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為何被稱為「兒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是個在中國歷史上臭名遠揚的人,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而他的所謂「父皇帝」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卻還比他小10歲,這真是千古笑柄。

然而,細觀歷史風雲變幻,這其中究竟傳達出了怎樣的不為人知的歷史隱微呢?

石敬瑭(892--942),五代時期後晉開國皇帝。

其又名石紹雍,太原沙陀族人。

據史書記載,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性嚴肅而不苟言笑,喜歡閱讀兵書,偶像是戰國名將李牧和漢代名將周亞夫,他後來在晉王李克用的義子李嗣源帳下當兵。

時值亂世,戰亂頻繁,石敬瑭因為作戰勇猛,屢屢衝鋒陷陣,因此戰功卓著。

一次他還因為作戰有功而受到當時的晉王李存勖的格外嘉獎,李存勖「拊其背而壯之」,由此他更是聲威大振,在軍中可謂名噪一時。

他還數次解救其主子李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之心腹。

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了他,並讓他統率「左射軍」的親兵。

後來李嗣源因為受到唐莊宗李存勖的猜忌,有性命之虞。

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效節指揮使趙在禮於魏州發生兵變。

李存勖命李嗣源率軍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

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隊也發生兵變,與魏州的叛軍合兵一處,擁李嗣源為主。

正當李嗣源六神無主、惴惴不安之際,李嗣源本想回朝請罪,可是又心懷憂懼,而石敬瑭則勸他奪取開封,以成就大事。

李嗣源無奈,只得接受了這個意見。

於是,石敬瑭便自告奮勇,親統驍騎300為前鋒,搶占開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陽。

結果,後唐莊宗李存勖被亂兵所殺,於是李嗣源得以入洛陽稱帝,即後唐明宗。

這樣石敬瑭的功勞和聲望就更加顯赫了,而且他逐步獲得了李嗣源的信任,石敬瑭以駙馬兼功臣,逐年升遷,歷任侍衛條軍馬步都指揮使,河東節度使,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藩漢馬步軍總管等職,負責抵禦契丹南下,後又賜封為「耀忠匡定保節功臣」。

可是後來,隨著職務和勢力的增長,石敬瑭開始擁兵自重,大有取後唐而自立之勢。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其子李從厚繼位,為後唐閔帝。

當時鳳翔節度使李從珂(李嗣源的養子)勢力較大,他於是起兵造反殺後唐閔帝,改元清泰,自立為皇帝,即後唐末帝。

後唐末帝李從珂對石敬瑭猜疑頗大,石敬瑭自己握有重兵,亦疑心重重、感覺朝不保夕,二人矛盾日益尖銳。

後來石敬瑭終於在部下的一致勸說下決意謀反,但他又怯於自己的力量單薄,於是向當時北方的契丹求援:請稱臣,並以父事契丹,約事捷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

結果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遂以兵援之,結果,石敬瑭聯合契丹軍大敗後唐軍。

公元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冊書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於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

石敬瑭稱帝後,很守「信用」,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並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

燕雲十六州實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地區被完全暴露在契丹的鐵蹄之下。

以後燕雲十六州成為遼南下掠奪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貽害長達400年(直到元代才與中原重新統一,而它回到漢族人的懷抱,已是在四百年後的明朝)。

北宋政府雖然數次派大軍企圖奪回燕雲十六州,結果只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

每當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詔敕,除歲輸30萬布帛外,每逢吉凶慶弔之事便不時贈送好奇之物,以致贈送玩好奇異的車隊相繼以道。

而他對內卻橫徵暴斂,對待百姓卻如虎狼一般,兇惡狠毒,尤其用刑十分殘酷。

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不喜士人,專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

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至民怨四起,民心盡失。

遊牧在雁門以北的吐谷渾部,因不願降服契丹,酋長白承福帶人逃到了河東,投歸到石敬瑭手下大將劉知遠麾下。

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鼎(意思是要求吐谷渾向契丹稱臣),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鬱成疾,於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時年51歲。

後劉知遠於公元947年代後晉自立為漢高祖,史稱後漢。

對於石敬瑭為謀得一己之私利而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及個人人格的醜惡行徑,是為萬世人們所鄙夷和唾棄的。

尤其他分裂國家領土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給後世人民帶來了的慘重的災難。

石敬瑭實在是一個遺臭晚年的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最沒有尊嚴的皇帝 認契丹人做父親

石敬瑭(892年~942年)即後晉高祖,五代時期後晉開國皇帝,936年~942年在位,廟號高祖,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嗣源...

「十一朝元老」馮道與五代十國珍稀美泉

中國歷史中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分裂階段: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而本期主人公馮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梁、唐、晉、漢、周等幾個唐朝藩鎮割據政權,而南方十國往往會尊五代為正...

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

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後又改名朱晃,原豐縣(第)一鄉艾村裡午溝集人。但這是一個籍貫尚存爭議的人物,現行史書中多記為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碭山)人。家世為儒...

兒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是五代時期後晉的開國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曾向遼太宗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早期《...

後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生於唐景福元年(892年),卒於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又名石紹雍,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晉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