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違抗聖旨,翅膀硬了的董卓誰都拿他沒辦法(董卓前傳1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董卓之前就有違抗主帥命令的事,因為這事,孫堅曾勸當時董卓的頂頭上司張溫把董卓殺掉,可張溫猶豫不決。

這件事發生在中平二年(185年),三年之後的中平五年(188年),朝廷下詔,讓董卓去做少府,董卓又一次抗命,違抗東漢朝廷的命令

圖1、漢的三公九卿

少府是九卿之一,是主管皇室財政的高官,掌管著皇室財產,應該是個肥缺。

但董卓不放在眼裡。

在他回復的奏摺里這麼說:「我部屬里的湟中(今青海東部,少數民族聚居)歸附部落,以及秦地的胡族士兵都反對臣去就任,說『如今糧餉發不了,朝廷頒發的賞賜也有沒有了,如今孩子老婆都在挨餓受凍,你怎麼能走呢?』他們阻攔臣的車子,讓臣上不了路。

這些西北的羌人胡人狼心狗肺,臣制止不了,只能斗膽違抗旨意,順從他們的要求。

如有別的情況,再進一步上奏。

董卓的這個回復,雖然說的很委婉,但其中有不少威脅朝廷的成分。

在奏摺里,清晰的告訴朝廷,如果我離開,我手下的這些人就要造反。

我是為了不讓他們造反,才留下的,朝廷你要明白我的苦心。

如果一個部下這樣對上次說,想必上司都要發怒,更何況東漢朝廷呢?無賴氣十足,外加威脅。

但東漢朝廷真拿他沒辦法。

圖2、央視《三國演義》中的董卓

不過,從董卓的這個回奏中,可以看到董卓軍隊的組成,多數是羌胡部落的人。

看一看當時的這場羌人叛亂也挺有意思的,雙方的領袖都是漢人,叛軍一方是王國、韓遂、馬騰,東漢這邊是皇甫嵩、董卓。

而屬下的部隊,大多數確實羌人,叛軍是,東漢的軍隊也是。


看剛才列舉的那五位王國、韓遂、馬騰、皇甫嵩、董卓,都曾經是東漢的官員,其中只有皇甫嵩不是涼州人,不在涼州長大。

如今沒有叛亂的只有皇甫嵩、董卓了,皇甫嵩不一定,可董卓呢?當時他敢於抗旨,是不是也做好了叛亂,割據一方的準備了呢?

再回看東漢歷史,東漢朝廷和羌人的戰爭已經持續一百多年了。

當時任何一個身在涼州的人,對這些事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被脅迫也好,自願也好,在這場平叛的戰爭中,加入到叛軍的行列里。

董卓從和羌人打仗中一步一步起來,看著那些官職比自己小的韓遂、馬騰、王國都能割據一方,他是不是一樣會動些心思呢?從這份委婉,但語氣強硬的奏摺中,可以看到,董卓已然有此打算和準備。

圖3、東漢時候的并州與涼州

收到董卓的奏摺,史書上這樣記載朝廷的反應,「 朝廷不能制,頗以為慮」。

當然朝廷不會就此罷休的,氣可以忍,也可以和你討價還價,但還是要把你調開。

在之後的中平六年(189年),朝廷再次下旨,這次聖旨上加了皇帝的印璽,要把董卓調任并州牧,讓董卓把自己的部屬全交給皇甫嵩。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董卓既然已經違抗過一次聖旨了,就會接著有第二次。

此時的董卓,已經做好了和朝廷徹底對抗的準備。

不過董卓的回覆依然非常客氣,董卓的官腔打的也很好,想必董卓有一個不錯的智囊團:「老臣既沒有謀略,又沒有成就過什麼大事,承蒙皇上錯愛,讓臣在外領兵十多年。

我軍隊里的士兵無論長幼,都和臣熟悉的像家人,他們非常珍惜我對他們的養育之恩,都願意為臣效力。

請求皇帝恩准,讓我帶著他們一起到并州,繼續為朝廷效力。

董卓是答應了去當并州牧,州牧在前一年才設立,統管地方的軍事、行政、民政等大權,想必董卓也看到了這一點。

但前提是必須有兵,董卓深知這一點,也清晰的知道自己未來的資本就是手下的這些人。

董卓又一次違抗聖旨,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朝廷會怎麼反應。

歡迎您持續關注,和【歷史深處】一起去解讀史書上真實的三國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