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孔明死後,各方面有什麼反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聽說孔明病危, 大為吃驚。

急命尚書李福,黑夜到軍中問安,兼詢後事。

孔明說一切舊制,不可改變。

所用的人,也不宜輕廢。

兵法都傳授給姜維,由他領軍。

丞相一職,可由蔣琬繼任。

蔣琬之後,可交給費禕。

再問後繼者時,孔明不回答,已經仙逝了。

司馬懿聽說孔明死了,還懷疑這是詐死,要誘他出戰。

後來確實證明孔明已死,這才鬆一口氣說:我等皆高枕無優矣!班師回朝,一路上看見孔明安營下寨的處所,無不整齊有序,大嘆:此天下奇才也!

孔權對蜀國來使說:聞丞相歸天,每日流涕,令官傣盡皆掛孝。

是真是假,恐怕只有老天知道。

然而,三國都暫不動兵,則是共同一致的措拖。

被貶為百姓的李嚴, 原來寄望有一天 孔明會再給他機會,讓他自補前過。

聞孔明已死,知道自己無人再敢用,意大哭而死。

校尉廖玄一向認為自己的才學和名望,應該為孔明副手。

一直由於未被重用,而怏怏不樂。

聞知孔明**,也大哭自己從此以後,永無希望了。

劉禪得知丞想亡故,大哭:天喪我也!

楊儀、姜維排到陣勢,緩緩退入棧閣道口,然後更衣背喪,楊幡幡哀。

蜀軍皆撞跌而哭,甚至有哭死的。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

孔明平日雖然嚴厲,卻十分關懷大家。

鄉民奔告,蜀兵退入谷中時,哀聲震地。

大家對孔明的不舍和懷念,可以證明人人心中,都有孔明的身影,並未因此而消失!

孔明為什麼預先囑咐楊儀殺魏延,後果如何?

無論如何,魏延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他的遭遇,值得普天之下,有才幹,卻與頂頂上司格格不入的人,做為借鏡。

希望能夠自我調整,做出合理的改變,以免重踏魏延的覆轍。

就算有人為他喊冤,又有何用?

打從魏延殺長沙太守韓玄來降,關羽領著他拜見孔明。

一開始孔明就想殺他。

說他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不如先殺掉,以絕禍根。

幸虧劉備勸阻,才保留性命。

魏延居然系警覺性很差,認為有劉備撐腰和提拔。

便可以不理會孔明對他的觀感,而不思改善兩人的關係。

就算孔明對他有偏見,也有成見。

他身為部屬,除了自我調整之外,難道還有其他的辦法?改投他人的陣營,只有增加孔明的可信度,果然如他的預言。

否則得不到孔明的信任,對他而言,處境相當危險。

特別是劉備死後,他雖然已經立功封侯,也不能不重視孔明對他的態度。

有人說他是創新派,和孔明的保守派當然不能相契合。

但是禮讓頂頭上司三分,也是部屬的起碼修養。

孔明幾次說要不是還有需要,一定把他殺掉。

這樣嚴重的警告,不相信他一點風聲都沒有。

還自持劉備死後,除了趙雲之外,數他資歷最深,武藝最高,而狂妄依然。

孔明的本命燈,不論魏延有意或無意。

只要心目中有孔明,應該都不會那麼莽撞,一下子把它撞滅掉。

孔明決心要殺魏延,卻又擔心諸將的武藝不足以擔當此一重任。

姜維將要大用,萬萬不能背此惡名。

他終於想到楊儀,因為他同樣有才無德。

就真事情辦不妥,反過來把他殺掉;或者事後大家有意見,不諒解,而嫁禍於他,也無所謂。

一石兩鳥,原本是老掉牙的計策,用用無妨。

於是交代楊儀,死後不發喪。

並給予密令,如魏延造反,已交代馬岱,依計殺他。

一切果然如孔明所料,自己則率大軍攻司馬懿,不能因為丞相一人而耽誤國家大事,並且埋怨丞相當時如果採取他的計策,老早已經取下長安,又說自己資歷深,官位高,怎麼能夠聽從楊儀的指揮。

這些都很道理,只是他為什麼不想想:以孔明的謹慎和守法,怎麼會做出這樣不合情理的安排?如果是有意讓他難堪,更應該提高警覺,以免對自己不利。

在這種緊要關頭,還發什麼牢騷?楊儀和他本來就是對頭,現在持有孔明的兵符。

居於好漢不吃眼前虧,為什麼還要硬來呢?如果楊儀依照孔明生前的指示,輕騎而出,手指魏延,笑著說:「丞相在日,知汝之後必反,教我提防。

今日果然應著丞相的預言。

汝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便是真大丈夫。

」 魏延到這個時候,還不夠警覺,為什麼出這樣的名堂?竟然大笑說:「孔明在早,吾尚讓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於是張開嘴巴,在馬上大叫:誰敢殺我?不料馬岱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

孔明不用魏延的計策,可能是大錯。

魏延心中沒有孔明的存在,也是自取敗亡。

楊儀自持功高,未獲重賞,口出怨言。

劉禪大怒,貶他為民。

楊儀羞慚自刎而死。

留下令人一大堆不解的謎團,論論紛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的給力帥才魏延是怎麼「被反骨」的?

當魏延被馬岱率精兵擒拿捆綁跪地,眼角瞥見軍刀在藍天下劃出幾條優美弧線劈向他和兒子的脖頸時,他終於明白,在與文官集團漫長的爭奪丞相繼承人的權力博弈中,單槍匹馬的自己不僅已經完敗,而且已徹底「被反骨」。

蜀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亡在牛人太多

後世人談論蜀國的敗亡,主要歸因於三方面:一是諸葛亮之後蜀國政壇後繼無人;二是後主劉禪昏庸;三是大將軍姜維大意,沒有在陰平天險屯駐足夠的守軍,致使被魏國的鄧艾抄了後路……在我看來,這三類判斷多少都...

諸葛亮明知馬謖會失街亭,為什麼還要派他去

最近一直在看吳秀波老師的《虎嘯龍吟》,今日看到馬謖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明知馬謖極有可能丟失街亭,自己有非常喜歡馬謖,但為什麼又要派馬謖去守街亭?今天我在這裡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跟家交流?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