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三國:曹操在南征荊州之前為什麼不先滅了馬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神馬超的投奔使劉備集團聲望大漲,本欲三萬部隊堅守成都的劉璋望馬而降。

劉備和諸葛欣喜若狂,荊州方向有神將關羽,涼州方向又有了戰神馬超,這簡直是天助隆中對啊,諸葛很開心地調解了時年53歲左右的關羽對40歲馬超的挑釁(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58歲,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馬超47歲)。

但是令諸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馬超投奔劉備集團四年後荊州支柱關羽就滅亡了,荊州也不在了,再一年多後,在劉備誓師為關羽報仇雪恨的前夕,馬超也死了,享年僅47歲。

諸葛的心那一刻真是哇涼哇涼的,遂被迫進行了重大的戰略調整,放棄了荊州這個戰略支撐點,替換為涼州支撐點。

問題一如既往的出來了,諸葛再怎麼喜歡馬超,也犯不著放棄猛將魏延和大帥李嚴啊?這兩件事完全不矛盾啊?!何況等諸葛正式實施漢中北伐時,馬超已經去世六七年了!尤其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既然馬超這麼牛叉,反曹的堅決性又毫不亞於劉備,為什麼曹操在南征荊州之前不先滅了馬超?如果說曹操在曹袁官渡爭霸戰期間有拉攏馬騰父子的企圖,為什麼後面還要逼反馬超?並在馬超渭南戰敗後,將在京為質的馬騰滅門?這不是硬把馬超往劉備懷裡搡嗎?難道在曹操眼中,馬超並不怎麼樣?馬超在涼州折騰的動靜並不大?馬超甚至也根本代表不了西涼勢力?今天我們就來分析討論馬騰和馬超父子的綜合素質,以此來繼續剝絲抽繭諸葛離奇的戰略調整背後隱含的政治動因。

一、政治素質之馬超為什麼置父親的生死於不顧而造曹操的反?

有的歷史研究者有的歷史研究者拿馬超和呂布類比,認為呂布固然是個「三姓家奴」,親手殺死兩任主公,不是間接殺,是直接殺,什麼樣的人性啊?!一貫將無恥進行到底的曹操也假裝在劉備的慫恿下處死了呂布, 「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呂布傳》),哪個主公敢收留這樣的手下?三國極品悍將呂布的下場,自然是個悲劇。

馬超呢?除了和呂布一樣武力超人以外,馬超竟然是在親生父親還在曹操手中充當人質的情況下,「叛變」曹操,最終導致父親馬騰和兩個弟弟馬休、馬鐵滿門被曹操處死。

有的歷史研究者就開罵了,馬超是個孽畜啊!到底是造反重要呢?還是爹的命重要?還是馬家兩百餘口人命重要?!這是逼死爹的行徑啊!馬超的人品也不比呂布強多少啊!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整個曹操和馬超的傳記里,均沒有曹操處死馬騰的直接客觀記載。

唯一的線索就是馬超臨終前給劉備的上表中自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馬超傳》

同陳壽記載的一樣,裴松之注引的《典略》也沒有曹操殺馬騰一家的直接記載,事情也是出自馬超的自述,初,超未反時,其小婦弟種留三輔,及超敗,種先入漢中。

正旦,種上壽於超,超搥胸吐血曰:「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賀邪?」
至於馬超的兩個弟弟,《典略》提到曹操將他倆封為中級軍官,全部遷往東漢末年唯一的一個封國的首都鄴城(休奉車都尉,休弟鐵騎都尉,徙其家屬皆詣鄴,惟超獨留),這個封國當然是寡鮮廉恥的曹操就任魏王的封國——魏國。

《董卓傳》中倒是把整個過程說出來了,但是屬於一筆帶過,具體的時間點還是不夠清晰(十六年,超與關中諸將及遂等反,太祖征破之。

語在武紀。

遂奔金城,為其將所殺。

超據漢陽,騰坐夷三族。

趙衢等舉義兵討超,超走漢中從張魯,後奔劉備,死於蜀)


陳壽這個記載有些語焉不詳,這個時候的曹操在什麼地方?關中還是鄴城?馬騰被滅族是曹操回到鄴城後的事情還是曹操遙控殺人?按照《董卓傳》中的記載,應該是馬超造反在馬騰被殺之前,這個孰先孰後、孰因孰果的問題涉及到馬超的人品和孝道問題,為什麼在馬超本傳中故意模糊記載?毫無疑問是陳壽大師故意的。

還好,還有一部質量不錯的史書提供了大事記,《後漢書獻帝紀》毫不含糊的明確了這一重大事件的時間:馬超叛亂在曹操滅門之前!且兩個事件相距時間長達十個月左右,馬超叛亂的時間是建安十六年三月(張魯據漢中,建安十六年三月,遣鍾繇討之。

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武帝紀》)
,馬騰被滅門是建安十七年五月,《後漢書獻帝紀》如是記載:建安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遂等大敗,關西平……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誅衛尉馬騰,夷三族。

這個記載毫無疑問地坐實了馬超造反行為導致了馬家被滅門,馬超啊,馬超,你的人性在哪裡?你讓我們怎麼維護你!某些歷史研究者沒有去追究滅門成癮的曹操的慘絕人寰,反而質問馬超沒有人性。

郭德綱說了:這到哪兒說理去?!

老羅無奈之中,在演義里進行了改動,說馬騰早在官渡大戰之前就和董承、劉備等人勾勾搭搭參與了衣帶詔事件,所以曹操要滅了馬騰全家,因為曹操滅了馬家滿門,所以馬超才造的反,這樣似乎邏輯上通順了,但是老羅這種處理方式完全就忽視了馬騰父子在曹袁官渡大戰期間對曹魏集團所做的巨大貢獻,這豈不說明曹操在官渡大戰前後對待馬騰父子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驚天逆變?!一代史學大師陳壽當然對全過程一清二楚,就採取了維護傳主形象的隱晦記載方式,模糊了馬超造反和曹操滅門這兩件事的時間順序,又刻意通過馬超的嘴說出了馬家兩百多口被殺光的慘案。

神奇啊,《武帝紀》中記載曹操滅他人全族和屠城血案比比皆是啊,有必要單單漏了馬騰一家?!我們說,陳壽這種記載方式必然隱藏了一代史學大師歷史般悠遠的情懷,因為我們清楚的記得曹操在建安十七年的五月滅了馬騰滿門,緊接著這年的冬天,還發生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曹魏股肱重臣荀彧被曹操逼死在征討東吳的前線……

二、涼州叛亂為哪般?「清君側」?

為了看清楚馬超離奇行為的邏輯性,就很有必要理清楚走馬燈般的涼州亂局,這個亂局還要從靈帝時期的涼州叛亂說起,因為一代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認為,後漢三大亂源中就有涼州叛亂(另兩大亂源為宦官和黃巾)。

東漢末年,涼州的叛亂此起彼伏,但是我們認為涼州叛亂的規律仍然符合諸如黃巾和益州等叛亂相同的政治起因,那就是憑藉黨錮之禍牢牢把持東漢朝政的宦官集團索賄受賄無度,巧取豪奪他人土地無所顧忌,再加上靈帝親自賣官鬻爵,即便是朝中名望甚高的太尉段熲等人為了三公之職也要上貢數千萬錢。

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

那麼涼州叛亂的具體行為同益州、幽州叛亂如出一轍,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劉焉傳》)、幽州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後漢書劉虞傳》)。

并州殺刺史張壹,涼州殺刺史耿鄙,殺護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陳懿(《後漢書靈帝紀》),如果說這四州叛亂和黃巾起義有所不同的話,那就是黃巾起義是底層農民起義,他們是地方官員和地主造反,地方豪紳和中央空降的州刺史以及郡太守官員們的利益並不能保持一致。

邊章、韓遂和馬騰均為涼州當地的基層官員和軍官,邊章為涼州督軍從事,韓遂為涼州從事,馬騰就更猛了,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馬騰的父親曾任蘭干縣政法委書記一職(騰字壽成,馬援後也。

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為天水蘭干尉。

後失官《馬超傳引典略》),馬騰本人是涼州刺史府司馬,這個司馬可以看作文職,也可以看成是武職。

這些基層官員是不是真心要造反?造誰的反?此時的中央政府正是宦官十常侍把持,窮得叮噹響的涼州不但不能提供他倆大筆的上貢銀兩以求升官,反而連現有的官位都難以保住,這兩人遂決定參加叛亂,我們在《辨析幽州牧劉虞的民族政策》帖子中討論過,幽州的前郡太守張舉在競爭高級軍職失敗後,挾裹烏桓部落叛亂的時候甚至自立為天子。

那麼涼州的這三人是不是也徹底地揭竿造反呢?沒有,邊章、韓遂和馬騰居然打著類似清君側的旗號發兵靖難,清誰呢?當然是靈帝身邊當權的宦官集團,其時代正義性毫不亞於黨錮時代的名流市長李膺和外戚大將軍竇武。

(中平元年,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叛,遂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

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邊章、韓遂,使專任軍政,共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

明年春,將數萬騎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托誅宦官為名。

《後漢書董卓傳》)

1、「靖難軍」的第一次反圍剿

無論是胡人北宮伯玉邀請叛亂,還是邊章、韓遂躍躍欲試本身就想叛亂,總之,叛亂大軍推舉邊章為首領,涼州各地紛紛響應,剛剛平定黃巾的中央政府毫不客氣地出重拳打擊涼州叛亂三人組,出京圍剿的均為鎮壓黃巾起義的風雲人物,朝廷當時使用的漢靈帝中平年號,就是為了表明黃巾大起義已經基本被鎮壓,神州大地再度恢復和平的意思。

第一次圍剿在中平二年,大軍主帥為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副將為中郎將董卓,在宦官集團的攪和下無功而返,靈帝將名動天下的皇甫嵩免職,董卓卻升為中將。

皇甫嵩為東漢末年著名的四大中郎將之首(北、左、右、東四大中郎將);

2、第二次反圍剿,主帥為車騎將軍張溫(出任此職之前為三公之一的司空,而且就是那個在幽州看上白馬將軍公孫瓚,瞧不上前郡太守張舉的車騎將軍張溫,他去幽州調動烏桓騎兵赴涼州鎮壓邊韓叛亂)。

副帥為首都警備區司令袁滂(執金吾),兩員先鋒大將破虜將軍董卓、蕩寇將軍周慎,統大軍十餘萬,浩浩蕩蕩進駐關中的扶風郡美陽縣,以保衛皇家園陵的名義進剿。

邊韓二人的靖難軍也進兵包圍美陽城,先鋒董卓出戰不利,雙方僵持。

突然一天夜裡出現神奇天象,流星划過天際,光芒達十餘丈,不幸的是,盡照到城外叛軍營中,營中馬匹和驢子驚叫不止,靖難軍以為不吉祥,就打算撤軍回涼州。

董卓聽說後大喜,次日,和扶風郡校尉鮑鴻(後來出任鼎鼎大名的西園八校尉之一的下軍校尉)出城大戰,大破叛軍,斬首數千,叛軍大敗,退回涼州,一路敗退到金城郡榆中城。

張溫兵分兩路殺進涼州,西北方向派周慎統三萬軍追殺叛軍主力到金城郡,西南隴西方向派董卓統領三萬軍攻打先零羌部落。

金城方向,蕩寇將軍周慎沒有聽從參軍孫堅斷城中叛軍糧道的建議,只是簡單的將榆中城包圍,沒想到,中央軍的運糧道反而被靖難地方軍別部所斷,周慎懼怕,捨棄輜重退軍。

董卓軍也被羌胡諸部落軍隊包圍,糧盡耍了一個詐,退兵了。

靖難軍追殺,周慎軍大敗。

董卓也一路退軍回扶風郡駐守。

朝廷調回張溫。

雙方兩次出手,互有勝負,對於主動靖難的涼州軍來說,卻成了進退兩難的困境,鬆散聯盟的叛亂四人組在思想上會有什麼波動嗎?那還用說,內訌是必然的。

中平三年,不知道什麼原因,叛軍內訌,韓遂一口氣將合伙人北宮伯玉、邊章、李文侯全部殺死,糾結叛軍十餘萬,進圍隴西郡,隴西太守李相如投降叛軍,涼州刺史耿鄙手下的上校馬騰(刺史府司馬)也加入叛軍,新的涼州叛亂四人組又湊齊了。

隨後耿鄙被手下的涼州別駕所殺,叛軍攻下了漢陽城,漢陽太守傅燮戰死,這個漢陽郡就是後面的天水郡。

也就是說,西涼這個神奇的地方,無論叛軍還是地方雜牌軍均內訌不斷,這個內訌還要繼續上演下去。

因為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產生不斷的內訌呢?(四年夏四月,涼州刺史耿鄙討金城賊韓遂,鄙兵大敗,遂寇漢陽,漢陽太守傅燮戰沒。

扶風人馬騰、漢陽人王國並叛,寇三輔。

《後漢書靈帝紀》)。

3、第三次反圍剿。

第一波涼州叛軍北、邊、韓、李四人組的首領是邊章,結局是韓遂殺其他三人;第二波的叛亂首領是誰呢?天水人王國自稱「合眾將軍」,韓、李、馬、王四人組共推王國為首領,準備再進關中地區,那麼首要的軍事目標自然就是攻打陳倉重鎮。

東漢朝廷第三次派兵圍剿,被迫起用皇甫嵩,皇甫嵩第一次被罷兵權的表面原因是「連戰無功」,潛規則的原因則是兩件事得罪了宦官集團,一是征討黃巾時曾經路過冀州鄴城,皇甫嵩向皇上告發中常侍趙忠在鄴城的別墅超標,導致別墅被沒收充公;二是拒絕「借貸」五千萬錢給中常侍張讓。

得罪宦官集團後果是很嚴重的。

當年因鎮壓黃巾起義的功勳,皇甫嵩被外放為冀州牧、爵封槐里侯,這個槐里侯名為縣侯,實際堪稱郡侯,食槐里、美陽兩縣,共計八千戶,皇甫嵩一時名動朝野。

中常侍趙忠和張讓以第一次圍剿失利為藉口,將皇甫嵩降為鄉侯,罷去元帥銜(見中常侍趙忠舍宅逾制,乃奏沒入之。

又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二人由此為憾,奏嵩連戰無功,所費者多。

其秋征還,收左車騎將軍印綬,削戶六千,更封都鄉侯,二千戶《後漢書皇甫嵩傳》)。

這第三次圍剿,朝廷也急了,宦官集團被迫讓呼聲最高的皇甫嵩掛印出征,授皇甫嵩上將銜(左將軍),但同時,為噁心和制衡皇甫嵩,將他的手下雜號將軍董卓晉升為第一上將前將軍,各統兩萬軍,以皇甫嵩為正,董卓為副共同出兵救陳倉城。

沒想到這個軍銜、官銜和資歷之間存在古怪關係的組合還是戰勝了涼州靖難軍,其中針對怎麼救援陳倉城,皇甫嵩和董卓之間有大段的技戰術辯論,雙方的矛盾點和實戰結果之間的驗證過程完全不亞於後世諸葛亮、魏延軍第二次北伐強攻陳倉城時,魏明帝曹睿和左車騎將軍張郃的討論,董卓和曹睿主張速救陳倉,皇甫嵩和張郃主張靜觀其變。

兩次陳倉攻防戰的時間和結果也是驚人的相似,諸葛、魏延晝夜強攻陳倉二十餘日,不能攻取,糧盡退兵(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

《明帝紀引魏略》),涼州靖難軍圍攻陳倉,從冬天到春天八十餘日,無法破城(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

賊眾疲敝,果自解去。

)。

唯一不同的是追殺退軍的結果:諸葛退軍,王雙追殺殞命;涼州靖難軍退軍,董卓不讓追,皇甫嵩非要追,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拒。

連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國走而死。

卓大慚恨,由是忌嵩(《後漢書皇甫嵩傳》)。

涼州靖難軍大敗,四人組再度內訌,韓遂和馬騰共同廢掉王國這個首領,我們之所以稱涼州靖難軍負責人為首領而不是主公,就是因為東漢末年沒有這麼對待主公的諸侯,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涼州這隻反叛勢力的政治企圖不是走主公線路的諸侯,而是靖難軍性質。

果然廢掉王國後,韓遂和馬騰又劫持了原信都縣令天水人閻忠為首領,這個閻忠也是個神奇的人物,在賈詡年輕的時候,就看出來賈詡有張良、陳平之才。

可惜的是,這麼神奇的人物,曾經勸皇甫嵩自立為帝,卻恥於當涼州軍的首領,首領沒當多長時間,死了,據說是自己把自己氣死的,神啊!(《賈詡傳引英雄記》曰:涼州賊王國等起兵,共劫忠為主,統三十六部,號車騎將軍。

忠感慨發病而死。

三、政治素質之馬騰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嗎?

朝廷第三次圍剿戰後,先不論董卓和皇甫嵩的矛盾為什麼一直糾纏到死。

我們要討論的正是韓遂和馬騰的靖難暫時告一階段了,因為此時,中央政府爆發了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集團的火併,董卓應召進京,隨後把持了朝政,懷有二心的兩袁被迫組織關東聯軍討伐董卓。

1、馬騰第一次被朝廷招安(董卓時代)

董卓為保後院不起火,居然邀韓遂、馬騰等老冤家共謀山東,神奇的是韓遂和馬騰就答應並接受了董卓的招安,韓遂被封為鎮西將軍,遣還涼州。

馬騰被封為征西將軍,屯兵於董卓老家扶風郡郿縣。

馬騰甚至還幫助董卓鎮壓了曾幫助過馬騰的羌氐人叛亂,馬騰手下的大將龐德因功被封為校尉(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

數有功,稍遷至校尉《龐德傳》)。

我們可以看出在董卓的眼中,韓遂和馬騰的份量是不一樣的,至於為什麼不一樣?先按下不表。

我們要談的是韓遂和馬騰為什麼接受招安?因為他們起兵清君側的宦官集團沒有了,董卓這個靠軍功和賄賂一步一步爬起來的職業軍人,從羽林郎、軍司馬、郎中、縣令、都尉、戊己校尉、刺史、太守、東中郎將、破虜將軍、前將軍、并州牧、太尉、相國,一個台階都沒有落地才走到了最後——東漢王朝的太師。

董卓固然殘暴,但是,董卓不但沒有篡漢自立,還把一個比較昏聵的小皇帝漢少帝換成了機靈的漢獻帝,董卓的理由是,漢獻帝是董太后養大的,董卓當然和董太后是一個姓。

(卓以陳留王為賢,且為董太后所養,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

《後漢書董卓傳》)。

如果不是董卓水平太差,性情太殘暴,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董卓就是東漢王朝的忠臣呢?!當然史學大師陳壽是不屑談野獸董卓的這點好心的,董卓的基本素質太低,湮沒了他那暗夜中螢火蟲般的人性。

董卓固然水平差,但是馬騰還是很認真的履行了自己征西將軍的職責。

2、馬騰第二次被朝廷招安(李郭時代)

後董卓被殺,李郭在賈詡的點撥下糾集十萬大軍攻破京師,把持了朝政,李郭沒有向賈詡學一點點好,繼續肆虐朝堂,近在咫尺的馬騰沒有觀望,積極在劉焉、劉范父子的籌划下,再次進京勤王,時征西將軍馬騰屯郿而反,焉及范與騰通謀,引兵襲長安(《劉焉傳》)。

這個謀劃應該是比較周全的,遠在涼州金城郡的韓遂也沒有閒著,積極派兵參與,劉焉的長子劉范此時在朝廷任左中郎將,忙著整個計劃,范從長安亡之馬騰營,從焉求兵。

焉使校尉孫肇將兵往助之(《劉焉傳引英雄記》),劉焉派了多少兵參與這個勤王大計呢?5000少數民族精銳部隊,焉遣叟兵五千助之《後漢書劉焉傳》,外有援軍,朝廷有內應,不幸的是,敗的比較慘,興平元年三月,韓遂、馬騰與郭汜、樊稠戰於長平觀,遂、騰敗績,左中郎將劉范、前益州刺史種劭戰歿《後漢書獻帝紀》,劉焉四個兒子死了兩個(范應時見殺,於是收誕行刑)。

整個勤王事件的發起,我們有理由相信是漢獻帝主動求救,畢竟漢室宗親劉焉是離他最近的(時焉子范為左中郎將,誕治書御史,璋為奉車都尉,皆從獻帝在長安,惟叔子別部司馬瑁素隨焉。

獻帝使璋曉諭焉,焉留璋不遣),馬騰和韓遂積極響應,劉焉儘管有自己的個人私心,但隔著漢中的張魯,能派去五千精銳部隊幫忙,還丟了兩個兒子的命,不能不說劉焉是真心的。

至於《後漢書董卓傳》說馬騰的攻打長安是因為他和李傕有個人恩怨才發的兵,這恐怕連藉口都算不上了,在非細節的宏觀把握上,《三國志》比《後漢書》要更精準。

只不過這次涼州系董卓殘餘軍團和韓馬軍團的大規模野戰真是巔峰對決,對決的結果大跌眼鏡,勤王軍被斬首萬餘級,遂、騰走還涼州(《後漢書董卓傳》)。

李郭儘管很蠢,好在有三國頂級謀士賈詡的強力維持,打垮韓馬軍團後再招安就是必然的了,在韓遂和馬騰看來,既然漢獻帝密旨要求劉焉牽頭的勤王失敗了,李郭也沒有廢漢獻帝的企圖,那麼還有什麼拒絕朝廷招安的理由呢?興平二年四月退還涼州不久,接受李傕招安,馬騰被封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羌將軍(《資治通鑑》)。

3、馬騰第三次被朝廷招安(曹操時代)

轉眼就來到曹操時代,我們之所以要說是曹操時代,是以漢獻帝的被換手率來計算的。

馬騰這次就沒有參與中原大戰了,因為這個時候的曹操對漢獻帝非常「尊重」,漢獻帝逃難般的離開長安,跑去殘破的洛陽,群臣連飯都沒有地方去要,馬騰不要說去接濟漢獻帝了,自己被韓遂趕出涼州,妻兒被韓遂殺死,恐怕都是因為搶糧的原因了(是時,西州少谷,騰自表軍人多乏,求就谷於池陽,遂移屯長平岸頭。

而將王承等恐騰為己害,乃攻騰營《馬超傳引典略》)。

曹操不但把漢獻帝接到許昌供養,還供養了一大批跟著漢獻帝流浪的朝廷眾臣,馬騰有什麼道理不接受曹操的招安?這次招安嚴格意義上來講,根本不能叫招安,因為馬騰從來沒有出兵攻打過曹操,沒有和曹操為敵過,我們之所以要說成是招安,正是為了後面討論韓遂和馬騰親密關係終結的原因。

曹操在中原開始大打出手的時候,是怎麼招安馬騰的?太祖方有事山東,以關右為憂。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委之以後事,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長安,移書騰、遂等,為陳禍福,騰、遂各遣子入侍《鍾繇傳》。

這段史料內涵很足很有料,一是曹操為什麼沒有把馬騰、韓遂當成一路諸侯來討伐?因為通過漢獻帝和群臣,曹操必然知道了韓馬兩次靖難和勤王壯舉;二是曹操直接把韓馬勢力當作了國民革命軍力量,並派司隸校尉鍾繇都督關中地區,整編了韓馬的部隊,授予馬騰第一上將銜(前將軍)爵封槐里侯縣侯,韓遂疑似軍銜不變,仍為雜號將軍。

從董卓時代到曹操時代,我們都可以發現,韓遂的政治待遇和馬騰是有差別的,韓遂被當成了土匪般的雜牌軍,馬騰逐漸有了中央軍的待遇,還專門給馬騰安排了駐紮地和軍事任務,西屯槐里,北防三輔北邊的羌胡、東備橫行弘農的張白騎軍,算是和韓遂拉開了段距離,馬騰在這個地方乾的也不錯,深受地方民眾愛戴。

(乃使司隸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和解之。

徵騰還屯槐里,轉拜為前將軍,假節,封槐里侯。

北備胡寇,東備白騎,待士進賢,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馬超傳引典略》);三是馬騰和韓遂歸附中央的心是誠的,兩人均派兒子入朝,這就算是當人質了。

如果非要較勁拿反賊劉焉也有三個兒子在朝廷來反駁的話,恐怕並不合適,因為具有漢室宗親身份的劉焉是要裡應外合的。

韓遂和馬騰沒有任何可以裡應外合的封建道德基礎,他倆更沒有超越董卓的野心,何況這時候說曹操要篡漢還有點早了。

4、馬騰馬超父子對朝廷的真心回報

決定曹操雄霸北方的曹袁官渡大戰爆發了,關中地區的最高長官就是司隸校尉鍾繇了,鍾繇統領關中諸將對抗南下的袁紹并州集團,并州方向的袁紹軍是袁紹外甥并州刺史高幹和河東太守郭援,這個關中諸將自然包括馬騰馬超父子,馬騰、馬超父子還是相當賣命的,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馬超傳》),馬超甚至作為鍾繇的軍事副官親自陣前帶傷衝鋒(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馬超傳引典略》),馬超手下大將龐德更是親手斬了袁紹大將郭援(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

德隨騰子超拒援、幹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幹,大破之,親斬援首《龐德傳》),這個郭援竟然還是關中統帥鍾繇的外甥,郭援被殺後,鍾繇見到外甥的首級還流下了眼淚(援,鍾繇之甥。

德晚後於鞬中出一頭,繇見之而哭《龐德傳引魏略》)。

真夠亂的,但不管怎麼說,在曹袁大戰中,馬家父子的表現毫不遜色於新近投降曹操的另一隻西涼集團餘部張繡賈詡軍團,如果說張繡降曹是雪中送炭的話,馬家父子在鍾繇的領導下大破袁紹并州軍團,更是中流砥柱,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鍾繇的道德困境。

在這裡為什麼要詳細討論涼州叛亂的經過和馬家父子的幾次招安?就是要搞清楚馬騰、馬超父子的政治素質,只有看清楚這些背景知識,我們才能搞清楚曹操為什麼在南征荊州之前不先滅了馬超,因為馬騰父子並沒有要反漢獻帝的意思,甚至都沒有反曹操的意思,因為這時候的曹操還代表著漢獻帝。

曹操猜到了馬騰父子的想法,而這時候整個神州大地上,曹操認為能對自己構成政治威脅的只有劉備一個人了,其他諸如劉表、孫權、劉璋、張魯都只是些土雞瓦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系列之「關中十將」——韓遂!

所謂的「關中十將」,就是指的東漢末年,曹操針對還未徹底征服的關中地區發動的「關中之戰」中,關中軍閥形成的十部聯盟。每部一位首領,共十位,合稱「關中十將」。他們分別是:馬超、韓遂、侯選、楊秋、李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