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曹氏長孫 天選之人,卻未盡其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在以往的三國影視中總被搶戲導致存在感較低,魏明帝曹睿在大家的眼中頗為陌生,在歷史發燒友當中則引發極大爭議。

首先是他的身世,如果按照《三國志》記載的年齡,甄夫人在嫁給曹丕時就已經有了幾個月的身孕,那麼曹睿就不是曹操的孫子,而是袁紹的孫子!《三國志》並不是沒有疏漏,比如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出仕曹操的年齡就記錯了整整十歲。

但是像曹睿這樣的帝王級人物,尤其是其母親曾經是袁紹兒媳的敏感身份,陳壽竟然會把年齡搞錯著實令人納悶。

因此雖然主流上認定這是筆誤但還是引發了經久不衰的猜想,開啟了三國迷最大的腦洞。

本文的主旨並非談論秘史因此還是要把重點放在更重要的爭議上——如何評價曹睿?

作為曹操的長孫,他自幼被曹操帶在軍營中長大,耳濡目染著當世一流謀士的智慧火花。

曹丕駕崩、曹睿繼位不出百日,孫權就不管兵不伐喪的軍事道德,秉承其兩面三刀、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一貫作風率領大軍圍困江夏。

更欺負人的是,江東的強項是水戰,這次居然敢上岸圍城。

魏國的大臣們都在考慮派誰出兵救援。

這位年輕的皇帝說:「不出兵。

」見文武百官們目瞪口呆,曹睿極不情願地給他們上課:東吳敢上岸是想趁我軍不備。

朕早有備,派荀禹前往勞軍。

如今已經相持不下,再加上他是攻,我是守,孫權打不了多久的。

曹睿的才幹使他迅速掙脫了四位輔政大臣的監護,大權獨攬,政由己出。

他派刺客將倒向蜀漢的鮮卑首領軻比能刺殺,使鮮卑陷入分裂。

對曹休、曹真、司馬懿這樣的重量級將帥,曹睿如臂使指,調度有方。

孫權、諸葛瑾這樣的軍事軟柿子自不必說,魏國能頂住諸葛亮、陸遜的進攻確實有曹睿的功績。

曹睿距離統一中華原本有一步之遙,但卻因為自身的一點小毛病加上命運無情地捉弄,反倒成了與亡國之君只有一步之遙的悲劇人物。

史書上關於曹睿的記載多半是他派誰誰誰打了某某戰役,其中又尤以司馬懿和曹真、曹休為多。

本文多講講曹睿:

17歲,生母甄夫人被賜死。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豬油蒙了心的父皇對他那是相當的冷漠。

曹丕當初就因為是長子才能在與曹植的爭奪中勝出,輪到自己當皇帝卻一門心思廢長立幼。

而且把17歲的曹睿交給殺母仇人郭女王撫養。

曹丕17歲的時候都搶了曹睿他娘了,還撫養個屁!曹丕安的這是什麼心啊!真是有黑心爹沒有黑心娘啊。

曹睿以大忍之心認賊做母,對郭女王極盡孝順之能事。

郭女王沒有子嗣,哪受得了這個?防備漸漸鬆懈,竟然真的把曹睿當做自己的兒子對待。

18歲,曹睿受封為平原王。

這也算不得什麼優待,因為這一年曹丕把其他兒子也都封了王,後來出生的皇子乾脆一出生就封王。

對於身為長子的曹睿來說,不被立為太子就等於是在欺負他啊。

22歲,在曹丕駕崩前一天被立為太子。

這倒不是因為曹丕良心發現而是因為曹丕已經別無選擇。

曹丕一共十個兒子,六個已經夭折,還有兩個身體羸弱不堪,那麼除了曹睿只剩下一個河東王曹霖。

曹霖年紀雖然不大但已經表現出了極不健全的人格,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折磨、虐待女人。

就是這麼個虐待狂,曹丕也動過心思想立他為太子,可沒有一個大臣敢擁立這麼個心理變態,只好作罷。

曹睿的九個競爭對手就這麼全部出局了!

曹睿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母親追封為文昭皇后。

專門修建陵寢,目的是不想讓母親與那黑心的父皇合葬。

同時給甄氏外戚大加賞賜。

23歲,親自下田務農勸課農桑。

立毛氏為皇后,開始提拔毛氏外戚。

安排小舅子毛曾與帝國當世第一名士夏侯玄同坐以提高其身價。

曹睿扶植外戚勢力入局以將權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意圖已經不言而喻。

夏侯玄不肯合作,面露不悅,被免職。

之後曹睿以「浮華」的罪名將以夏侯玄為精神領袖的一批青年官員免職。

因為這些人都不怎麼聽話還喜歡說三道四。

24歲,對吳作戰的主帥曹休身亡,其職務由司馬懿接替。

曹睿改善宗室王公待遇。

看到一絲曙光的皇叔曹植上《求自試表》。

曹植當初因為浪漫任性與皇位擦肩而過,十幾年的勞碌奔波、心驚膽戰使這位放蕩不羈的文學家成熟了,也現實了。

眼看這位侄子比兄長寬厚得多,再加上這一年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曹植自我推薦,表示願意為國效力。

曹睿高度評價了皇叔勇於任事的精神,然後置之不理。

25歲,由於皇子接連夭折,曹睿開始擔心起繼承人的問題。

規定以後如果有諸侯王公的子弟過繼給皇帝繼位的,一律不得封生父生母為帝、後。

違反者,殺無赦。

曹魏開始關心起司法,每當判決重大案件,常常親自坐鎮。

曹氏宗廟建成,青少年時代寄人籬下,沒有條件培養點業餘愛好的曹睿對大興土木萌生了濃厚的興趣。

26歲,由於對外戚的不吝賞賜、土木工程的建設、諸葛亮的北伐,曹丕時代積攢的財富已經急劇消耗,曹睿下令除了死罪其他罪行都可以花錢贖罪。

屯田向農民徵收的糧食比例也開始提高。

司法的公平性遭到踐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在帝國各個角落出現了多次叛亂和農民起義。

秦皇漢武,真不是那麼好當的。

27歲,對蜀作戰的主帥曹真身亡,司馬懿有東線調往西線。

曹睿再次想起了他的叔叔們,讓他們進京朝見。

已經在家靠佛教自我安慰了三年的曹植再次燃起了希望,上《陳審舉表》。

文中引用了周文王靠兄弟成事,周成王以皇叔輔政的例子。

又指出現在選用的將帥不良。

曹休曹真都已經不在了,這時候說將帥不良,除了司馬懿還能說誰?

曹植還在最後頗為酸楚地說,陛下要是覺得我說的沒有道理,也請不要把這份上疏扔掉,懇請您把它收藏在檔案里,等我死之後,或許會發生某些事情,到時您再看看我寫的內容,也許會有所感悟。

曹睿還是誇獎了叔叔幾句,然後繼續置之不理。

曹植徹底絕望,他知道自己在歷史上的身份將永遠局限於文人了,再也不可能像父兄一樣建功立業了。

曹植憂鬱成疾,於次年病逝,年僅四十歲。

曹丕的地位掩蓋了他的才華,曹植的才華則掩蓋了他的才幹。

但如果不是他的文學成就太高,曹植恐怕就成了前半生愛自由工作不努力,後半生被軟禁努力找工作的反面典型了吧。

曹植的最高傑作《感鄄賦》在曹睿看來頗為不雅(當時「鄄」「甄」二字可以通用),於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將《感鄄賦》改名為《洛神賦》,反倒引發了更多的桃色猜想。

由於洛神又稱為宓妃,後人開始稱甄氏為甄洛、甄宓。

曹睿雖然難免對這位才高八斗又浪漫多情的叔叔有所猜忌,但卻比誰都重視他的才華。

曹植最後的諫言,曹睿並沒有當做耳旁風。

28歲,將宗室諸王由縣王提升為郡王。

下令修造兩座大型宮殿。

29歲,改善民生。

鰥寡孤獨者免交一年租稅。

提高宗室女子待遇。

30歲,為前朝末代皇帝劉協舉辦葬禮。

這一年,與劉協同一年出生的諸葛亮也病逝於五丈原。

曹睿感到魏國的天是明朗的天,魏國的人民好喜歡。

31歲,將司馬懿由大將軍轉任太尉。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想要趁勢攻蜀,曹睿沒有批准,這裡面恐怕也有防範司馬懿的意思。

礙於司馬懿功勳卓著又實在抓不住什麼罪名,只好先給他增加封邑,慢慢削弱他的權勢。

司馬懿當時已經56歲了,在曹睿看來,時間還很充裕。

這一年,曹睿的繼母郭女王突然死亡。

《魏略》記載,郭太后是被曹睿逼死的,並且以糠塞口,以發覆面。

《三國志》沒有關於郭太后死因的記載,但也半點兒沒提過曹睿對此有啥哀痛的表現,只說是照章程葬了完事兒。

而且曹睿在這一年不顧眾臣反對,也無所謂大興土木使老百姓耽誤農時,以前所未有的決絕非要同時修建洛陽宮、昭陽殿、太極殿、總章觀,怎麼看都像是在慶祝。

甚至於曹睿在這一年對沒有親生兒子的事也想開了,抱養了兩名養子養在宮中。

32歲,下令除了謀反和親手殺人的,其餘罪名一律開恩儘可能不判死刑。

這一年,司空陳群去世,曹丕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只有司馬懿碩果僅存。

33歲,生怕自己死後得不到好聽的廟號。

曹睿給自己定廟號為烈祖,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生前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

可憐的曹睿,他是多麼沒有安全感。

34歲,賜死毛皇后。

立郭貴嬪為皇后。

由於生母的不幸遭遇,曹睿對妻子一向頗為疼愛,不至於因為老婆吃醋時說了句風涼話就學他老爹。

毛皇后被殺的原因更主要的在於她的娘家人太不爭氣了,尤其是那位小舅子毛曾,不斷地給曹睿丟人現眼,受到大臣們恥笑。

曹睿本想引入外戚勢力攪局,使曹魏帝國的政治勢力多元化,這個該死的小舅子卻給別人提供了阻止外戚參政的最佳口實,啪啪地抽了曹睿的臉。

35歲,令太尉司馬懿遠征反叛的遼東太守、東北亞霸主公孫淵。

這樣做一來可以削弱司馬懿的實力,二來出這麼遠的差,也有想讓這個60歲老頭子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意思。

就算司馬懿得勝還朝,也可以趁他回師的機會順勢把他扣在京城,再不放他回西線戰區的老巢。

然而曹睿怎麼也想不到,這一年就是他生命的盡頭。

他突然病重,太醫束手無策。

曹睿早在25歲就從民間請來了據說很靈驗的女巫,一直養在宮裡,結果女巫的聖水喝下去絲毫不見好轉。

處死女巫之後,曹睿開始安排後事。

養子曹芳年僅七歲,曹睿按照曹植最後的提醒,安排皇叔曹宇、夏侯家族最得曹睿欣賞的夏侯獻、曹真之子曹爽、曹休之子曹肇、曹操養子秦朗(他的母親就是關羽一生的摯愛,被曹操橫刀奪愛的那位赫赫有名的秦宜祿妻)五位宗室、准宗室輔政。

當時司馬懿正在班師回朝的路上,曹睿專門下詔書說讓他不必入京直接回長安駐守以防生變。

若是曹睿做完這個安排就駕崩或者奇蹟般的康復了,雖然曹魏也不見得就能長治久安但司馬家是多半兒沒戲了。

可曹睿偏偏是病得神志不清了。

曹丕時代規定機要秘書的工作不能交給宦官,但事實證明宦官也有宦官的好處——他們不會考慮子孫後代,對皇帝的忠誠度高!此時曹睿的機要秘書劉放、孫資是曹操時代留下的老秘書,一心只想為子孫謀個前程。

這兩位與司馬懿交情深厚又與夏侯獻、曹肇有怨,竟然鋌而走險,趁曹睿神志不清,連哄帶騙,按著曹睿的手寫下了新的遺詔。

由於當時曹爽就在皇帝榻前,劉放、孫資把輔政大臣改為了曹爽、司馬懿兩人,並下了一道與之前相反的命令,宣司馬懿火速進京。

曹睿這個小秦始皇,沒能像嬴政那樣統一中國,遺詔被篡改的悲劇倒是如出一轍。

但曹家有大把的成年宗室,曹睿出於私心非要冊立年僅七歲且出身不詳的曹芳。

(只有《魏氏春秋》記載他是任城王曹彰的孫子,可信度不高)。

再看看那位未來的皇太后。

郭氏出身於西平郡大族,因為西平叛亂家族被牽連才被帶入宮中成為曹睿的侍妾。

對魏國、對養子曹芳都談不上什麼感情,被立為皇后剛剛一年,她的娘家人根本沒有發言權。

曹丕時代規定後宮不得干政,因而這位郭太后只能仰人鼻息,誰給她娘家的好處多她就支持誰。

曹睿致力於修正曹丕的路線,放寬了對宗室的苛政,也試圖引入外戚攪局。

他對父親留下的政策中最認同就是壓制宦官,萬萬沒想到最後竟然就在這個看起來無比正確的政策上吃了巨虧。

也許正是曹睿的教訓使後世王朝再也不敢讓大臣去干宦官的工作了吧。

曹睿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寫到曹睿時常有人不加辨別人云亦云地將曹睿的不是集中於「大興土木」,就好像曹睿修的不是幾座宮殿而是阿房宮+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

史官往往抓住一點無限放大,這些誇大的言詞,掩蓋了曹睿 魏明帝本身的功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之司馬懿罷官

忠臣和姦臣的差距,有時候就在一線之間。比如說司馬懿,我們知道他最終還是反了,奪了曹爽的兵權,掌握了魏國的大權。那麼司馬懿天生就是個反臣嗎?答案基本上都是肯定的。因為司馬懿鷹視狼顧,必有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