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教材改革三看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增加傳統文化內容 打好學生的「中國底色」

翻開新教材我們發現,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

「語文教材增加傳統文化篇目非常有必要。

」從教27年的杭州長壽橋小學語文教研組長陳林玉認為,「面對孩子,空洞的說教是沒有用的,靠啟發和自我學習更為有效。

在這方面,古典詩詞是寶庫。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鄭富芝說:「通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我們的教材,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打好『中國底色』,要使我們的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增加衍生閱讀量 「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在電子遊戲、上網、玩手機成為學生課餘生活重要內容的今天,讓很多語文教師和家長頭疼的,莫過於培養孩子們的讀書興趣,讓他們靜下心來多讀書。

新的語文教材中體現了一種讀書意識:讓孩子們從上學開始就願意學語文,願意閱讀,能閱讀,愛閱讀。

新教材在以往語文教學多偏重精讀的基礎上,引導一線教學重視多種閱讀方法,如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的閱讀等,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

此外,為了實現讓孩子們在「二年級下學期就可以大致獨立閱讀」的目標,新教材在小學一年級以「天、地、人、你、我、他」開篇,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推後拼音字母的學習,進一步激發孩子認字讀書的興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小學語文課換書了!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曹瀅 韓家慧)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三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這是全國「三科教材」(道德與...