之臣」的。



諸葛亮的意思是,我絕對沒有敢造次的想法,我不過就是你們劉家的四肢,我存在的意義就是幫你守住眼前這份產業,替你守土護城,僅此而已。



劉備要的就是這句話,他明白以他那點家底別說曹魏,連東吳都打不下來,只要能守住那一畝三分地就可以念阿彌陀佛了,而如果僅僅是守土的話,諸葛再能耐也沒希望在益州反客為主,反而因為有諸葛在,益州本土的士族也能消停的多,這樣他兒子,甚至兒子的兒子……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實現他的承諾,劉備死後不久,他就借南征奪走了李嚴的兵權,並命令李嚴駐守白帝,遠離成都的政治核心,南征後為了長期控制兵權,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發動幾乎完全沒有勝利可能的北伐,最終耗空了這個蜀漢。

而且劉備的兒子也徹底當了一回獻帝第二。



當然諸葛亮這麼做,也並非是他多陰險,因為不這樣,他就只有死路一條,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說,白帝城託孤,絕對不是一次仁義與道義的握手,而是一次厚黑對厚黑的對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已經有諸葛亮了,為什麼劉備還要託孤李嚴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不僅互相成就,也是君臣相互信任的典範。對於劉備來說,三顧茅廬,給了諸葛亮一個施展自身才華的大舞台。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亮也為劉備建立的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託孤並非讓國 成全了諸葛亮美名

白帝城(永安)託孤爭議很大,甚至有人演繹想像出不亞於斧聲燭影的故事,除了讓人腦洞大開之外,與事實可能相去甚遠,對於當時史書記載的情況,有必要重溫一下,分析「取」是否有「取代」的意思。

三國故事典故——白帝城託孤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若劉禪無才諸葛可以取而代之。《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

劉備臨終給諸葛亮戴上緊箍咒

劉備夷陵之敗後退守白帝城,氣急之下一病不起。一年後劉備感覺自己就快不行了,便召集諸葛亮等人趕來囑託後事。《三國演義》如此描寫,「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