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現代電視劇「三國演繹」中稱呼馬謖的不多,常常稱呼為幼常。

馬謖字幼常,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官員,電視劇中幼常是諸葛亮所器重的人才,常常跟隨諸葛亮左右,因為幼常這個人好論軍計,經常跟著諸葛亮學習,遇到戰事有自己想法,並且得到諸葛亮的賞識,用現代詞描述諸葛亮和幼常像是師徒關係。

今天重點說說諸葛亮揮淚斬首馬謖。

幼常家裡兄弟五人,在古時那個年代人丁興旺是個好事,古代還是農耕時代嘛,人多好幹活。

是湖北人,今天的湖北襄陽宜城人,自然是那時說的荊州之地了,幼常當時是在荊州幹活,後來劉備入川蜀的時候,幼常跟隨的劉備,並且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經常在諸葛亮左右。

幼常跟諸葛亮這般關係為何諸葛亮斬首了幼常呢,歷史記載的原因是:幼常沒有聽令諸葛亮指揮作戰而失重要戰略地街亭後,被諸葛亮軍法處置斬首。

事發是因為三國時期建安6年諸葛亮為了實現大漢的統一帝業而發動戰爭。

發動戰爭前諸葛亮作了發兵部署:趙雲和鄧芝為占領箕谷,自己帶兵十萬突襲祁山,派幼常為大前鋒,先去鎮守此次大戰的重要之地街亭,並且吩咐幼常去後靠近山和水源的地方駐守,街亭不僅關係到此次大戰的成敗,街亭更是通往漢中的咽喉之地,此地關係重大,萬萬大意不得。

可是幼常帶領的軍隊到了街亭之後沒有按照諸葛亮的指示靠近山水的地方安營紮寨,把軍隊安排在山頂上,大家都知道山頂上是沒有水源的,而且萬一被大軍圍住會被切斷水源,成為被動的一方。

身邊將領兩次勸阻幼常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安排軍隊駐紮,幼常都沒有聽進去,一意孤行把軍隊還是安排到山頂上去了。

街亭是這次大戰的必爭之地,雙方誰先搶到就是誰占先機,幼常是搶先來到街亭的並且駐紮了軍隊,按理說蜀國軍隊已經大戰在握了。

誰料魏主多次派軍隊前去戰領都沒有結果之後被偵查到蜀國軍隊都在山上,易守難攻強打是不行了,唯有把蜀國軍隊困在山裡讓他們沒水和沒飯吃,於是魏主令大軍團團圍住街亭,把幼常困在山裡,蜀國軍隊被困在山上數日沒水沒糧軍心大亂,敵軍趁勢攻打幼常,導致幼常失敗,進而導致整個戰爭局面的變化,諸葛亮帶領的十萬軍隊不得不撤軍退回了漢中。

這就意味著這次諸葛亮的統一帝業失敗了,而這次主要的問題出現在幼常身上,沒有按照諸葛亮吩咐,一意孤行的指揮丟失戰爭要地街亭。

回去後諸葛亮非常痛苦的說用錯幼常,但是為了嚴整軍中紀律,下令要將幼常斬首,以告誡全軍。

斬首之前幼常書信給諸葛亮所:丞相待我恩終於山,情同父子,此次都因我的一意孤行導致戰爭失敗,丞相斬首於我,我無話可說,死而無怨,只是希望丞相在我死之後能善待我一家老小(根據歷史的記載小編這裡說的只是個大概的意思,並不是原話)。

諸葛亮看到後,痛心不已,淚流滿面,畢竟是自己賞識的人,一直跟隨左右。

這就是今天所要說的諸葛亮斬首馬謖和幼常此生的結尾,關於揮淚斬首馬謖的故事還有其他說法,小編所說的只是小編個人認為的事件,在這裡也不對幼常這個歷史人物作出什麼評價,咱們都是通過現代文化才了解到的歷史嘛,隨便作出對幼常的評價不好,也可能會說錯了,導致在看馬謖這篇文章的人產生誤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斬馬謖?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描寫,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此次戰役,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趙雲、鄧芝帶軍占據箕谷;一路由諸葛亮親...

解析馬謖失街亭,痛恨孔明用錯人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也是此次北伐的決定性戰事,三國歷史中,要論最可惜,最不應該失敗的一場戰爭就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本來勢如破竹,大有...

諸葛亮北伐功敗垂成只因錯殺了一個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可以說蜀國很多戰役都是因為有諸葛亮的智謀才取得了成功,但是諸葛亮五次北伐卻失敗了,並且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死在了路途中,那麼諸葛亮北伐失敗是因為什麼呢?有人說諸葛亮北伐...

揭秘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斬馬謖這個故事可謂是千古傳誦,源於《三國演義》,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街亭戰敗含淚斬馬謖,諸葛亮後悔了嗎?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建興六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江山霸業的承諾,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諸葛亮親自率領10萬大軍,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只因錯殺了此人?

諸葛亮有著不為人知的失意和悲愴。在經歷了漫長的戰亂之後,諸葛亮輔佐劉備入蜀稱帝。由於蜀地在三國時期較為貧瘠,又因地形複雜等原因,只擁有羸弱的步兵,因此,長期受到北方有著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