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領土淪陷,中原王朝兩度亡國,四百年後才收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936年5月,河東節度使治所太原府,節度使沙陀人石敬瑭在焦急等待後唐皇帝李從珂給他的回覆。

不久之前,因為前途晦暗不明,他上表試探新皇帝李從珂,希望從皇帝的反應來決定自己何去何從。

石敬瑭頗受先皇李嗣源的器重,收他做了駙馬,讓他歷任保義、宣武、河東等藩鎮的節度使。

他一直謹小慎微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暗中也積攢實力、招兵買馬,等待著天下大亂,他好從中分一杯羹。

恰好,後唐自從李嗣源死後,局勢一直不穩定。

先是閔帝李從厚繼位著手削藩,沒過多久就被乾哥哥李從珂幹掉了。

這一場動亂,石敬瑭冷眼旁觀,李從厚上門求助也無動於衷。

但是李從珂上台之後,削藩的聲浪再起,實力強大的石敬瑭成了後唐的心腹之患。

不怪李從珂疑心重,河朔一帶的藩鎮從李唐王朝後期開始,就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為了王朝的穩固,李從珂認準了要消滅石敬瑭。

而石敬瑭自己心裡也沒底,於是他上表朝廷,裝模作樣的聲稱自己有病,要求朝廷將他調離河東節度使,去別的藩鎮。

這一天,李從珂的旨意終於下達,同意石敬瑭的請求,改任他為天平節度使,並且催促他早日赴任。

石敬瑭心徹底涼了,李從珂這一任命,讓他這些年的苦苦經營化為泡影,同時他也摸清了李從珂的心思,就是要將自己連根拔起,於是他也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率部反叛。

後唐當然不能坐視不管,隨即兵發河東,石敬瑭扛不住朝廷大軍,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向北方的契丹稱臣,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當老爹,請契丹派兵援救自己。

當然,爹不是白叫的,得有所表示,石敬瑭大筆一揮,把中原北面從燕州(今北京)到雲州(今山西大同)的十六個州郡許給契丹。

石敬瑭不知道,他的這個決定,給中原王朝帶來了長達四百多年的一場大災難。

契丹同意了石敬瑭的請求,迅速派兵南下,後唐在石敬瑭和契丹的夾擊下很快滅亡了。

事後,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同時遵守承諾,在公元938年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從此,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再無任何阻攔,面對廣大的平原地區,他們予取予求。

石敬瑭死後,繼任者石重貴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公開跟契丹人翻臉,但是契丹鐵騎三次南下,直接滅掉了後晉,將石重貴在內的後晉皇室一鍋端到了北方。

此後,歷代的中原王朝領袖也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後周的柴榮連戰連捷,卻出師未捷身先死,功虧一簣之餘,讓趙匡胤趁虛而入奪了江山。

宋太宗趙光義也想恢復燕雲地區,可惜高梁河之戰,宋軍一敗塗地,趙光義本人乘著驢車狂奔逃離了戰場。

1126年,原打算聯合金國對付契丹的北宋無奈實力不濟,屢屢爽約,金國人幹掉契丹之後從燕雲地區南下,在1127年消滅了北宋,釀成了靖康之變的慘劇。

中原王朝在後晉滅亡之後再度亡國,偏安的南宋小朝廷被迫在長江以南苟延殘喘。

再後來,崛起於蒙古高原的蒙元王朝在滅掉金和西夏之後,將南宋也從地圖上抹去,從此實現了遊牧民族飲馬江南的宏願。

一直等到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和常遇春攻克元大都之後,燕雲十六州才再一次回到中原王朝手中,此時距離石敬瑭938年賣掉燕雲十六州,已經過去了四百三十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嗎?

1後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李從厚性格懦弱,沒有大才,能夠登上皇位純屬僥倖,登上皇位的他不僅無所作為,還整日杞人憂天擔心皇位被搶走。李從厚的擔心並無道理,當時後唐有兩大實力派,李從珂和石敬瑭,這兩人手...

為什麼遼太宗死後被人醃製?他如何死的?

中國人對「死」極為看重,奉行視死如生,「死者為大」。那個時候火葬是特定人群實行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土葬。而且為了讓死者到了底下安息,還會陪葬一些隨葬品。隨葬品除了特定的明器之外,大部分都是死者生...

宋朝319年的罪人――石敬瑭

石敬瑭,別稱兒皇帝,五代十國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曾幫助李嗣源登基,經營河東,衝鋒陷陣,戰功卓著。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以兒國自稱,在契丹幫助下大敗後唐軍隊,建立後晉。後晉天福七年(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