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馬謖深受諸葛亮讚賞卻導致蜀國面臨亡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生於190年,卒於228年,享年39歲。
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今為湖北宜城南),為三國時期蜀漢侍中馬良之弟。
馬謖共有兄弟五人,並在五人中年齡最小,但五兄弟個個都才氣過人,被人們稱為「馬氏五常」。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謖原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國,曾相繼擔任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之職。
又憑藉著他過人的軍事天資和謀略深得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器重與喜愛,他們倆人時常一起討論軍事謀略,甚至時常從白天到黑夜,倆人忘乎所以。
而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與諸葛亮截然不同,在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對馬謖如此評價並且告誡諸葛亮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務交託於他,並且要對他多加考察。
而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違背了劉備的話,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不顧眾人的反對,將馬謖任命為北伐魏國的先鋒,予其以大任,但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計劃,不聽旁人勸諫,一意孤行,導致了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
馬謖因此也獲罪,被諸葛亮揮淚斬首,年僅39歲。
雖然馬謖為人言語浮誇超過其實,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氣這是不可置否的,在諸葛亮南征孟獲之時,馬謖就以其過人之才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的戰略方針,使諸葛亮在南征孟獲中大獲全勝。
馬謖用計失敗
馬謖紙上談兵用的是韓信的計策,但是韓信的背水一戰成功了,馬謖的守街亭卻失敗了。
身為歷史上著名的兩個戰役,結果卻是一勝一敗,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局呢?
其實兩者在戰術上都有共同點,都是先斷了自己的後路,讓自己的軍隊只能向前和敵人拚命,不是生就是死。
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就是韓信在解釋自己為什麼在井徑口背水而戰時說的話;「人的潛力只無限的,有時候有了退路反而會讓人膽怯,一直在想著不勝利沒關係,但是把後路切了,就只能拼了!」馬謖在守衛街亭的時候也想這麼做,但是他沒有背靠水,而是靠著山,違背諸葛亮靠水紮營的軍令。
他想製造軍隊危機感,想效仿韓信活捉趙王。
但是他沒有考慮時代環境,在秦末時期,是最不拿人命當回事的時代,秦始皇焚書坑儒大修長城死傷數十萬,項羽埋了二十萬秦軍,白起將數萬戰俘沉入江中……在那個年代,投降的軍隊是沒有好下場的,都是死路一條,所以哪怕不是背水一戰,要麼戰死,要麼投降之後繼續死,所以他們會拚命。
來看看馬謖在的三國時期,這是重視人才和軍隊力量的時代,除了董卓之外,幾乎沒有出現殺戰俘的事情。
而且像孟達這樣的人可以幾次降而復叛,但是仍然在不同的陣營里活得風生水起,所以這一招對於馬謖帶領的士兵來說,沒有威懾力。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街亭,三國時著名的戰略要地。
其山勢高聳,懸崖陡峭,最狹窄的地方僅容一輛車通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無數惡戰在此發生。
話說劉備去世之後,劉禪劉阿斗登基。
因為先父臨死之前千囑咐,萬叮嚀,所以劉禪對諸葛亮尊敬有加,政治軍事,大小事務,都要請教諸葛亮。
蜀國境內休養生息,不幾年後就國泰民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諸葛亮並沒有偏安一隅,心中常常迴響起劉備遺志。
建安六年,諸葛亮厲兵秣馬,率蜀國大軍北上伐魏。
一路之上,蜀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的沿途百姓人心。
於是每仗必勝,魏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魏明帝得知後寢食難安,後來手下有人說張郃熟讀兵法,可敵蜀軍。
於是魏明帝派張郃率大軍前去抵抗。
諸葛亮深知張郃用兵如神,非等閒之輩。
於是派出得力戰將馬謖出戰。
誰知蜀軍久無敗仗讓馬謖十分輕敵,他認為區區張郃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王平曾在魏國效力,深知張郃之勇猛,於是勸馬謖萬萬不可輕敵,但馬謖完全沒放在心上,甚至還覺得王平過分多事,他斥責王平道: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我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有見過?需要你來教育我?
王平只得作罷。
自古驕兵必敗。
馬謖當然也是如此。
張郃大軍壓境之後,斷掉蜀軍水路,馬謖被困,援軍無法趕到。
後來自己率領幾人殺出一條血路逃出。
不過,他還是沒有逃過軍法的處置。
一戰擊潰魏延的蜀漢將軍是誰
【導讀】諸葛亮在北伐軍中去世,臨終留下遺命,讓楊儀率大軍撤退回蜀國。魏延和楊儀不和,不願意給楊儀當「斷後將軍」,一氣之下帶領自己所屬的軍隊率先南撤,沿途還燒毀了經過的閣道。楊儀等鑿山通道,晝夜不...
此人是劉禪麾下大將,一戰狂滅曹魏十萬大軍,導致曹魏滅亡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禪是蜀漢的第二位皇帝,史上稱後主,他在位四十二年,雖然早期被諸葛亮架空,不過後來還是自己親政了。關於劉禪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說他是大智如愚的聰...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只因錯殺了此人?
諸葛亮有著不為人知的失意和悲愴。在經歷了漫長的戰亂之後,諸葛亮輔佐劉備入蜀稱帝。由於蜀地在三國時期較為貧瘠,又因地形複雜等原因,只擁有羸弱的步兵,因此,長期受到北方有著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魏...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根據「隆中對」方略,蜀漢以荊,益為基礎,東以荊聯吳,西以益出漢中取隴西聯西戎形成鉗形攻勢謀取天下。東部荊州關羽貿然單方出兵,失荊州自亡,劉備罰吳失敗身故,造成鉗形攻勢的一邊自廢,進而益州內亂,諸...
蜀漢精銳軍團無當飛軍的興亡史
三國時期蜀漢由於地處西南和蠻夷接壤雜處,國內經常會發生蠻夷部落叛亂。夷陵之戰後蜀國元氣大傷,在此期間蜀國南中地區的蠻夷趁機發動叛亂使蜀國一度喪失了對南中的統治權。 劉備死後諸葛亮扶立了後主劉禪繼...
諸葛亮虎頭蛇尾的第一次北伐
也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太過於出名,所以大家對於三國演義的了解程度往往大於三國志與裴注等書,其實這種結果也有其必然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三國演義寫的太好了,人物刻畫非常細膩,故事情節又非常的合情合...
閒話街亭之戰,諸葛亮馬謖誰之過?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諸葛亮派馬謖督率軍大軍和張郃在街亮大戰,被張郃打的大敗諸葛亮隨後率軍回到漢中接著斬殺馬謖以謝三軍。整個北伐以馬謖街亭大敗而宣告失敗,那麼馬謖之死到底冤不冤呢?那...
蜀漢後期無大將?下面就給大家盤點盤點蜀漢後期那些著名的大將!
三國後期,是一個關注的人遠遠不及三國前期的人的時期,很多人知道曹操但未必知道曹叡,知道劉備但未必了解劉禪,知道孫權但可能都沒聽說過孫皓。似乎,三國後期的精彩程度,遠遠不及三國前期。有句話說的就是...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真實馬謖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初從劉備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深得諸葛亮器重,而...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
馬謖此人,是「馬氏五常」之一,劉備的重臣馬謖「白眉最良」馬良的弟弟。後世多評為趙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揭秘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斬馬謖這個故事可謂是千古傳誦,源於《三國演義》,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為什麼不重用馬謖,這和劉備有關係?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生於190年,卒於228年,享年39歲。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今為湖北宜城南),為三國時期蜀漢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共有兄弟五人,並在五人中年齡最小,但五兄弟個個都才氣過人,...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為什麼非死不可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生於190年,卒於228年,享年39歲。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今為湖北宜城南),為三國時期蜀漢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共有兄弟五人,並在五人中年齡最小,但五兄弟個個都才氣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