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多麼重要,以理服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恪,是三國時東吳大臣諸葛瑾的兒子、蜀國丞相諸葛亮的侄子,他從小就伶牙俐齒,聰明過人,惹人喜愛。

有一次,孫權宴請群臣,就想考驗一下諸葛恪的應變能力,故意出難題:「你覺得你父親和叔父,哪一個更加賢能呢?」

諸葛恪略作沉思,答到:「我父親要好一些。

孫權奇怪的問:「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恪答:「我父親知道應該為誰服務,我叔父不知道,所以我父親比叔父賢能。

孫權高興的大笑起來,心中暗暗佩服這孩子會說話。

但是孫權仍然想逗逗她,便又叫諸葛恪依次為大臣斟酒。

諸葛恪斟酒到到張昭的面前,因張昭已有了幾分醉意,不肯再喝,諸葛恪又一定要他喝,張昭很不高興的對諸葛恪說:「你強人所難,這可是不尊敬老年人的做法呀。

諸葛恪正感到為難之時,孫權又對諸葛恪說:「你如果能讓張公理屈詞窮,他就應當幹了這杯酒。

諸葛恪靈機一動,就反詰著張說:「過去姜太公90歲時還舉旗,帶兵打仗,仍然沒有言老,如今行軍打仗之時。

將軍您在後。

喝酒吃飯之事。

將軍您在前。

將軍又怎麼可以輕易言老呢,又怎麼可以說我向將軍敬酒是不尊敬老年人呢?」

張昭果然答不上話,只好幹了那杯酒。

在「哪一個更賢能」問題中孫權的提問尖刻,而且其中暗藏玄機。

平心而論,諸葛亮比諸葛瑾麼聰明機智的多,更要賢能的多,任何人來回答這個問題,都會得出這個結論。

可孫權偏偏要諸葛瑾的親生兒子來回答這個兩難問題,這是有意的為難他,考驗他。

諸葛恪,如果實事求是的回答主子的問題,這就是對父親的大不敬,更會被別人恥笑。

所以他只能選擇唯一「正確」答案,自己的父親更好。

孫權進一步問他時,他的答案更巧妙:「父親知道應該為誰服務。

」這一答案既迎合了孫權的心裡,又維護了他父親的尊嚴,還討好了群臣,並且也沒有貶低叔父諸葛亮的真才實學。

因為諸葛恪切入的角度巧妙,他不從德學才識上表示比較,也不從政治才能上做比較,而是從為誰服務上做平說這就勢避難就易的辯論方法。

孫權又借敬酒來考驗諸葛恪的應變能力與辯論口才。

這一招更難對付了,誰都知道,張昭是東吳文臣之首,可謂德高望重,而諸葛恪只是一介黃毛孺子。

孫權要他強行向張昭敬酒,還要把他說得里去詞窮,談何容易,可機敏的諸葛恪卻找到了比較的論證:姜子牙90歲還舉旗帶兵不言老。

他一次事實為依據,針對對方的論點做強有力的反駁罪對方,只好無言以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體格肥胖,是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有觀點認為諸葛恪實為諸葛亮之子,因當...

三國諸葛瑾之驢和諸葛恪的故事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諸葛亮的哥哥。東漢末避亂江東,後來做了孫權的大臣,曾官至綏南將軍,左將軍,封宛陵侯。孫權稱帝後,曾任大將軍。他的臉長得很長,活像一副驢臉。他雖然其貌...

諸葛亮「草船借箭」比此人「逼寇為兵」如何?

「草船借箭」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神化諸葛亮而杜撰的一個故事,然而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卻有一個「逼寇為兵」的史例,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拍案叫絕。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

三國少年天才諸葛恪:拍馬屁都能不著痕跡

孫策臨死前,當機立斷指定了新的接班人和副手,事後證明了孫策眼光的銳利;孫權臨死前,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後事,然而他糾結多年,立好的規劃反覆塗抹重寫。事後證明他是多麼荒唐昏聵,為東吳鋪好了一條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