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十大名將排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在這期間也出現了不少有名的將領,今天我們就去看看。

  1. 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河北省淶源縣)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

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

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

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

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李存孝最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

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

2.王彥章

王彥章(863年―923年),字賢明(一作子明),鄆州壽張(今山東梁山西北)人,五代時期後梁名將。

朱溫建後梁時,王彥章以功為親軍將領,歷遷刺史、防禦使至節度使。

他驍勇有力,每戰常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為王鐵槍。

後為李存勖所擒,寧死不降,於是被下令斬首。

享年六十一歲。

3.高思繼

高思繼,四季拳創始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第一名槍,人稱「白馬銀槍」。

後唐媯州(今山東濱州)人,高順勵之子。

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稱。

初為幽州節度使李匡威戍將。

後歸李克用,拜為中軍都指揮使,昆仲分掌燕兵。

李克用念高氏兄弟勢傾一方,必為後患,乃盡誅之。

4.史建瑭

史建瑭(875-921年),字國寶,雁門郡代州(治今山西代縣)人,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唐末五代時期沙陀族將領。

史建瑭少以父蔭,在軍中任職,在李克用的關照下和征戰中逐漸嶄露頭角得到器重。

史建瑭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為一員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的名將,世稱「史先鋒」,因功授檢校司空、改任貝、相二州刺史。

龍德元年(921年),從閻寶征討鎮州張文禮,為流矢所中,卒於軍中,時年四十六歲。

5.葛從周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鄄城縣)。

唐末五代時期朱溫手下將領初參加黃巢起義軍。

中和四年,朱溫大敗黃巢於王滿渡。

葛從周於是投靠朱溫,從平秦宗權,破朱宣,敗時溥,下三州(洺州、刑州、磁州),屢立戰功,表封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朱溫稱帝後,拜左金吾衛上將軍,以疾致仕,拜右衛上將軍,居於偃師。

朱友貞即位,授潞州節度使,加授檢校太師、兼侍中,進封為陳留郡王,卒於家中,追贈太尉。

6.郭崇韜

郭崇韜(約865年-926年),字安時,代州雁門人。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宰相、名將、軍事家、戰略家。

歷仕兩代三主,奇襲滅梁以某議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賜鐵券,恕十死。

及平巴蜀,宣暢軍威幾至極盡。

一旦被讒,首領莫保。

唐僖宗後期作為昭義節度使李克修親信,累典事務,廉潔幹練。

大順元年(890),李克修死,改任李克用典謁。

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授其中門副使,和孟知祥、李紹宏一起參與機要。

龍德三年四月(923),李存勖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

授郭崇韜兵部尚書、樞密使。

同年,郭崇韜獻計奇襲汴州,梁晉對峙四十年,一戰八天滅梁。

以功授侍中、冀州節度使,封趙郡公,邑二千戶。

同光三年九月十八日(925),後唐以李存勖的長子李繼岌為都統,郭崇韜為招討使,率軍六萬伐蜀。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唐軍抵成都,王衍出降,前蜀亡。

不日,郭崇韜遭李從襲、向延嗣、馬彥珪和神閔敬皇后劉氏聯手構陷,杖斃而死,其五子全遇難,兩孫子倖存。

7.符存審

符存審(862年-924年),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唐末五代時期前晉、後唐名將。

因被賜為李姓,史冊又載為李存審。

符存審原是李罕之部將,後被晉王李克用收為養子。

他輔佐李克用、李存勖兩代晉王,累破後梁,驅逐契丹,大小百餘戰,未嘗敗績,最終官至檢校太師、中書令、幽州盧龍節度使,鎮守幽州。

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審被內調為宣武軍節度使,結果還未接到詔命便在幽州病逝。

贈尚書令,後追封秦王。

8.楊行密

吳太祖楊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長豐)人。

唐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奠基人。

楊行愍原為廬州牙將,中和三年(883年)拜廬州刺史,歸淮南節度使高駢。

光啟二年(886年),因高駢要求,改名楊行密。

乾寧二年(895年),封弘農郡王。

吳越王錢鏐派兵攻打楊行密,兵進蘇州。

楊行密命周本禦敵,卻作戰失利,失蘇州。

楊行密經過充分準備,派李神福進攻錢鏐,於杭州大敗錢鏐軍隊並活捉其大將顧全武。

經過長期混戰,楊行密在江淮一帶立足。

天復二年(902年),進封吳王。

楊行密於江淮舉起割據大旗,遏止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全國更大範圍動亂。

其奠基之吳國,實現由藩鎮向王國的轉型,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並存的局面得以實現,為南唐奠定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有「十國第一人」之譽。

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唐朝追諡他為吳武忠王,吳國武義年間改諡吳孝武王,其子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全唐文》錄其文一篇。

9.周德威

周德威(?-919年),字鎮遠,小字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東)人,唐末五代時期前晉名將。

周德威早年便在河東從軍,輔佐李克用、李存勖兩代晉王,歷任騎督、鐵林軍使、代州刺史、振武節度使、盧龍節度使等職,領蕃漢馬步總管,加檢校侍中榮銜。

他在梁晉爭霸期間屢破梁軍,以驍勇著稱。

後率軍攻滅桀燕,鎮守幽州,抵禦契丹。

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徵調諸鎮軍隊,大舉伐梁。

周德威率幽州軍參戰,結果於是年十二月(919年1月)戰死於胡柳陂。

後唐建立後,追贈太師。

後晉時期,追封燕王。

10.王晏球

王晏球(871-932),字瑩之,又名李紹虔,河南洛陽人,後唐名將。

初隸宣武軍朱溫帳下,累遷廳子都指揮使。

同光元年,歸降後唐,授齊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賜姓名,北御契丹。

天成三年,任北面招討使率兵進討義武節度使王都,大破敵軍,進圍定州。

次年,授天平軍節度使,後移鎮青州,加兼中書令。

長興三年卒,年六十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

中國歷史最亂的時期:五代十國歷史線索清理

五代十國是一個處於唐宋之交的時代,是一個戰亂割據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五代十國在的時間在歷史上來說十分短暫,北方的五代僅僅只有53年,正因為五代十國的時間短,所以才容易被忽略掉,人...

中國歷史之------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

第一批被稱為十三太保的都是哪些大神

十三太保 ,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 李存進 、六太保 李嗣本 、七太保 李嗣恩 、八太保 李存璋 、九太...

個個驍勇善戰的唐末十三太保,你知道幾個?

說起「十三太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

五代十國爭霸中的十大名將有哪些?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列國紛爭時期,也被用作遊戲背景,比如梁晉爭霸。殘唐五代傳,和動漫《畫江湖之不良人》。這個時期產生了眾多名震古今的將領。1、李存孝:古人云「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為西楚霸...

「五代十國」 十大名將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